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及启示

2022-04-28 07:52陈妍颖张俊杰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澳大利亚运动

吴 进,陈妍颖,张俊杰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宁波诺丁汉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199;3.中国民航大学 体育工作部,天津 300300)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应努力实现“竞技体育实力再上新台阶”“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等主要目标[1]。站在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起点上,要实现新发展、新跨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是前提条件。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发展已有六十余年,正在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培养目标泛化、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育专业特色不鲜明等现实问题[2]。

澳大利亚作为目前世界上高等教育体系最发达和体育事业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与多样化的培养模式[3],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模板。澳大利亚本科层次体育类专业大致包括锻炼与运动科学、健康与体育教育、锻炼营养学、锻炼生理学、体育运营与管理、运动心理学。其中锻炼与运动科学专业以培养教练员、体能教练、体育锻炼指导师、运动表现分析师等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总体而言,虽然其专业命名没有直接体现运动训练字样,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核心要义与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相似。因此,选取澳大利亚锻炼与运动科学专业作为运动训练相关专业的域外考察对象,对促进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澳大利亚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标

1.1 课程目标以职业发展为导向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导向和准绳,目标的确定往往是由社会人才需求决定的。澳大利亚具有深厚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基础,运动健康促进、体育培训等领域发展迅速,对基层教练员、运动锻炼指导员、运动康复师、体能教练、运动技术分析师等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与此同时,为确保专业人才质量,澳大利亚锻炼与科学学会(Exercise & Sport Science Australia, ESSA)先后制定并公布了体育锻炼专家专业职业认证标准(Accredited Exercise Scientist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ES)和运动训练专家职业认证标准(Accredited Sport Scientist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spS)(以下简称《标准》)[4],将高校专业课程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可以说,澳大利亚运动训练相关专业就是以培养合格的体育锻炼指导专家和运动训练专家作为基本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职业导向性等特点。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颁布《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确定将培养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管理工作的人才作为基本目标[5]。

1.2 课程要求以解决问题为遵循

2 澳大利亚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是学生习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单位,课程设置则是对课程结构、内容、顺序等的设立与安排[6]。课程设置应该“既能实现培养目标,切合社会需要,又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7]。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根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其中专业教育课程是核心,一般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或称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课;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术科类课程和学科类课程,其中学科类课程以学习认知性知识为主,术科类课程以学习操作性知识为主。表1展示了迪肯大学锻炼与运动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表1 迪肯大学锻炼与运动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8]

2.1 通识教育课程强调广博性和灵活性

通识教育是指“大学教育中以广博的跨专业的普遍知识为教学内容, 以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 养成健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与‘专业教育’相对”[9]。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以培养具有理性精神、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涵养的现代公民为主要目的,注重内外兼修,提倡全面发展的“全人”[10]。在通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学生阅读、讨论并理解经典文献,探索、学习并内化跨学科知识,不仅是知识型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

澳大利亚高校通识教育课程门类众多,具有广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11],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取课程。例如昆士兰大学要求学生在第3和第4学年从1 000余门课程中自由选择一门3级和4级公共选修课。中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采用教育部指定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相组合的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基本载体,提倡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自然科学精神和人文社会素养。

2.2 专业必修课程突出规律性和层次性

澳大利亚4所高校运动训练相关专业都开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以及运动心理学课程,虽然没有直接设置运动训练学,但对课程介绍进行仔细研读后发现运动计划制定、运动科学实践等课程的内容与运动训练学有颇多相似。总体上,澳大利亚专业课程的设置特点在于突出课程结构的规律性和层次性,例如,格里菲斯大学在第一学期开设人体生理学,在母学科的学习基础上,在第三学期开设锻炼生理学,又如昆士兰大学在第一学期开设人体运动解剖学原理,以此为基础,在第四学期开设人体运动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技术中心论,是以运动技术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价值取向[12],例如开设3~8门术科必修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田径、体操课游泳等课程。这与中国社会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需要注意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学科类课程倾向于从母学科“直接移植”,缺少母学科知识作为学习铺垫,不符合学习规律,导致学生出现知识记忆难、消化难、融会贯通难等问题。

