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嘉英,周世召,许坤玉
(1.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广州博爱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000)
在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病属于脑血管意外,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脑卒中发生率呈增长趋势,该病易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0~71 岁,平均年龄(54.21±1.27)岁。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1~70 岁,平均年龄(54.11±1.2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存在严重合并症,如频繁心绞痛、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进行药物对症治疗,康复科医生、护士及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功能状态,由康复科医生设定治疗方案及目标,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宣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功能锻炼,治疗师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再次评估并记录患者功能状态[3]。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方式。①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口唇运动训练,如噘嘴、唇角上抬、鼓腮,每天训练6 次,每次训练10~15 min;指导患者将舌部尽量向外伸,并朝各个方向进行舌部运动,每天8 次,每次8 min。②肢体锻炼:将患者床头抬高15°~30°,取仰卧位、侧卧位和健侧卧转换,护理人员需定时为患者翻身,使其能维持肢体功能位,指导患者进行训练。a.坐位平衡训练:训练时,患者应移动重心,调整姿势,如患者取坐位,将双手放置于大腿上,患者转头和转动躯干,然后再回到中立位置,向另一侧重复该动作。b.步行上下阶梯训练:由患者扶持固定物或护理人员进行扶持,医者站于患者的患侧,指导患者靠近物体,迈步的顺序依次为手前扶、迈开腿、患腿随后跟上,开始练习过程中,需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然后重复上述动作,每天训练30 min,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③实施针灸前,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明确患者肢体瘫痪程度,针刺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同时,配合针刺心俞穴、涌泉穴、照海穴、神门穴等穴位,对于上述穴位采用酒精75%实施消毒,针刺深度为0.32 mm×40 mm,以垂直状进针,深度1.5 cm,轻轻提插,以患者伴有烧灼感或强烈触电感为宜。对于牙关紧闭、两手紧握者,取太冲穴、人中穴;对目合口张、大小便失禁者,取百会穴、神阙穴进行艾灸。具体方法:点燃3 cm艾条,插在针柄处,时间为30 min,待各穴位得气后,留针20~30 min,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若发现患者取得进步,应及时表扬,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加其康复信心[4]。④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其穴位按摩,按摩时间为早上9:00和17:00,每天2次,每次20 min,进行穴位按摩时,应保证用力均匀,以患者耐受为宜,避免损伤患者皮肤。上肢:按揉患者曲泽穴、外关穴、合谷穴、内关穴、手三里穴、天府穴;同时,需辅助上肢肌肉按摩,按揉3~5 min。下肢:采用滚法按摩下肢肌肉,沿患者大腿根部实施按摩[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采用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修饰、洗澡、步行、上下楼、大小便控制、穿衣、进食、用厕、转移9个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6]。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治疗前36.67±1.09 36.77±1.12 0.273 0.776治疗后89.21±1.82 61.26±1.03 16.271 0.000
2.2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治疗前34.45±1.23 34.61±1.12 0.173 0.673治疗后79.23±1.23 59.41±1.03 13.263 0.000
有研究[8]显示,脑卒中为中老年人常见病,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且降低其生活质量,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脑卒中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生机制与气血失调、瘀血凝滞等密切相关,该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因此,需早期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以改善其肢体功能。有研究[9]发现,给予脑卒中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肢体功能康复治疗、针灸、按摩等多种方式,针灸治疗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等优势,利于患者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电活动,解除患者脑血管痉挛,利于血肿的吸收,还能显著增强患者运动区输入信号,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脑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通过采用手法对患者特定部位实施穴位按摩,能达到运行气血、抵御外邪等作用,能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恢复,且还能增强患者肢体局部循环,从而达到松解关节萎缩、粘连等作用,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运动性失语、偏瘫为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主要以语言困难、偏瘫等为临床表现,应立即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初期给予患者康复治疗措施,利于患者脑部侧支循环建立,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能改善患者偏瘫情况,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