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观的历史演进、实践经验与时代启示

2022-11-22 09:51陈丛刊杜雨生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观中国共产党青少年

陈丛刊,杜雨生

(西南财经大学 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绘就了体育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正朝着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推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体育教育事业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已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端要地和主要阵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做好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体育教育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体育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突出反映了党推动体育教育工作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百年目标始终与党的百年目标同心同向同行,党的体育教育观在百年历程中逐步发展、不断完善、走向成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教育发展之路。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观的历史演进,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观的实践经验,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观的时代启示,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推动体育教育事业迈上新征程、再上新台阶、开创新篇章。

1 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观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在百年党史的4个阶段中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的时代特征,成为诠释党领导体育事业发展寻梦、追梦、圆梦的一个生动缩影。

1.1 探索与形成: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滥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阻,行之者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血和火的艰苦斗争中取得了光耀史册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虽长时期处于战争环境,但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让体育教育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毛泽东同志发表于1917年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他在文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价值,提出“德智皆寄于体”“三育并重”等重要体育教育思想[1]。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杨贤江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也深刻认识到体育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努力革新并传播学校教育观念,主张普及青少年体育教育[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体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这一时期独特的红色精神品格融入根据地体育教育工作中,使体育教育担负起服务革命战争的特殊历史使命。1934年,毛泽东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要围绕“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的总方针,密切联系教育与劳动,重视青少年身体发育,为根据地体育教育实践提供了鲜明的目标指向[3]。朱德强调“注重军事方面,应为体育运动的方向”[4],贺龙提出“体育运动军事化”[5],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认为体育教育是培育坚强革命力量的重要途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体育教育为适应战时需要,军事化特征较为显著,学校体育课程增添了诸多军事元素,如步枪刺杀、投掷手榴弹、军事演习等,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培养了大批体魄强健的革命战士。毛泽东曾以“爬山”为例,阐发体育教育对于战争实际的重要意义,指出“爬山不仅锻炼战士体力,而且能够培养艰苦奋斗作风,是联系战场的直接教育”[6]。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体育教育的军事价值认知,赋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教育实践重要的军事化特征。1939年,《边区教育的工作方针与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各学校的军事化与课外的抗战动员活动”,为抗日战争动员和积聚抗战力量[7]。1946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学校体育课与军事训练相结合,通过体育课使学生掌握侦察、站岗、放哨等军事技巧[8]。“军事化”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赢得革命战争胜利,探索发展体育教育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形成了具有战争年代品格的“红色体育教育”精神。

