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问题链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价值

2022-04-29 20:42龙廷江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但丁重难点史料

龙廷江

所谓“有效问题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具体教学知识或某个核心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逻辑关系而设计的一连串有效教学问题。一般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解读材料;二是能够符合材料知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三是能够培养学生对史料解读的认知运用能力。有效问题链的设计不仅利于有效激发学生对史料问题解读的探究兴趣,它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历史材料,探究实际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有效问题链”的设计价值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1]。他甚至认为, “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精心的设计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学情,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巧妙设计有效问题链,连续地释疑解惑,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习障碍、构建知识体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若课堂教学仅展示解决简单而孤立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便是断断续续的,不能将高涨的情绪持续化。[2]因此,把课堂教学活动目标梳理设计成一个完全具有一定主题性和线索的课堂活动链和情景化的问题链,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避免了课堂学习的枯燥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让许多学生由最初喜欢探究历史神话故事中的现象转而进入对更深层次的历史问题及其本质的深入探究。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减少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解决某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有效问题链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自主理清知识结构,减少学习的障碍,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历史知识之间是相互贯通的。学生在学完一部分知识内容后,可以在整合问题链的方式引导下快速建立新旧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整合,从实际解决问题角度入手,通过整合问题链方式进行讨论总结分析归纳,既可以符合初中学生的整体认知发展规律,也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活动参与性。紧接着教师再一次帮助学生有序进行梳理、建立联系,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形成比较深刻的知识记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习效率。

二、如何创设“有效问题链”

比利时罗日叶认为:“问题是一个障碍、一个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有待联结的信息。”[3]因此,在进行问题链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找准学生问题的痛点、关键点,立足关注学生的基本认知心理,关注学生立德树人的长远目标,从而让整个问题链的设计更有效。

(一)创设激活兴趣点的问题情境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设计问题时尽可能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猎奇的兴趣心理,增加一些新的逸闻趣事。因此在正确设计课堂问题链时,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地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多参与课堂对话,增加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设计初中历史九上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时,我先介绍了一段文字材料:

一次,但丁出席威尼斯執政官举行的宴会。听差捧给意大利各城邦使节的都是一条条肥大的煎鱼,给但丁的却是很小很小的鱼。但丁没有表示抗议,也没有吃鱼。他用手把盘子里的小鱼一条条拿起来,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好像听见了什么,然后再逐一放回盘子里。执政官见状,很奇怪,问他在做什么。但丁大声说道:”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逝世,举行的是海葬,不知他的遗体是否已埋入海底,我就挨个问这些小鱼,看它们知不知道情况。”执政官问:”小鱼说些什么?”但丁说:”它们对我说,它们都还很幼小,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让我向同桌的大鱼们打听一下。”执政官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吩咐听差马上给但丁端条最大的煎鱼来。

通过情境的创设,拉近了但丁这位历史名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后续对于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采用渐进式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

采用渐进式提问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每个问题的分层次以及由易到难的顺序设置,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在设计《文艺复兴运动》教学问题链时,还采用到了如下的设计方式:

1.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是如何处置教皇的?这反映他对哪一种权力进行挑战?

2.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这与欧洲中世纪以神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有何区别?

3.以上这些代表作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4.人文主义思潮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5.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实际上是复古;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你同意哪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6.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这一教学问题链的整体设计比较符合当前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问题链的设计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由具体现象到事物本质,从而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在充分感知具体史料、抽象史料和认识图片的不同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通过抽象由虚到实地揭示某一事物的内在性和本质,从而充分引发了初中学生对于初中历史问题更深层的理性思考。

(三)针对历史教学的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

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我们会不时遇到一些知识点比较抽象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少,迁移应用能力明显欠缺,如何有效突破这些“重难点”便已经成为教师在历史备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这就必然要求历史教师充分立足学情,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现有的历史认知能力水平,把解决问题的一些难点、疑点精细地转化成”问题链”。引导全体学生从史料中提供的各种情境性和信息角度出发层层探索,逐步突破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难点。

例如在设计九年级下册第10课《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一子目时。如果按部就班把知识要点中的知识全部讲完也勉强可以,但很多学生对里面的一些核心知识问题就不会有太深刻的认识,更难以正确运用分析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抓住“巴黎和会”这个标题案例中的“和”字,通过参会成员国家在对德问题的态度处理及中国问题的处理态度突破“和会构建了怎样的战后新秩序?”这一具有核心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突破了,学生就一定能深刻理解“凡尔赛体系能长久稳定吗?”这一问题。同时,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深刻教训使巴黎和会的一些国家希望世界长久和平,但巴黎和会的结果却使得世界与和平渐行渐远。而在有效问题链的设计上,围绕“如何建立战后和平新秩序”这一核心问题,我设计了一组问题链:为什么要和谈?怎么谈?谈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和谈带来了什么?问题链的形式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与思考的平台,又使得重难点更加明细化,从而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在设计有效问题链基础上进行了教材的重组,再以典型资料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就更加有效了。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的面前出现疑问。”[4]因此在以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上应该是多角度的、开放性的,要尽量避免无效问题,如“是什么?是吗?”等问题,而要多一些“为什么?怎么办?你认为?”的教学问题,要达到让广大学生在课题探究的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社会实际情况加以深入思考,或者是结合鲜活的现代史料事件加以分析、综合、加工,从而才能达到充分锻炼广大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广大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最终才能达到充分培养广大学生自主创新活动意识和开发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注重搭建知识体系

子曰: “参会!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是很多治学的人、求道的人尽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在历史学习中,通过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的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某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时,都应该自始至终对本专题的知识体系进行适当归纳与拓展,从而最大限度促成学生达到“一以贯之”的效果。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学习时,教材在介绍了从50—70年代和新时期的外交中缺少了60年代的外交。于是我在对于60年代外交这一空白进行了增补,并设计了一组问题链:我国在60年代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这一时期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主要历史特点究竟是什么?您是否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中国史学界被被划分为哪五个历史阶段?我国在正确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的主要决定影响因素是什么?从而充分帮助广大学生深刻理清了从新中国到党成立后中国对外外交关系一条新的主线——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外交、60年代的中国外交、开创中国外交新世界局面、改革创新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通过对问题链的不断深入分析探究,从而可以使全体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三、有效问题链对史料实证作用的再思考

一堂好的历史课总会涉及到历史与现实的多维度史料,总是需要在对材料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 “问题”永远是历史教学的中心。因此,创设具有价值的有效问题链是一堂课的“课魂”。有效问题链的设计和实践情况关系到学生思维进行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链的整合创新与重组设计来真正实现对教材的有效整合与创新重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培养了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良性的学习过程,最终促使全体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方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从而真正地达成让全体学生在有效问题链中进一步地提升“史料实证”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注释】

[1][美]威廉·N·邓恩著,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2]周云华:《问题串的设计艺术——以初中历史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3期,第130—132页。

[3]刘徽:《整合情境引发深度学习——读<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景的设计和开发>》,《现代教学》2017年第7期,第77—79页

[4]苏霍姆林斯基:《給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猜你喜欢
但丁重难点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年老的画家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