2.3 专业选修课程秉承实用性和目的性

澳大利亚高校专业选修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例如迪肯大学设置11个选修方向,包括锻炼生理、训练科学实践、体力活动与健康、教练、体能训练、运动心理、运动营养、基础营养、健康促进、家庭社会与健康、残疾人与包容体育。这种选修课程设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目的性,避免了学生选课的盲从性。与迪肯大学类似,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设置了3个职业方向,即专项教练、体能教练、体育教师,学生依据所选方向选择6门选修课。

2.4 专业实践课程贯彻指南要求

教育实践是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共识。ESSA颁布AES实践指南(Practicum Guide)[13](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标准》的附属条款专门指导实习的开展与评价,经过认证的高校必须严格按照《指南》的规定指导学生实习。以此为依据,4所澳大利亚高校设置了以专业实习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2.4.1 实习时间管理精细化

充足的实习时间是熟练运用专业技能的先决条件。4所澳大利亚高校实习时间管理是以小时为单位计量,《指南》规定实习总时长不得少于140个小时,分成至少80个小时的固定实习和60个小时的灵活实习,在140小时的底线上各学校会依据自身情况增加实习时间。此外,除迪肯大学以外的7所高校均为一次性实习(见表2)。显然,相较于以周数计算的实习时间管理方式,以小时为计量单位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由此可见,现代化医院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将过去传统的医疗经营模式打破,不断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巩固医院经济主体的地位,促进现代化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表2 澳大利亚高校实习时间与频率对比

2.4.2 实习内容专业化

实习内容方面,《指南》对必须从事和不能从事的实习内容进行了严格规定,与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相匹配,具有高度的专业化特点。基于《指南》规定的范畴,4所澳大利亚高校实习内容以指导大众体育锻炼和为各级各类运动队(员)提供训练服务为主。大众体育锻炼指导要求学生必须在校内外指定的健身俱乐部、运动医学诊所、医院康复科等实践基地中进行,在专业督导老师的指导下对不同锻炼需求的客户进行运动评估、制定锻炼处方、提供锻炼指导。对悉尼大学该专业2019届毕业生的访谈得知,运动促进健康类实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某类特定人群例如肥胖、老年人、产妇等的锻炼指导技巧,这些经验和技巧在就业时往往能够得到雇主青睐。运动队(员)训练服务要求学生在当地中小学、体育运动俱乐部等合作单位中行进,既涵盖了青少年运动员也涉及高水平精英运动员,主要担任校队教练、专业队体能教练、科研助理等角色。

2.4.3 实习监督规范化

实习监督是决定学生实习真实性的关键因素。《指南》对督导教师的资质条件、责任划分、人员配比、第三方监督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督导教师的资质条件方面,80小时固定实习的监督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资质条件:认证锻炼专家、认证锻炼生理学专家、认证运动专家、拥有锻炼与运动科学学士或以上学位、澳大利亚体能协会三级体能教练、具有本科及以上体育教育专业背景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进行实习时监督教师必须是体育教师)。60小时灵活实习的监督教师必须具有与实习内容相一致的资质证书,包括认证物理治疗师、4级认证健身教练、具有国家体育机构认证的职业运动教练等。在师生配比方面,为了确保督导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指南》规定每位督导教师一次最多只能指导5名学生。另外,ESSA在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客户的安全,为此特别设置了辅助督导教师,以确保在80小时的固定实习中客户能够享受安全的运动处方。最后,《指南》明确了利益相关方的基本职责与义务。

由此可见,澳大利亚高校严格依照《指南》规定安排专业实习,实习时长精准化、实习内容明确化、实习监督体系化是澳大利亚专业实习的一大特点。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实习,随意性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其一,实习形式随意,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允许实习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这可能会导致实习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相脱离[14],甚至实习造假等问题。其二,实习监督随意,研读我国部分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实习方案后发现,其中均未对指导教师的资质条件、师生比例、权责划分、第三方监督等事关实习质量的关键要素作出明确规定。其三,实习评价随意,实习评分主要由实习材料质量、实习单位负责人评分和辅导员评分相结合的形式,其弊端在于实习单位负责人的个人专业素养、情感等影响评分的客观性。