1.2 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在马克思教育观的指导下进一步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拓展,侧重于展现体育教育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逐步探索形成社会主义体育教育发展道路。新中国体育教育以苏联教育模式为范本,对革命时期体育教育范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除其内含的军事化色彩。毛泽东多次作出“健康第一”的重要指示,指导教育者“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强调健康身体是青年参加革命事业的首要条件[9]。毛泽东倡导广大青少年要自觉接受体育教育,增强身体素质,“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去搞好学习,担负起改造社会的大任”[10]。1953年,毛泽东寄予广大青少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1]的衷心祝愿,将“身体好”置于首位体现了毛泽东对青少年健康的高度关怀,是毛泽东“德智皆寄予体”主张的时代表达。周恩来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一个重要条件”,鲜明指出我国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强调身体健康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之一”[12]。贺龙认为“青少年始终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1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教育事业开始突破苏联经验的局限性,围绕“健康第一”理念,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1957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应秉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广大青少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4]。1964年,毛泽东意识到我国教育在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出对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革的想法[15]。他反复强调要“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16],忽视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将会导致危险后果[17]。毛泽东“健康第一”体育教育思想促进了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成为衡量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了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新路,这是体育教育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各项事业受到挫折和损失,但体育教育事业仍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1.3 拓展与完善: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突破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核心内涵,在“春天的故事”里铺展和延伸,不断引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驰行。邓小平在继承和弘扬毛泽东等领导人体育教育观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持续丰富体育教育的价值内涵。1978年,邓小平提出将“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18]作为学校招生和部门招工用人的招录方法和评判依据。邓小平将“体”看作是合格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坚持毛泽东提出的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始终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学校教育目标[19],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邓小平认为中国足球竞技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青少年足球的普及,提出“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的方针[20],学校体育教育逐步走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发展之路。1986年,李鹏指出“学校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使学生在体质健康、智力、情操、意志、智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1]。杨尚昆早在1993年就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表示支持申办北京奥运会,通过“奥运之光”带动体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22]。江泽民多次强调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指示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23]。他指出,“我国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导向,构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24],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5],为21世纪学校体育工作的蒸蒸日上奠定了基调。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有机融入体育教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出“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26]“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7]。2011年,温家宝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28]。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富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党的体育教育观始终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导向,发挥体育教育育人的核心作用,引领体育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1.4 深化与创新: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跃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针对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明确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29],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2014年,习近平要求广大青少年兼顾学习与身体,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30]。2015年,习近平指出“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31]习近平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32],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33],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阐释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习近平将体育教育事业置身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整体谋划、系统思考,以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担当和宏阔胸襟部署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战略。“健康第一”“开齐开足体育课”“体教融合”“五育并举”等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发展理念,不断指引着体育教育实践朝纵深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体育教育相关领域多份政策文件出台,构建了科学完备的政策保障体系。从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34],为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印发,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系统规划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推进路径。站在体育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体育教育观在传承历代领导人体育教育观的红色基因和育人内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谱写了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壮丽华章。

2 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观的实践经验

百年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在实践领域不断演进、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向好、向善、向新,实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力量源泉。

2.1 因势利导:坚持党的领导锚定体育教育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坚定的道路自信。在不同历史时期,体育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这条主线,根据中国国情和民情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以“强兵强种”为主题,呈现出“体育教育军事化”的突出表现形式,为实现人民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培养了大批体魄强健的革命将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的军事色彩逐渐淡化,主要以服务“社会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动力,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体育教育观突出强调“健康第一”理念,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导向,逐步建立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体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断丰富体育教育内涵、推进体育教育实践。党的体育教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突出强调体育教育的综合价值,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武器。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体育教育事业始终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根本方向,推动体育教育与历史发展同向同心同行,成为体育教育事业生机勃勃、熠熠生辉的不竭动力。

2.2 因材而笃:立足人的发展彰显体育教育价值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发展体育教育价值观的百年历程中,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的思想精髓,推动体育教育价值向教育本质回归。在中国共产党各历史阶段育人目标和体育教育综合价值相生相伴的演进历程中,党的体育教育观始终遵循体育教育实践与人的发展本身具有的客观规律,不断深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旨归的认知和理解。马克思指出,“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5]。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体育教育观的基本观点,始终关注人的发展,在引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要义,通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践探求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探索青少年成长规律,形成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体育教育思想体系。从毛泽东的“三育并重”到新时代“五育融合”,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体育教育与人的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始终明确健康的身体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不仅标注了促进人的发展的航标灯塔,也蕴藏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谋划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以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为己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体育教育需求。

2.3 因时而进:顺应时代需求创新体育教育目标

百年来,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呈现出渐进深化的动态发展趋势。党的体育教育目标始终在遵循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基本规律中不断调整,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融于一体。体育教育本身也具有特定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个体发展功能,多重功能并举构成了体育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教育旨在改变“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社会羸弱之态,增强广大工农群众身体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和军事作战效率,满足人民生存和革命战争的历史需要,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积聚了坚实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教育旨在为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培养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体育教育更加关注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彰显体育运动在青少年健康、人格、意志等多方面的基础性价值,使青少年能够成长成才,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新时代体育教育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力军。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目标的百年嬗变,始终坚持历史性和现实性有机统一,传承过往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经验,明确体育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同时通盘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体发展等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革故鼎新。

