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珍,陈运完,邢芳坛,陈燕曼,李俊驹,廖薇薇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5703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震颤、行动迟缓等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1],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多种神经症[2]。深部脑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法,其治疗PD 疗效确切、副作用小[3]。但其仍属手术治疗,可造成颅内感染、神经系统损伤及电极错位、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极易引发机体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病人负性情绪加重[4‐5]。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心理干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抑郁、焦虑、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中[6‐7]。本研究针对行DBS 治疗的PD 病人采用CBT,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对病人应激障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9 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D 病人37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0 例,其中男11 例,女9 例;年 龄45~74(66.74±5.39)岁;病 程5.0~10.2(7.06±1.21)年;受教育程度:文盲5 例,小学6 例,中学7 例,本科及以上2 例。对照组17 例,其中男9 例,女8 例;年 龄47~75(65.80±5.18)岁;病 程5.0~11.5(7.34±1.15)年;受教育程度:文盲4 例,小学6 例,中学6 例,本科及以上1 例。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PD的诊断标准;病程≥5 年;意识清醒,能主观配合临床检查;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PD 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合并严重的精神或行为异常;伴有明显的智力障碍;伴有严重的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者。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DBS 仪器采用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102RZ 型脑深部刺激系统。刺激靶点为双侧丘脑底核,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安装立体定向框架,CT、MRI 扫描图像下确定解剖定位坐标值。病人取仰卧位抬高床头30°,局部浸润麻醉,颅骨钻孔后植入脑深部电极,测试刺激效果,如病人症状改善且未发生不良反应,植入并连接脉冲发生器,完成手术。术后2~4 周启动刺激发生器,设置脉宽60~90 ms、频率90~185 Hz、电压1.0~3.5 V,个体化控制刺激参数直至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心理护理等。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BT。
1.2.2.1 成立CBT 干预小组 由有经验的手术医师、心理咨询师、手术护士和病房护士组成CBT 干预小组,并进行CBT 培训,培训完毕后进行考核,通过者方可加入干预小组。
1.2.2.2 制定CBT 实施方案 病人入院后详细了解其病情,耐心、亲切地与病人和家属沟通,整理病人家庭和社会关系资料,收集导致疾病的因素,以提问、引导等方式发掘、识别并分析病人的负性行为和情绪,明确病人的不合理认知,最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CBT 方案。
1.2.2.3 重构认知及行为训练 凭借心理互动、实践等方式帮助病人重建正确认知,给予其正确、积极的评价,指导其掌握多种情绪调控方法如呼吸调控、音乐治疗等,引导其学会控制和及时排解不良情绪,使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手术。
1.2.2.4 护理措施 ①术前护理:病人入院后热情接待,向其详细介绍主治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周围环境,消除其陌生感,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PD 及DBS 的相关知识,简要介绍各种注意事项,并发放床旁教育手册,认真回答病人对手术的各项疑问与焦虑,使其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树立信心;并根据病人心理状态,用鼓励性、指导性、安慰性话语与其耐心沟通,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其术前焦虑、紧张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取得病人的配合。术前1 d 对病人进行访视,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术中注意事项,指导病人配合完成指令性动作,确保电极置入的位置准确,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②术中护理:术前30 min预热手术室和手术床,维持室温在21~25 ℃、相对湿度30%~60%;病人入室后再次对环境及手术步骤进行讲解,缓解其紧张情绪;术中严密观察病人是否有情绪及生命体征的改变,指导其放松心态,保证后续操作顺利开展,若病人情绪反应剧烈,及时与手术医师沟通,必要时终止操作;减少手术间人员走动以降低感染率,为病人做好体温保护,在左右侧电极置入靶点位置时,协助医生指导病人进行指令性训练及肢体功能的训练。术中手术护士全程陪同病人,给予鼓励,做好术中人文关怀,降低其因手术时间长而产生的烦躁情绪。③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注意观察有无脑疝先兆、迟发脑出血、切口渗液及颅内压增高症状;术后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并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每周随访1 次,随访时间为2~12 周,重点记录有无电极移位、穿刺道出血、切口感染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的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①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判定。