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描写荷塘月色的抒情散文。它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的阅读效果,使人以美的享受,我以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诗意美
何谓诗意美?就是诗一般的意境美。它含蓄、朦胧、深沉、幽远。苏轼在评价王维诗歌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某种角度讲,《荷》的写景正体现了诗画合一。《荷》正是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中洋溢着诗意美。它对自然风景的描写有独特的切入视野,采用的是“全景式”的统摄手法。同时《荷》以作者的行踪为顺序,采用移步换景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荷塘月色。它犹如朦胧的仙景,又似飘渺的梦幻。
二、结构美
所谓结构,就是一篇文章或作品的情节安排。《荷》开篇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借悬念开篇,给读者一种迫切感,这推动了情节发展。应该说,这是散文的一种创新,也是同中所求的异。作者开篇点题,悠悠数笔就将自己融注到一幅生动的画卷中去了,给人一种意不言传的韵味,显得幽远、空灵。而众多的抒情散文都擅长于景中融情,那种惯有的美景好心情、哀景坏心情的模式,似乎成了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一种传统流向,就连小说写作中都有这种惯势,如鲁迅的《祝福》。由此可见,这种市场大得惊人且覆盖面广。然而朱自清却另辟蹊径,将自己苦闷和惶惑的心情融入了鲜活、优美、和谐的自然景物中。这种巨大的落差把作者当时那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矛盾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必然使朱自清笔下的《荷》独创新意,这正体现了结构上的質感,而质感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这种构思不但流光溢彩,而且别开生面。
三、语言美
语言美对散文来说是举足轻重的。《荷》体现了浓郁的语言美。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而荷塘月色的馨香、静谧、和谐早已洋溢其间了。
如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中的荷花说“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通过比喻、拟人的运用,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通感手法的运用也较多。如描写微风吹过来的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而且还振动了荷叶,传到“荷塘那边去了”,嗅觉和听觉的交换,写出了那种沁人心脾的馨香。
《荷》通过对美的语言的运用,勾勒出幅幅目之可见心之可感的画面,显示了语言的魅力,同时也烘托了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