浅谈民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2022-04-29 00:44邻佳慧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沙田珠海民歌

邻佳慧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来源于民间,同样也生存于民间,它不仅实用,同时还兼具审美性和传达民族精神的特点,对它的传承及保护始终与其地域文化相辅相成。在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多样性繁荣,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正确梳理并认识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锁定并分析目前民间文化艺术的问题所在,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及创新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沙田民歌起源于东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重要构成,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和乡土文化特色。研究、保护沙田民歌,对于了解和掌握岭南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疍家人的劳动习俗和历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沙田民歌的形成和发展

在珠海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沙田民歌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珠海、中山、顺德、东莞一带一直传唱的“疍家歌”“渔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疍家人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沙田民歌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末年,珠江流域一带的百姓为了逃避中原战乱大批移民,他们乘着竹筏沿着珠江自北向南迁徙,散居在珠江下游的珠海、中山、顺德、东莞等沿海地带和河网地带,有些人在由海水冲击而成的沙田上进行围垦、种蕉、种禾、种桑、养蚕,并以此为生﹔有些人则常年居住于渔船上,以捕捞为生﹑以运输为业。这些人就被称为疍家人。沙田民歌就是在他们日常演唱的“疍家歌”和“渔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了广州方言和当地方言,以其独特的形式自成一体。

沙田民歌源于东晋,发展于元、明,兴盛于明末清初。北宋著作《太平寰宇记》中有记载,“香山之人在婚丧嫁娶、庆典祀神时,均歌唱以导其情,曰歌堂”。沙田民歌中的高堂歌就是由“歌堂”发展而来。

《香山县志》中记载的黄棠《长洲烟雨》——“万顶中间螺髻青,人家环绕住升平。

鹤汀凫渚虽烟雨,长有渔歌牧笛声”——描述的就是当时岭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其中的“渔歌”就是指疍家人日常生活中相随相伴的渔歌。清朝的《广东新语》卷十二《诗语·粤歌》在描述男女婚嫁时写道﹕“先一夕,男女家行醮,亲友与席者或皆唱歌,名曰坐歌堂。”可见沙田民歌在清朝就已经广为传唱,与当地人民有着不解之缘。

据《香山县志》记载,民国时期,随着沙田区域的发展,沙田民歌也得以传承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受西方音乐和中国港台音乐的冲击,沙田民歌渐趋衰落,甚至到了销声匿迹的程度,很少有年輕人会唱。2005年,在当地文化界人士的强烈呼吁下,沙田民歌又重新焕发出生命力。2006年,沙田民歌首次跨地域、以涵盖珠三角民间音乐的身份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沙田民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价值

(一)沙田民歌的艺术形式

沙田民歌主要采用沙田地域方言和语汇演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咸水歌、高堂歌、姑妹歌、大罾歌、叹情歌、木鱼歌等,多采用无伴奏清唱的形式,不需要很高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主要是在婚丧嫁娶、祀神、生活和劳作之余即兴演唱。表现形式既可以高亢奔放,也可以婉转抒情,又可以欢乐助兴,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简明朴实、贴近生活,且题材广泛。沙田民歌可以独唱、对唱、斗唱,最大的特点是可由触景生情而来,生动灵活、内容丰富。疍家人通常是以歌自娱、以歌传情、以歌会友。

(二)沙田民歌的艺术特征

沙田民歌属于六声音阶徴调式民歌,多采用七言句。高堂歌源于婚俗仪式中的拜高堂,属于贺婚歌,主要用于婚礼场合,以独唱为主,以贺婚为题材。高堂歌热情奔放、音域宽广,代表作品有《十贺新郎》。叹情歌用途广泛,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既可用于女子出嫁叹情         (疍家女子在婚嫁前放声哭叹,主要表达姑娘出嫁时舍不得离开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离别和感恩之情),也可用于丧礼的哭丧习俗,用歌唱怀念亲人。叹情歌还可以用于平日摇舟海中,触景生情﹑即兴演唱。

咸水歌没有固定的歌谱,演唱过程是一个曲调,曲调悠扬、贴近生活,即兴创作、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白话渔歌》。大罾歌中的“大罾”是沙田人家用于捕鱼的网具,歌因网具而得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疍家人把船停泊在一起,以歌唱表达心中的快乐﹔或在农忙季节,在农田、蕉地、海边,在捕鱼之际、劳动之余即兴而唱。姑妹歌以爱情为主题,一般用于对唱,不分地点,以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互诉衷情为主﹐通常是在两船相遇的情况下,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姑妹歌有对唱、有独唱,代表作品有《情歌对唱》。木鱼歌发展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以戏曲弹词的形式演唱,用琵琶、三弦琴或敲击类乐器伴奏,采用说唱形式娓娓道来。木鱼歌的表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妇女捧着木鱼书读唱,另一种是盲人卖唱,一咏三叹﹑荡气回肠。代表作品有《花笺记》。

(三)沙田民歌的文化价值

首先是学术价值。民歌是疍家人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记载,虽然它不像史书那么严谨,但却反映了疍家人在当时社会中的生活状态。民歌的发展过程,也是社会发展和地域发展的一个折射。民歌的创作者多为历史的亲历者,而且都是即兴而作,内容五花八门,因此收集、整理和研究沙田民歌,对研究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成为重要参考资料的来源。