2.5 课程实施参照标准

经过ESSA课程认证的澳大利亚高校,依据认证标准,每门课程都有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介绍、考核方式、课时安排、学习目标、学习资源以及完成课程后应具备的素养等。学习目标统领学习内容,基本素养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的设置又严格按照AES或AspS专业课程标准进行。如悉尼大学骨骼肌肉功能解剖A,学习目标以AES为参考,然后结合课程实际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目标(见表3),通过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形成首尾相续的课程实施方案,继而保证课程能够精准聚焦专业标准。目前,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实施标准由各个学校自主制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但由于缺少较为统一的课程认证标准,课程实施缺少规范化的监管,出现“各自为政”的困境,无法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表3 悉尼大学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A学习目标[15]

教育信息技术助力课程实施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提倡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线上教学平台最为常见。例如悉尼大学使用的Canvas线上教学平台,该平台最强大的功能在于借助教室中的外接设备能够对每一堂线下理论课程全称记录并上传至云端,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反复观看,对于课后复习具有重要意义,做到了线下和线上课程的深度融合。

2.6 课程评价手段多元

学习效果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课程评价具有手段多元、通过标准统一的特点。常见的评价手段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后测试、随堂测试、项目报告、文献述评等。表4展示了澳大利亚部分课程学习评价手段及通过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既拓展了评价的范围,又能激励学生紧跟学习进度,规避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学习局面。可以看到,澳大利亚高校课程评价通过标准口径基本一致,最大特点是设置双过线机制(Double Pass),即期末考试分数和总分都要达到及格才能通过,学生一旦挂科没有补考机会,必须缴纳高额的重修费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较为统一的通过标准互为促进,保证教学质量、课程难度与学习效果相统一。我国课程评价主要由出勤、平时表现、课程作业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组成,看似内容丰富,但实则经不起推敲,按时上课本是学生的基本义务,大可不必被纳入总分;平时表现难以量化落地,最终沦为“人情分”;术科期末考核强调技能展示却忽视教学能力考察。

表4 课程评价手段及通过标准

3 启示

3.1 构建以专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6],是否拥有科学、规范的课程标准是衡量一个专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澳大利亚运动训练相关专业课程标准以专业素养为基础,以条目清晰的学习结果为要素,形成了核心课程评价与认证体系。虽然《国家标准》回答了运动训练专业“上什么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必须开设的7门专业基础课和3门专业方向课,对规范课程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并没有回答“上得怎么样”的问题,即没有给出具体标准。因此,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澳大利亚的经验,未来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应积极探索规范化、具体化的课程标准,以充分发挥标准的积极作用,使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首先,应明确将专业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基础要素。从澳大利亚体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设置经验来看,基于专业素养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教授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和以学生就业为最终落脚点的培养模式。其次,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仅在于设置最低门槛和基础保障,各个学校在标准之上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最后,应注意课程标准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明确具体标准并不等于故步自封。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方向课需要设置统一的课程标准以保障人才基本专业素养,而专业拓展课或选修课的标准可以由学校自行设定,以释放各高校人才培养活力和创造性,形成“核心课程标准一致,选修课程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例如,我国北方高校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培养冰雪体育人才[17],设置冰雪相关专业拓展课程。

概言之,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标准其利有三:一是对专业发展而言,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在规范化、标准化的统一框架下运作能够促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形成统一的专业发展价值观;二是对培养单位而言,课程标准可保证不同大学运动训练毕业生具备“兜底”水平和质量。三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言,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3.2 推动课程认证与职业认证相衔接

