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王 伟,张亚楠,赵雅慧,王文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70
颅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变之一,开颅切除肿瘤是该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术前留置尿管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能够有效观察病人尿量及避免膀胱过度充盈[1‐2]。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手术选择在病人麻醉后置入导尿管以减轻留置导尿的不舒适感,但由于病人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机体对导尿管置入过程存在一定记忆缺失,病人麻醉苏醒期可能出现躁动,并发心脑血管意外、气管痉挛、反流误吸以及相关导管意外脱出等不良事件[3‐4]。已有研究表明,应用利多卡因胶浆涂抹导尿管对病人苏醒期躁动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5]。本研究对利多卡因凝胶在神经外科肿瘤切除病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 年12 月—2021 年3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6 病区10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手术室行神经外科肿瘤开颅手术;②术间需行静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尿管留置;③年龄≥18 岁;④麻醉清醒后可以配合问卷调查;④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神经、精神障碍;②手术对病人意识造成影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51 例,对照组57 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尿管一次顺利置管率、手术时长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静脉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尿管留置。尿管型号均为14Fr 双腔乳胶导尿管。操作护士使用一次性无菌导尿包内碘伏对操作部位进行消毒,验证导尿包内导尿管气囊良好后,试验组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凝胶对导尿管前端进行润滑,对照组使用导尿包内硅油对导尿管前端进行润滑。两组尿管留置操作方法相同,均行常规导尿术,护士操作符合规范。固定操作护士以减少操作差异性。
1.3 评价指标 ①动脉压、心率:观察并记录病人入手术室时、全身麻醉完成时、全身麻醉后置入导尿管时的动脉压、心率。②尿道疼痛程度:将病人脑电双频指数(BIS)恢复至80 定为麻醉苏醒,观察并记录病人麻醉苏醒时及麻醉苏醒后1 h 的尿道疼痛程度,其中,无疼痛、无尿意计1 分;轻微疼痛、轻度尿意计2 分;尿道疼痛、下腹憋胀、尿急计3 分;尿道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尿急、下腹严重憋胀计4 分。得分越高说明尿道疼痛程度越重。③尿红细胞阳性率:检测病人术前及术后24 h 尿红细胞个数以判定尿道损伤情况,以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尿红细胞>7 个为阳性。④尿白细胞阳性率:检测病人术前及术后24 h 尿白细胞个数以判定尿路感染情况,以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尿红细胞>12 个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资料不满足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动脉压和心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动脉压和心率比较(±s)
表2 两组病人动脉压和心率比较(±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值P例数51 57动脉压(mmHg)心率(/min)入手术室时141.04±22.09 139.92±21.39 0.265 0.844全身麻醉完成时119.62±22.70 115.72±17.39 0.080 1.012置入导尿管时112.00±23.18 115.46±17.43−0.180 1.142入手术室时73.64±13.35 74.19±11.59−0.227 0.846全身麻醉完成时69.52±13.45 66.52±18.06 1.253 0.094置入导尿管时68.22±12.47 70.42±13.37−0.860 0.071
2.2 两组病人尿道疼痛程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尿道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病人尿白细胞、尿红细胞阳性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尿白细胞、尿红细胞阳性率比较 单位:例(%)
3.1 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的常见并发症 留置导尿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病人,是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对病人身体存在一定损伤,容易引起相应并发症发生。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catheter 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是留置导尿后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在病人清醒状态下导尿,尿道黏膜下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信号经副交感传入纤维到脊髓再上行至大脑中枢产生痛觉,可使病人产生疼痛及不适感。随着医疗护理理念的发展,病人舒适需求逐渐受到重视。已有研究表明,为了有效避免在导尿过程中引起的疼痛、紧张等不良反应,超过95%的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后进行导尿,55%左右的病人将此需求置于首位[6]。在全身麻醉下由于麻醉药物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机体对导尿伤害性刺激产生的疼痛反应缺乏,但导尿造成的伤害应激依然存在,故当苏醒期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大脑皮层记忆恢复,尿管带来的疼痛不适会导致病人苏醒期发生躁动,部分病人还可因此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气管痉挛、反流误吸以及相关导管意外脱出等严重不良事件[4]。同时,导尿时尿道疼痛或尿道出血也是导尿术常见并发症。此外,随着气囊导尿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应用,气囊导尿管相关性尿道损伤发生率有所增高。泌尿系统感染是长期留置尿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留置导尿引起的相关感染占医院感染的20.8%~30.0%,仅次于呼吸道感染[7]。
3.2 利多卡因凝胶用于神经外科肿瘤切除病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可减轻病人苏醒时尿道刺激,预防尿路感染 表2 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入手术室时、全身麻醉完成时、置入导尿管时的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 结果显示,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尿管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麻醉药物代谢不完全或更强烈的不舒适感造成病人对尿道疼痛的关注不高有关。病人麻醉苏醒后1 h,试验组病人尿道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导尿管可降低病人麻醉苏醒后的尿道疼痛程度,可能是由于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阻断神经传递的作用,可使疼痛部位血管扩张,通过血液循环排出过多的致痛物质,起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表4 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术前尿白细胞和尿红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尿白细胞和尿红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使用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导尿管可预防因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及尿道损伤。这可能是由于利多卡因对致病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使用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导尿管有利于抑制潜在的致病菌,进而预防留置导尿操作过程中的尿路细菌感染发生;同时,利多卡因凝胶较硅油润滑效果更优,故可有效降低对尿道的刺激和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利多卡因凝胶用于神经外科肿瘤切除病人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不但可有效减轻苏醒期病人的尿道刺激程度,还能减少尿路细菌感染、降低尿道损伤程度。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故其结论还有待借助大量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