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2-04-28 21:37马希明 孙向晶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作业质量减负提质作业设计

马希明 孙向晶

【摘 要】本文以解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破解“双减”背景下如何帮助教师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能力的难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把握高质量作业特征,实现作业设计的行为转变、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的实践做法等三方面帮助教师通过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提升作业内涵,全面实现作业功能,让数学作业变得“好吃又有营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作业设计 作业质量 减负提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背景下,“作业”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一线教师将如何全面发挥作业功能,设计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作业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实践研究中的一些思考。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作业是融入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水平、渗透科学教育方法的重要载体。“双减”背景下,学校对作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业的功能与价值也越来越突出。但在大多数教师的传统观念中,作业的功能仅仅是巩固、诊断与评价。教师对作业功能认识的窄化是导致教师的作业设计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其设计出的作业质量不高。因此,教师要克服对作业功能认识上的窄化,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正确的作业观是提高作业质量的关键。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正确的作业观体现在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巩固、补充和延续,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样承载着育人、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因此,面对作业设计,教师不应急于思考“布置什么”“怎么布置”等具体问题,而要首先思考“为什么要布置作业”。

二、教师要把握高质量作业的特征

高质量的作业注重传承,更注重发展。传承是指“双减”背景下,作业仍然要发挥巩固、诊断与评价的功能。作业设计,除了要注重传承外,还要注重发展。发展指的是作业除了发挥巩固、诊断与评价的功能外,还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核心素养。具体而言,高质量的作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关注知识点学习,更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课时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往往是单一的、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这些知识呈现的特点是点状的。如果作业仅仅指向这些点状知识,那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用单元整体视角来进行作业设计。这就要求作业设计时更要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将所学内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达到简约高效,从而减轻课业负担。

(二)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关注思维方法的形成与提升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他掌握知识的多少,人掌握的知识多了,才可能拥有能力。所以,作业内容的设计要关注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相比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经验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更具有时空穿透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能产生积极影响,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形成数学思维方法,思维得到提升。

(三)鼓励实践活动的参与,更关注实践活动的创新

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中小学将至少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这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参与不是发展,创新才是发展。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主题开放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勇于探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三、教师追求高质量作业设计要实现三个转变

“双减”背景下,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应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要实现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教师首先应认真分析原有作业设计行为: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存在哪些不足?然后打破思维定式,改变原有行为,弥补不足,追求高质量的作业设计。针对大多数教师作业设计行为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转变,以实现高质量作业设计。

(一)要实现从随意到严谨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是两个相互割裂、缺失关联性的活动。很多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会翻开教材或者习题册圈画一些作业布置给学生。这样的作业具有盲目性、随意性。作业应与课堂教学共同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提出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意识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思考设计怎样的作业,让作业指向更明、计划性更强。这样的作业除了可以延续课堂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带来的不足。

教师要怎样实现作业设计由随意到严谨呢?一方面,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定要对作业内容进行提前试做,研判学情。这样做有三点好处: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预估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较好地控制作业数量;教师可以将自己想象成学生个体,换位思考,预测学生完成作业时可能出现的不同策略及困难;明确作业与学习目标的关联性、难点和易错点,提前确定作业指导的重难点。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例题与练习题的匹配度与关联性。如果例题与学生要完成的习题之间难易程度不够匹配或缺少关联性,那么,教师就应该设计一道与例题匹配度高的、关联性强的习题,使例题与习题之间有效过渡,为学生完成作业任务搭建好学习支架。

(二)要实现从分散到整合的转变

目前,大多数教师作业设计的思维定式是讲什么练什么,作业内容往往是知识的点状设计,问题细碎、重难点不突出,缺乏整体思考。而我们所说的作业设计的整合,体现在对作业的内容、结构、思维层次的整体设计上。为此,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实现从分散到整合的转变。

教师要怎样实现作业设计由分散到整合呢?首先,教师要将作业设计融入单元整体设计中,依据单元学习主题及具体概念、单元学习目标以及学情制定单元作业框架,思考单元关键作业及课时作业。教师要有教材观,要专业地读懂教材及教材前后知识的联系,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瞻前顾后”,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作业,体现作业的综合性。其次,教师的作业设计既要关注数学学科各内容领域知识的融合应用,又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

(三)要实现从判断到赋能的转变

教师以往作业设计的内容,通常是以对错为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的作业批改起来结果确定、标准单一、操作简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对错关注得多,缺乏对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生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关注。这样的作业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实现从判断到赋能的转变。

教师要怎样实现作业设计从判断到赋能的转变呢?首先,教师要用好教材,丰富作业内涵,设计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以及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中的成长变化的作业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學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否得到改正,还要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与策略是否得到提升与发展。其次,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反思,追问自己的作业设计究竟对学生发挥了哪些作用,通过反思更好地改进作业设计,让作业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赋能。

“双减”背景下,为了提高作业质量,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把握好作业设计方向;要抓住作业的本质特征,为作业设计准确定位;要实现三个行为转变,使作业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设计出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的作业,使数学作业变得“好吃又有营养”,更好地为学生成长赋能,真正实现减负提质。

猜你喜欢
作业质量减负提质作业设计
提高重载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质量问题探讨
提高重载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质量问题探讨
关于对鄄城县农机作业效益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谷道风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轻负高质 以作业质量促高效课堂
心灵之窗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