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强
2021年,国家对“双减”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作业强调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开展作业设计研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编制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1]。基于此,在全国基础教育减负增效背景下,历史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既要符合国家减负增效的教育政策要求,又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及育人等功能,寻求二者的有效结合。在此,笔者结合教材探究“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尤其是历史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概念阐释
作业,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2]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笔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综合各类解释,认为单元作业是根据教材规划单元或者一个完整知识点或主题而提出的,在一个单元学习过后,通过打破主题内容章节之间的界限,连接单元主要知识点的一种作业形式。
新时期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是要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在大单元理念下,以学生为根本,以教材为基础,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形式多样的作业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路径与实践
八(上)历史教材的前两个单元,涉及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逐渐加深、近代化的探索等内容,内容多且繁琐,涉及到的时空内容较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梳理学习内容、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的难度较大。笔者围绕时空观念,打破规划单元,重新整合教材,以“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主题,精心设计单元作业,将历史事实的“点”联系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线”,由点到线再形成面,以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知识巩固类作业,明确历史发展线索
时间、地点、人物是历史的基本要素。历史时空观念的形成首先要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给历史事件进行准确的时空定位,进而使学生掌握历史三要素。中国近代史具有严格的时序性,每个单元都有主题,在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以时间为轴自主设计编制大事年表、知识体系图等。大事年表、知识体系图下,时间与事件对照,言简意赅,时空感强,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归纳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如安排学生设计大事年表、结构图归纳列强侵华历程的作业,从而使学生明确把握历史线索: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示意图
2.创意地图类作业,强化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在时空上体现了历史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进程。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从而在特定空间下,通过时间的变化理解历史地图背后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增强历史时间观念。教师可利用历史地图(示意图),通过要求学生在地图中分别标出近代被迫开放的三批通商口岸,由学生观察通商口岸的变化。学生结合历史地图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近代通商口岸分布呈现的变化,进而能够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不断加深,从而实现了教材内容的丰富化。通过绘制和标识简易历史地图的作业,提升了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和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时的全局意识和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眼光,构建出了完整的空间结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3.影视资源类作业,拓展视野、情感育人
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这类资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提前设计出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做好总结性思考,从而获得较为高效的学习效果与体验。如纪录片,一般能够具体、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对此,教师安排学生周末观看《复兴之路》、《中国通史》等相关纪录片内容以及《林则徐》、《甲午大海战》等影视片,然后组织学生谈观后感,这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列强侵华的历史,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感受中国近代的屈辱遭遇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明确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影视类历史作业成为熏陶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4.主题探究类作业,接近历史真实
在历史学习中,主题探究类作业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地阐释,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教师可设计探究性的作业,突出“问题”引领,使学生思维在问题情境中得以激发。如: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怎么看?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区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透过表象看到历史本质。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果没有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吗?如此,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根源的理解,深化对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大形势的认识,理解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培养学生从对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三、历史单元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以上单元作业设计实践对探索中国近代史单元复习与巩固,尤其是对后期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复习巩固有重要意义。但历史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与安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从而确保单元作业设计的效果。
1.科学性
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作业的有效性要强。一份有效的历史作业设计,必须让学生有话可说,要为学生的多种发展提供可能,充分体现课标提倡的课程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不脱离课标、教材而“跑题”。其次,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目的性要明确。每次作业都要充分考虑到其价值和设计意义,思考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增加还是基本技能的提高。再次,单元作业设计要有整体性,要实施大单元、主题理念,幫助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架构。叶小兵老师认为教师要“围绕大概念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是停留在分散的、碎片化的知识表层上,促进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认识的框架。”[3]也就是说,设计单元作业要突出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理念,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作业。因此,有效性强、目的性明确、具有整体理念的单元作业设计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趣味性
历史是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人类画卷,那么作业就不应该是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套题。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历史的生动、形象、丰富,从多角度让学生接触历史,初步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4],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学生整体与个体,要使作业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布置分层和个性化、形式多样的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口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是一件快乐的事。
3.开放性
不同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时秉持开放性原则。学生作业布置的开放性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如果布置一刀切式的作业,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作业布置有层次、有梯度,较难作业与容易作业、共性作业和个性作业并存,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开放性还体现在要设计出反思性作业。很多时候,学生作业都顺利完成了,教师也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和讲解,但是在后续的考试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试题一知半解。这时,反思性作业就显得十分必要。如:学习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一单元,你有哪些感受?再如:在列强侵华战争中,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为何清政府还会战败?学生从多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反思分析,通过这种反思作业,进行问题的延伸,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历史、接近历史的真实。
当然,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改变作业设计的理念,才能实现作业设计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境界、丰厚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史学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5]。总之,在“双减”政策下,历史教师只有结合学生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注重为学生设计多种类型的单元作业,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培育不同层次的核心素养能力,才能发挥作业的最大效用。正如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直到你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了你为考试而背熟的细节,这时,你学到的知识才有价值。”[6]笔者认为,这才是学生有效学习后应达到的境界。
【注释】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7月。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746页。
[3]叶小兵:《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使用的若干建议》,《历史教学》2020年第15期,第4页。
[4]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36页。
[5]范太峰:《基于學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3期,第142页。
[6][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