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逻辑及政策助推路径

2022-04-29 17:43尤芮可张平吕奇慧
辽宁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扎根理论政策建议

尤芮可 张平 吕奇慧

〔内容提要〕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业态,智慧医养模式被认为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探究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的采纳逻辑对推进其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沈阳市作为案例区,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的方式,借助扎根理论,对24位老年人进行访谈并对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探究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个体感知基础、家庭关系情境、社交舆论情境、产业发展情境、政策制度情境五个主范畴对模式采纳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个体感知基础发挥基础性决定作用,其余四者为调节作用,但具体影响发挥路径并不一致。在此基础上,总结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的“感知—情境—决策”模型,深入解析模式采纳行为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引导式路径、自觉式路径、助推式路径三个层面提出政策调控建议。

〔关键词〕智慧医养;老年群体;采纳逻辑;政策建议;扎根理论

注:本文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221014502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N2224001)资助。

一、引言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8.7%,老年群体人口规模超2.6亿,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加之此次新冠疫情的冲击,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医养模式逐步走进老年群体视野,成为化解“银发危机”的有力举措。

然而,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业态,以智能监测手环、智能健康枕、春雨医生等一系列典型产品与服务为代表的智慧医养模式能否切实满足老年群体真正需求,其被老年群体采纳的程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等问题仍有待一步探索。为此,系统性梳理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过程逻辑并总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的感知与行为要素,能够进一步促进智慧医养产品与服务的适老化发展,为政府政策引导作用的更好发挥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医养结合产业的推广实践以及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养结合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结合。从服务的角度看,医养结合是将精神慰藉、日常照料、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和卫生健康、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健康养老服务。基于此理念,智慧医养则是医养结合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体现,是“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二者的结合与延伸。智慧醫养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的机构服务之中,更普遍体现于老年人对智能健康手环、智能马桶等具体智慧医养产品与服务的运用之中,具有智能化、生活化与个性化等特征。

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相关成果主要集中于老年用户认知与应用的影响因素、推广建设难点与对策以及模式内容创新与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老年用户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与应用情况是推广该模式的基础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熊春茹等通过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现状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认知程度较低,受到婚姻状况、医疗保险、文化程度等方面影响;王昌等总结出影响老年群体使用需求的产品/服务特性、个人特质与环境要素三个方面;亦有相关学者从政策宣传、供需关系、失能程度等方面开展研究。在推广建设难点与对策上,郭鑫等指出,面对传统医养结合贯彻与执行的难题,需要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推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医养结合方案,搭建集线上与线下为一体的合作平台;刘浩等以梨园医院为例,提出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护理资源相结合实现老年人智慧医养新模式;部分学者也从政策体系、价格机制、人力资源保障与现代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在模式内容创新与体系建设上,部分学者从模式的内容界定、创新发展、国外经验、城乡差异、衔接机构进行研究。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者开展了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评价研究,指出目前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均持续优化,但存在着两极分化、运营成本高与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

综上,目前大多数研究从宏观层面进行描述性探讨和剖析,缺乏立足于用户采纳视角对智慧医养需求及影响机制等问题的探索。因而,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老年群体的智慧医养需求进行分析与归纳,揭示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丰富智慧医养方面的研究内容,缓解老龄化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Glaser等最早提出了扎根理论,其主要认为扎根理论是通过系统性的规范编码操作,对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整合与归纳,并最终提炼为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就目前而言,智慧医养模式外延较广,在其研究领域尚未出现成熟的测量量表与理论假设,且根据预调查情况,老年人对智慧医养模式的理解情况并不一致,甚至存在误解,部分老年人也存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形,直接设计无差异的标准化结构问卷进行量化研究并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老年人采纳智慧医养模式的真实过程,结果未必理想。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具有情感心理需求与较强的戒备心,更乐意在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传达信息,鉴于此,研究采用开放式访谈的方式,运用扎根理论与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开展。

(二)样本概况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择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作为案例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样本收集。在样本收集过程中,为了保障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尽量维持了性别、年龄、学历、采纳与否等结构的均匀分布,同时,对老年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进行了人工测试,保障其具备正常思考的能力,样本资料如表1所示。

受疫情影响,本文采取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一对一深度访谈方式,对每位受访老年人的访谈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在经受访者同意后,进行了音频录制。线下与线上访谈的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全面获取信息,线上访谈削弱了部分老年人线下见面的拘束感,而线下访谈则能够削弱老年人线上交流的警惕感,二者相互补充,能够更为充分地获取客观真实信息。同时,对每位受访者的时间控制在30到60分钟之间,给予了老年人充分思考与发言的机会,确保结果的详尽性。最终,共收集24份样本,2万余字访谈资料,其中随机选取2/3的样本数据(8份线下访谈数据与8份线上访谈数据)借助MAXQDA软件进行编码分析与模型构建,其余8份样本数据则留作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不断的提炼和修正,最终完善理论模型,达到理论饱和,访谈提纲如表2所示。

四、编码分析与范畴提炼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即一级编码是对原始访谈资料逐字逐句进行编码、标签与登录以从原始资料中产生初始概念,发现概念范畴。为了减少写作者的主观性,最大程度地维持客观性,本文选择尽可能地从原字句中挖掘初始概念,共得到150余条初始概念。初始概念往往具有数量多、交叉性强的特点,范畴化则是对初始概念的分类和组合。基于对每一条初始概念的研读,在凝练和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范畴化,剔除了部分出现次数少或有信息存疑状况的初始概念,最终得到20个范畴,如表3所示,同时,为节省篇幅,每个范畴紧摘取3条代表性语句加以展示。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步骤的意义是探索各范畴直接的联系与规律,并总结归纳出主范畴。本文基于对范畴间逻辑关系的阐释,进一步提炼形成5个主范畴并分别对应4个范畴,如表4所示。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主要是指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进而分析各范畴间的联结关系,并最终以“故事线”方式描绘行为现象和传达逻辑,完成后也就发展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就本文而言,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及其内涵如表5所示。

