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林,孙林,刘觉仕,向华,张智明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湖南 长沙 410011)
原发性肝癌属于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严重威胁患者的全身系统及肝功能。肿瘤的超负荷和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介入治疗技术是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外科手术的采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载药微球组和碘化油组,每组5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有黄疸、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均经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B 超、CT、MRI、肝瘤活检病理检查等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均符合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预计生存期<3 个月;骨髓造血功能不全;有活动性肝病。
1.3 方法
1.3.1 碘化油组 将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入至肿瘤供血靶动脉后,按照2 ml/min 速度注入5~10 ml 碘化油(辽宁仙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631)栓塞剂,闭塞靶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1.3.2 载药微球组 患者仰卧于血管造影机机床,常规消毒,并行局部麻醉,运用Seldinger 手法穿刺右股动脉血管,置入5F血管鞘。向肝动脉选择性插入5F RH 管进行造影,判断患者肿瘤位置、大小、数量及其他影像学表现,必要情况下应用微导管,尽量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灌注100~150 mg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7)化疗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包括肝区疼痛、乏力、腹胀3 项,每项0~3 分,0 分表示无疼痛,3 分表示严重疼痛[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估,总分6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②肝功能: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清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③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脱发;④比较两组1 年生存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CT、MRI 检查发现患者病灶显著缩小;有效:治疗后,CT、MRI 检查发现患者病灶明显缩小;无效:治疗后,CT、MRI检查发现患者病灶无缩小或增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区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QO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碘化油组,QOL 评分高于碘化油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QO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nd 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QO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nd 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QO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与碘化油组比较,aP<0.05
组别载药微球组(n=50)碘化油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临床症状评分肝区疼痛2.27±0.38 1.43±0.20a 13.832<0.001 2.15±0.34 1.91±0.30 4.417<0.001乏力2.67±0.47 1.51±0.27a 15.133<0.001 2.55±0.47 1.87±0.30 8.624<0.001腹胀1.83±0.38 1.03±0.03a 14.840<0.001 1.87±0.37 1.51±0.21 5.983<0.001 QOL评分28.3±2.2 37.2±2.9a 17.289<0.001 27.7±2.2 33.9±3.6 10.391<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ALB、TBIL、ALT 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治疗后,两组ALB 均高于治疗前,TBIL、ALT 均低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ALB 高于碘化油组,TBIL、ALT均低于碘化油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ALB,清蛋白;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与碘化油组比较,aP<0.05
组别载药微球组(n=50)碘化油组(n=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ALB(g/L)20.2±3.5 41.6±4.0a 28.470<0.001 21.4±3.2 31.4±3.4 15.145<0.001 TBIL(μmol/L)80.3±10.5 35.8±5.0a 27.057<0.001 81.2±10.4 58.8±5.8 13.301<0.001 ALT(U/L)219.2±30.5 52.7±6.1a 37.852<0.001 220.6±30.1 135.5±13.8 18.173<0.00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载药微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高于碘化油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载药微球组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脱发发生率均低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5 两组1年生存率、OS比较 载药微球组1年生存率高于碘化油组,OS 显著长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1年生存率、OS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1-year survival rates and O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原发性肝癌晚期症状较典型,主要为腹痛、黄疸进行性消瘦,甚至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其合并症表现更突出,尤其是腹水、黄疸消化道的出血,甚至肝性昏迷,其中腹水可导致致死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如抢救不及时,会直接导致死亡。现阶段,肝癌介入治疗在临床较常用,其主要为向患者肝部肿瘤供血血管超选择性或选择性导入,经导管向肿瘤组织送入化疗药物,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用栓塞剂栓塞肿瘤血管。
有研究[5]表明,介入治疗方式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QO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碘化油组,QOL 评分高于碘化油组(P<0.05)。治疗后,两组ALB 均高于治疗前,TBIL、ALT 均低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ALB高于碘化油组,TBIL、ALT均低于碘化油组(P<0.05)。载药微球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微球组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脱发发生率均低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药微球组1 年生存率为88.0%,高于碘化油组的66.0%,OS 显著长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正常肝脏的血供25%来自于肝动脉,75%来自于门静脉[6]。肝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阻断肝动脉血流可使肿瘤缺血坏死而达到治疗作用,大量血管造影临床研究[7-8]表明,直径>2 cm 的原发性肝癌除少数弥漫型或硬化小结节型(5%~7%)外,均为肝动脉供血的多血供型,因此,行肝动脉结扎或栓塞可引起大部分多血供肿瘤的瘤体缺血坏死[9-12]。
综上所述,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