其次是人文价值。民歌伴随着疍家人长期的生产生活发展而形成,展示了当地疍家人的生存状态、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社会环境、历史礼仪、方言特色等多角度景观,对研究岭南文化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

再次是艺术价值。沙田民歌保存着大量历史的音乐素材。民歌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展现。沙田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日臻完美、历久弥新。它个性化的发音方法和歌唱技巧、独具魅力的旋律律动和民间调式、内涵丰富的美学思想和文化底蕴,都有着独具特色的韵味和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是实用价值。民歌是当地人民对生活情感的真挚表达和自然流露,是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是当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生产劳动之后的休闲娱乐方式。通过不同形式演唱既可以宣泄感情、消除疲劳、排郁解愁,也可以传递爱情、抒发感情,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同时也记录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点滴,是人民对艺术的美好追求。

三、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

如今,沙田民歌的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原来民歌的创作载体主要以地域性特征为主,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创作载体在逐渐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沙田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其次,因为民歌大多创作于当地,歌词演唱大部分为本土方言,在目前普通话大为推广的当下,其传播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再次,由于传统民歌采取简洁的形式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传统民歌的歌词和编曲非常少,真正懂得传统原生态民歌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沙田民歌几乎面临断层的危险。

沙田民歌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其传承过程属于社会传承中的无师徒传承方式,因此没有形成固定的传承体系。当下,能够演唱沙田民歌的珠海本地歌手不超过10人,有着精湛表演水准的老艺人不到5人。今年63岁的吴金喜、56岁的陈社金、50多岁的吴妹仔是南屏镇沙田民歌为数不多的当代传承人。其中吴金喜已经收集整理沙田民歌近2000首。出版《沙田民歌》专著的斗门区的冯北海、梁容润等人也是传承沙田民歌的突出代表。因此发掘、抢救、保护沙田民歌迫在眉睫,要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需要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传统文化保护体系,共同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一)结合市场运作,发展民间传统文化

珠海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不仅有丰富的古代建筑遗址,而且还有数量庞大的乡村综合旅游资源,拥有许多特色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百岛之市”的美称。珠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珠海旅游过夜人数达到2603.9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541.14万人次,其中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游客187.51万人次、中国澳门地区游客198.07万人次。2019年珠海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35.89亿元,旅游收入为541.53亿元,旅游收入占比达15.76%,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中排在前列。利用珠海丰富的旅游资源来改变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将珠海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效结合,将景区周边岭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把传统文化元素嵌入珠海文化旅游经济当中,是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搭建地方性传统文化表演平台,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推向市场,并通过对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创作,结合时代特点和科技手段,引入民间资本,以市场为主导加以运作,配以相应政策支持,将传统民族文化发展与市场发展高度结合,逐步形成当地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运用网络科技,拓展文化传承路径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变得“高速”起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精准定位游客的喜好﹐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满意度的服务,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这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多样性途径。在此背景下,沙田民歌的传承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制作、加工和推广,鼓励优秀的沙田民歌歌手进入网络世界,通过建立、运营短视频账号提供线上展示,让人们通过VR(虚拟现实)观看传统文化表演,积极入驻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等,运用最新网络技术发布沙田民歌的歌曲演唱作品,播放沙田民歌相关故事、发展历程的视频,将珠海传统文化通过电子产品进行记录﹔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及线上趣味互动的形式,引起年青一代对沙田民歌的关注,提升传播效率,拓展传播途径,丰富民间传统文化内容,从而有力促进沙田民歌的发展和传播,使传统文化产品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珠海应寻求打破地区间的文化隔阂,减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阻碍,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加大连续性投入,创建珠海传统文化品牌。通过引入新兴科技,将VR技术、5G技术等新技术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加强政府保护,为文化传承助力

积极建立面向游客、面向居民的当地民间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为游客、居民提供传统文化表演展示、互动游戏等活动,对于保护沙田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强有力的措施。对于沙田民歌传承人在创作、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及时甚至提前考虑到﹐并给予解决和一定支持。比如拨付一定经费用于改善创作氛围和工作条件、定期举办民间表演活动和相关竞技比赛等,为本土民间文化传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珠海只有充分借助当下改革发展的重大契机和有利条件,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才能把握机遇,科学、合理地布局珠海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有效促进珠海市文化旅游业科学快速发展。

(四)坚持产品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传承的内在驱动力。通过多方共同组建民歌沙龙以及创作实践、表演切磋等活动,提升沙田民歌艺术家的眼界﹐拓展其思维,与时俱进地进行作品内容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升沙田民歌的普及性和观赏性。同时应鼓励资深沙田民歌传承人多授徒、授好徒。传统文化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优秀的文化相融合,取长补短,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包容新的元素,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和发展,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时代特点的新作品。

(五)传承传统文化,强化产权保护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截至目前珠海还没有出台相应的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法规。这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当地的民俗文化产品被其他组织或个人盗用并非法牟利的行为。建议珠海当地政府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相关传统文化产品进行保护,从而为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邹佳慧,女,汉族,江西高安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专职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猜你喜欢
沙田珠海民歌
从盐田到沙田
墨韵书香
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之旅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