澳大利亚运动训练相关专业课程认证与职业认证相挂钩,高校在通过ESSA课程认证后,其毕业生修满相应学分即可获得申请成为ESSA会员的资格,只有成为会员后才能考取相应资格证书[18]。据统计,我国体育相关工种有47个[19],体育职业划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目前,我国尚未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体育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两者分属高等教育系统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如何连通两个独立系统,体现体育专业毕业生科班出身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是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20]。澳大利亚针对运动训练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认证有体育锻炼专家认证和运动训练专家认证,美国也有类似的运动教练资格认证,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本科专业课程才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种“专业课程+职业认证”的耦合机制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设置准入壁垒保证行业发展的专业化,保障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正在逐步探索高校体育专业与体育职业认证相衔接的模式,例如中国体能训练师专业认证要求认证对象必须具有体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训人员的资质条件,但还未做到课程认证与职业认证的相关联。毋庸置疑,构建体育专业课程认证与职业认证相衔接的机制,是提高我国体育类岗位专业化,改善体育类人才社会地位和认可度的必由之路。

3.3 优化课程结构与调整课程内容

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新知识是以现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逐渐掌握新知识的过程”[21]。澳大利亚运动训练学相关专业课程结构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特征,能够以母学科知识为出发点,逐步过渡到人体运动视域下的子学科知识学习,即学生在完成母学科课程学习后才能选择运动相关专业课程。以母学科知识为铺垫的课程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进而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忽视母学科知识是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学科类课程教学的普遍问题,而且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入学时虽具备丰富的运动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理论学习能力较弱[22]。谨鉴于此,学习澳大利亚经验,将母学科以独立科目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是解决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记忆难、消化难、融会贯通难等问题的实然追求与应然路径。

重视术科类课程是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的最大特色。现阶段,我国术科类课程内容以运动技术的训练为导向,而对于运动技术的教学则处于辅助地位。但实际上得益于运动训练专业招生门槛,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已经具备了运动技术优美的外部形态与合理的内部机制,学生更加需要学习如何教授运动技术。因此,需要对术科类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学生需求,应适当弱化“练”的内容转而强化“教”的技巧。

3.4 发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手段

科学、合理评价大学生学习效果已经成为高校评价的核心内容[23-24]。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表面上看似体现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特点,亦有不少教师尝试多元化评价,但没有成为教学常态。澳大利亚运动训练相关课程学习效果评价采用多样的手段注重对学习全过程、多角度的综合考察,例如通过安排若干次课后测试或随堂测试检查每周学习情况,促使学生紧跟课程进度;通过小组报告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基于澳大利亚经验并结合我国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实际学情,课程学习评价方面应将注意力放在过程性评价上,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课后或课中进行线上小测验,同时降低所谓的课堂表现和出勤分的比例,增加“挂科”成本,提升期中期末考试命题的灵活性,做到学业压迫感和学习成就感相统一,最终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5 树立专业实习体系化发展新目标

专业实习作为毕业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衔接,直接影响着毕业生未来就业的成败。运动训练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执教水平等专业素养,为此我国高校出台了专业实习方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实习内容不够专业、实习评价不够客观、实习监督不够到位、实习过程不够真实等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顽疾之一。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运动训练类专业实习体系,体现了该国体育术科专业实习体系的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趋势。AES《实习指南》对实习时间、内容以及监督机制3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校在《指南》的规定下根据办学特色和地方特色结合学生就业倾向做好专业实习的具体实施。中国在解决运动训练专业实习的问题时,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和体育专业学术组织牵头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运动训练专业实习指导意见,细化实习时间、规定实习内容、建立实习监督机制,其中监督机制的建立最为关键,也是提升实习质量的前提条件,可以考虑限定指导教师资质、试行轮岗制实习、引入第三方监督等措施。

澳大利亚运动训练相关专业实习同时包括了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领域,我国高校可以探索新的实习基地,丰富学生实习内容。实际上,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体育职业中区别于体育教师的职业,服务范围不应仅限于竞技体育,而应涵盖各个体育实践领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以及大众健身离不开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的陆续出台都为拓宽运动训练专业的实习乃至就业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

4 结语

澳大利亚运动训练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标准、课程认证与职业认证相衔接、课程学习内容与学习评价、专业化实习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但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在保留中国特色运动训练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针对自身不足和自身发展需要,批判式学习和借鉴。基于上述认识,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待于对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澳大利亚运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澳大利亚学校的“失败课”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不正经运动范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行在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