MoCA 包括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等8 个维度,总分30分,分数越低,认知功能越差,<26 分则为认知障碍;MMSE 包括计算力、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语言能力等,总分30 分,分数越低、认知功能越差,被检查者为文盲且评分<17 分、小学且评分<20 分、中学以上且评分<24 分为认知障碍[8]。②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判定。HAMA 包括14 个项目,采用0~4 分的5 级评分法,总分56 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 重;HAMD 包 括17 个 项 目,采 用0~4 分 的5 级 评 分法,总分68 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9]。③生活质量:采用39 项PD 调查表(PDQ‐39)进行判定,包括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8 个维度,采用0~4 分的5 级评分法,总分经标准化后为0~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低[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分析数据。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病人干预后1 个月、3个月MoCA 及MMSE 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MoCA 及MMSE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认知功能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病人认知功能比较(±s) 单位:分
注:MoCA,F 组间=2.792,P=0.045;F 时间=2.941,P=0.042;F 交互=4.682,P=0.029;MMSE,F 组间=3.741,P=0.034;F 时间=4.251,P=0.030;F 交互=5.092,P=0.026。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例数20 17 MoCA干预前17.23±4.05 17.16±3.83 0.054 0.957干预前18.46±3.46 17.99±3.79 0.394 0.696干预后1 个月24.21±4.51 20.61±4.47 2.429 0.021干预后3 个月27.29±4.73 22.95±4.55 2.830 0.008 MMSE干预后1 个月22.64±5.56 19.28±3.95 2.083 0.045干预后3 个月26.67±5.47 22.73±4.38 2.388 0.023
2.2 两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病人干预后1个月、3个月HAMA 及HAMD 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HAMD 及HAMD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s) 单位:分
注:HAMA,F 组间=10.571,P<0.001;F 时间=5.342,P=0.027;F 交互=6.981,P=0.007;HAMD,F 组间=8.642,P<0.001;F 时间=5.283,P=0.029;F 交互=4.161,P=0.032。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例数20 17 HAMA干预前27.06±5.49 28.72±5.84−0.890 0.379干预前17.14±2.68 18.19±2.81−1.162 0.253干预后1 个月12.48±2.37 15.82±2.31−4.322<0.001干预后3 个月6.03±0.79 12.84±1.57−17.052<0.001 HAMD干预后1 个月15.93±3.47 22.91±4.56−5.283<0.001干预后3 个月9.15±1.28 17.32±3.18−10.548<0.001
2.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病人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PDQ‐39 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干预后1 个月、3 个月PDQ‐3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注:F 组间=9.861,P<0.001;F 时间=5.153,P=0.024;F 交互=6.851,P=0.009。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干预后3 个月28.28±4.47 44.35±6.69−8.706<0.001例数20 17干预前67.74±8.70 68.56±9.93−0.267 0.791干预后1 个月43.84±6.49 54.23±7.54−4.506<0.001
DBS 是一种神经外科新疗法,通过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的电活动,达到缓解PD 病人症状的效果[8]。它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的优势,目前已成为中晚期PD 外科治疗的金标准[9]。临床试验证实,PD 病人在医学、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干预的基础上尽早地开展DBS 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10‐12]。但术中长时间局部麻醉及发生术中并发症,仍可引起病人负面情绪,加之PD 病人常合并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等,极易引发病人应激障碍[13]。护理是DBS 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保证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14]。
CBT 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病人对已、对人或对事的非理性看法与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行为模式,从而发挥其自我能动性,改善不良的情绪及行为[15‐16]。本研究将针对行DBS 治疗的PD 病人采用CBT,在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的基础上,术前、术中、术后根据病人的需求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情绪管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改善病人的不良心境,调动其主动性,让其能够主动参与治疗、护理[17‐19];还能修复部分中枢神经功能,改善部分受损区域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MoCA 及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MA、HAMD 及PDQ‐39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CBT 应用于PD 病人DBS 中,能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