简要来讲,围绕智慧医养采纳逻辑这个核心范畴,其“故事线”可以概括为个体感知基础、家庭关系情境、社交舆论情境、产业发展情境以及政策制度情境五个主范畴对老年群体采纳智慧医院模式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个体感知基础为基础性因素,往往直接决定老年人是否采纳该模式,而其他四个主范畴则为对“感知—决策”这一联结行为的各类调节作用。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研究采用另外1/3的样本访谈数据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经检验,该模型内部范畴已发展得较为完善,5个主范畴及其内部均没有发现新类型的因子出现。基于此结果,上述“感知—情境—决策”模型在理论上已达到饱和。

五、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逻辑阐释

基于上述编码分析与范畴提炼,本文尝试具体解析老年群体采纳智慧医养模式的行为内在逻辑,构建出“感知—情境—决策”模型,如图1所示,以期提供较为可行的分析参考。

个体感知基础是影响老年群体采纳智慧医养模式的基础性因素,往往直接决定老年人是否采纳该模式,其内部主要包含了解程度、身体状况、文化水平与心理个性四个范畴。当老年人对智慧医养模式拥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其身体状况也恰好需要时,往往会具备较强的采纳感知基础。例如,A09曾表示自己通过他人了解到了智慧医养模式相关的产品与服务,且恰巧自身患病需要,故采取之。同时,文化水平与心理个性也发挥着其特点的影响。文化水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该老年人学习使用该模式产品的时间长短上,心理个性则往往体现在老年人接触到该事物时好奇抑或是保守的采纳态度上。这四者共同构成了老年人的个体感知基础,没有感知,便没有采纳这一行为决策做出的理性基础。

其余四个范畴主要起着调节性作用。家庭关系情境同样也包括四个范畴,其影响的发挥主要借助家庭内部家人关系得以实现。经济收入与负担支出均为家庭的经济情况,良好的经济情况能够为老年人享受智慧医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子女态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和谐、孝老的家庭氛围往往能够使子女積极带动老年人融入智慧医养这一现代养老模式之中。除此之外,A02、A06、A14等多位老人均提到了家庭居住的地理位置因素,尤其是城乡差别、地区医疗资源分配情况二者影响较大。在社交舆论情境范畴中,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人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上。群体聚集时往往会产生从众效应,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采纳智慧医养模式时,会使得更多的老年人不自觉地加入其中。社会风气与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同样如此,起着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邻里关系上,当邻里关系较好时,邻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照顾,减轻了其养老压力,进而降低了对智慧医养模式的需求。然后,产业发展情境范畴或许是四个范畴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正如访谈样本中的老年人所说,良好的智慧医养产品或者服务应该能够满足便捷、实用、价廉等特点,且具备规模化效应。目前的相关产品与服务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多的概念性产品,预期效益与成本、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较难成正比,且存在配套设施不健全的现象,缺乏满足使用需求的基本技术条件。最后,养老这一社会保障问题作为一项典型的公共事务,尤其需要公共政策的调控。就目前而言,政策制度情境范畴中已具备较为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思想引导条件,能够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但仍需加强对监管体制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对老年人网络支付风险的规避,同时发挥基层社区的一线作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其服务水平。

六、政策助推路径与结论

整体而言,本文认为针对老年群体采纳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的行为可以借助“感知—情境—决策”逻辑加以剖析,这一模型的背后是具备基础性决定作用的个体感知基础范畴与具备调节作用的家庭关系情境、社交舆论情境、产业发展情境、政策制度情境四个范畴对采纳决策的共同影响作用,其影响作用的发挥方式、效力强度均各不相同。基于上述分析与结论,研究从引导式路径、自觉式路径与助推式路径三个方面提出政策调控建议,主要如下:

(1)引导式路径:政府的政策指引与保障监管。

关注政策自身,从政策制度情境入手,制定、出台并落实对扶持和推广智慧医养模式有力的政策文件,颁布高级别政策以提升政策支持效力,引导老年群体采纳智慧医养相关产品与服务。同时,健全对智慧医养市场的监管体系,保障各方合理权益,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2)自觉式路径:好奇心和应用价值认同的激发。

促进个体感知基础范畴的正向强化,政策内容需关注老年群体自身利益取向,从提升老年群体对智慧医养模式的了解程度、兴趣水平与学习能力入手,提高老年群体对智慧医养模式的认同感,进而鼓励其自发自觉地采纳应用。

(3)助推式路径:家庭、社区与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帮扶。

协调家庭、社会与企业多元主体作用的发挥,推动家庭关系情境、社交舆论情境与产业发展情境三个范畴的正向作用发挥。政策需进一步发展经济,促进企业发展,为养老科技企业提供税收等相关优惠,鼓励其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辅之以引导家庭和睦与社区服务治理作用的发挥,促进家庭、社区与企业多元主体协调作用的发挥,助推老年群体采纳智慧医养模式。

最后,本文借助扎根理论探索性提出了老年人采纳智慧医养模式的“感知—情境—决策”模型,提出了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就一下步而言,可对五种范畴影响强度做进一步分析,同时也可增加样本数量,以完善相关研究,推动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为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扎根理论政策建议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村养老模式建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