2.4 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体育教育质效

中国共产党体育教育观在百年探索中,演化出丰富而多彩的体育教育实践,凝练出“因地制宜”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经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现实条件,整合既有优势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效确保不同历史阶段体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体育教育活动面临器材匮乏、条件简陋、师资短缺等困境,在“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下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教学内容主要以体操、赛跑、爬山、爬高等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科目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立足建国初期国力不济的国情,在借鉴苏联学校体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步规范学校体育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教法,不断完善器材、设施、场地等教学条件,着手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在教学内容中逐渐增加武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条件整体上得到改善,足球、网球、羽毛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逐渐普及,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转变基于学生健康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师教育范式,延长和拓展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空间[36],在不同地区构建起纵向“大—中—小—幼”相衔接,横向“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相配合的全方位体育教育体系,为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更为完善的体系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育教育百年实践始终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紧紧围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价值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注重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价值,不断推动体育教育实践取得新成就。

3 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育观的时代启示

体育教育事业,凝结着历代革命领袖的不懈探索和付出奉献,负载着千万共产党人的深情寄托与热切期望。当历史的接力棒再次传递,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让中国特色体育教育事业道路越走越宽广。

3.1 始终坚持党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37]。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38]。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和“一呼百应”的组织威力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39]。百年来党领导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宏阔实践深刻昭示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推动体育教育发展;只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掌握历史主动中更好推动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体育教育是立人、树人、育人的伟大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新征程上的体育教育事业肩负着深化体教融合,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光荣使命。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40]。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体育教育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体育教育发展全过程,使体育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41]。提高党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以高度的组织力、高效的动员力和坚决的执行力,不断为体育教育发展凝聚坚不可摧的组织力量。

3.2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体育教育价值追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把江山与人民等同起来,充分说明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这一至高无上的价值立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坚持以人为本,党领导百年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都熔铸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之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鲜明主题和清晰主线。进入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人民至上的内涵愈加丰富、人民立场的内涵愈加丰富、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愈加丰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命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体育教育的丰富多元形式,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养、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42]。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育理念,正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教育事业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方针,必须将人民主人翁地位、人民行动者角色和人民建构者身份深刻融入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培养造就担当时代重任、胸怀复兴伟业的接班人[43]。

3.3 始终坚持创新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决定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回望党领导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百年征程,面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体育教育理念不断传承创新,逐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运动实践为桥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的发展脉络[44]。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回答好体育教育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党对体育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通过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体育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通过促进协调发展,解决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实现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红色、特色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鼓励开放发展,提高体育教育发展的内外联动能力,在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体育教育的桥梁作用;通过注重共享发展,保障体育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民。要以深化改革和建章立制的方式,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全面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

3.4 始终坚持体育教育事业协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伟大样本,中国具有超长的历史纵深、超大的人口规模、超广的国土面积和超繁的民族结构,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45]。在这样一个大国发展体育教育事业,需要立足根本、立足国情、立足实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教育道路的本质优势。通过推动东、中、西、东北部体育教育事业因地制宜、协同发展,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同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领域融合发展,鼓励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发展,实现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根本目标。以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拓宽雪上体育教育的渠道和路径。面向未来,体育教育事业需要进一步坚持协同均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政府监督、市场运营、社会资本管理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格局,推动体育教育事业与各项事业相互协调、资源共享[46]。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在新发展阶段将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的宏伟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推向前进,让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阳光映照在青少年的身影中、孩子们的笑脸上和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心坎间,为国力强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提供全民健康的基础保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更加亮丽的繁华胜景。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伟业的一百年,是创造奇迹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是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抚今追昔,从浴血奋战中走来的体育教育事业,跨越雄关漫道,翻越万水千山,见证了天翻地覆,饱览了正道沧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为全面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为身处中华民族“强起来”的高光时代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航向。体育教育是塑造人的伟大事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党的领导更加有力,改革力度持续加大,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保障条件愈发完善,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展现出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接续奋斗的结果。“知所从来,思所将往”。回望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未来是前所未有的曙光。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体育教育事业,驰而不息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赢得体育教育事业更加伟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教育观中国共产党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