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生在学习英语单词过程中不敢当众大声朗读词汇、不敢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背记单词存在困难、有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方法等问题,论述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摆脱上述困境的途径,以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 英语词匯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2-0105-04
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担心发音不准,不敢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二是总害怕出错,不敢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花费很多时间背记单词,可遗忘率依旧很高,生词越来越多;四是遇到词汇学习方面的困难,无法寻求合适的同学帮助解决;五是找不到合适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以上问题极易导致学生词汇记忆混乱、词汇量停滞不前,进而降低学生英语阅读的速度,限制学生文章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可能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影响整体的英语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人多智广”为思想基础,把拥有不同兴趣爱好、认知基础、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共同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具有互助性、协作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支持和激励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是否在合作学习中增强了个体的责任感,是否实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是否通过合理分工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是否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善于学习的重要表现”。
一、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早在20世纪初,教育界就对小组活动展开了研究。苏联心理学家利维·维谷斯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无法通过拓宽视野有所裨益,就会受到个人经验范围的限制。因此,学生需要通过与同学互动来拓展寻求新信息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上海等城市开始提出“师生合作教学”的理念。1993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开创了我国合作教学研究的先河,并在9个省市的100多个实验单位铺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从此在我国落地生根,进入规范化、体系化发展阶段。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建立在教学互动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它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心理和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效果非常显著。英语教师在高中新生入学后便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在培养高中生词汇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一)小组学习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1.朗读单词和听写单词
朗读活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以两人为单位的朗读活动。学习小组以两个人为基本单位,其中A学生把某单元的词汇朗读给B学生听。A学生在朗读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熟悉朗读内容。B学生认真听A学生的单词发音是否准确、重音是否准确、朗读是否自然流畅。如发现有问题,B学生要及时指出并帮助A学生纠正,然后A和B两个人角色翻转重复朗读活动。二是以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组全体组员为单位的朗读活动。小组长指定某名成员在适当的准备后给其他组员朗读某单元的词汇,大家听后逐个给朗读者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不足的地方及时纠正。下次开展朗读活动时角色轮转。
听写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以两人为单位的听写活动。学习小组以两人为基本单位,先是A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在某单元确定一定数量的听写词汇,B学生根据A学生确定的内容做听写前准备;接着A学生给B学生听写,A学生朗读速度要适中,发音清晰、准确并在词汇与词汇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以便B学生写出相对应的单词,最后A学生帮助B学生核对正误并做简要点评,接下来A、B两人互换角色。二是以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小组全体组员为单位的听写活动。先是组长指定某一成员在某课文范围内准备一定数量的需要听写的单词,其他成员在相应学习范围内认真做听写前准备,然后进行听写活动;听写结束后,听写者公布听写的词汇,大家交换核对正误并汇报听写结果;最后由听写者点评,小组长做简短总结。下次开展听写活动时角色轮转。
2.判断词义和英英释义
判断词义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英译中,此方式要求判断英语单词或词块的中文含义;二是中译英,这种做法要求判断与中文意思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或词块;三是前两者交叉判断,即一部分是中译英,另外一部分是英译中。这三种方法可交替使用或有选择地使用。在活动中,小组长先要求所有组员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准备好让搭档判断的单词或其含义,接下来的集体活动可以分两种方式开展。一是组员以两人为基本单位,A学生朗读,B学生根据A朗读的单词词义或根据词义判断其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接下来A学生和B学生角色互换,最后比较两个人判断的结果,看谁做得更好。二是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朗读自己准备好的英语词汇、词块或某英语单词、词块的中文含义,其他组员写出其相对应的中文含义或英语单词、词块,接着以两人为单位互相核对正误,小组长登记成绩。
英英释义指的是用英文解释某个英语单词的含义。受初中英语学习思维定式的影响,高中新生遇到某个英语单词时会自然联想该单词的中文意思。但是高中阶段的词汇量增多了,有些不同的英语单词的中文意思看起来非常接近甚至是一样的,学生很难分清它们的用法和具体含义。遇到这种情况时,小组长应按教师的要求组织学生查找英文词典,用英文来解释这些中文释义不清楚的词汇,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词汇的使用环境,纠正一些运用词汇时出现的偏差。例如,angry和annoyed在中文中都有“生气”的意思。但是如何区分两者的不同呢?分别查找它们的英英释义就能快速弄明白了:angry的英文释义是“having strong feelings about something that you dislike very much”,而annoyed的英英释义是“slightly angry”,很明显这两个词“生气”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再如,inform 和 tell都有“告知”的意思,学生书面表达时很容易误用。inform的英英释义是“tell somebody about something,especially in an official way”,而tell则是“to give information to somebody by speaking or writing”。又如,take、bring 和 fetch都有“拿、取”的意思,学生选词填空时很容易出现错误。take的英英释义是“to carry or move someth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bring的英英释义是“to come to a place with somebody or something”,而fetch的英英释义则是“to go to where somebody or something is and bring them or it back”。关于这类词汇,小组长要提醒成员平时注意积累,每过一段时间组织大家互相交换和补充,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3.连词成句、填词成句和词语接龙
连词成句指的是把若干个无序的单词连接成一个结构完整、语法正确的句子。开始时先考查简单句,然后考查并列简单句,再考查并列简单句和主从复合句,最后考查并列长难句。这项活动要求组员对英语句子结构(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宾补、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补、There be结构等)非常熟悉。小组长要求成员先把一到两个句子的语言顺序打乱,接下来可以按两种方式组织开展小组互动:一是以两人为基本单位开展活动,先由A学生完成B学生预设的学习任务,接着A学生和B学生角色翻转完成任务;二是小组长指定某名成员展示自己给大家设计的连词任务,再由其他成员逐个提出自己的连词造句结果,最后大家集体讨论,确定不同组员提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填词成句指的是把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简单句、并列句、主从复合句和长难句等)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隐去,设空让学生填写适当的单词,使句子结构恢复完整。一般空缺的词为实词,例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填写名词时要考虑该词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还要考虑其单复数形式;代词需要考虑其主格和宾格,名词性物主代词还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动词要考虑其时态和语态,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形容词需要考虑其用原级、比较级还是最高级形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设计填词成篇的活动形式,加大对学生词汇使用能力考查力度:小组长提前布置本组成员事先完成句子或段落填空题目的设置,活动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以两人为基本单位交换题目完成,二是全体成员(出题者除外)逐一完成本小组每位成员设计的题目,出题者负责核对正误并统计得分结果。
词语接龙指的是一名学生朗读某个英语单词后,要求其他学生接着朗读出与该词有某些共同特点的英语单词。这些共同的特点可能是它们有相同的后缀,也可能是有相同前缀,还可能是有相同的词根,甚至可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等等。例如,第一名学生朗读单词attention后,要求组内其他学生接连朗读出与该词有共同后缀的其他词汇,如position、pollution、population、competition、function、mention等词。类似的情况还有retell、redo、rewrite、restart、reconstruction(共同前缀re),alike、unlike、dislike(共同詞根like),personal、personally、personalized、interpersonal、depersonalized(共同词根person)等词。此类活动可以在两个人之间交替接龙,也可以在三人及三人以上的小组中按顺序接龙或抢答接龙。
4.对照课堂笔记和复述重点难点
对照课堂笔记主要分两步进行:词汇课结束后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好课堂笔记的复习,重点关注新词汇的字母拼写、用法和搭配等,如有疑问先用红色签字笔加以标注;接下来组织大家以两个人为基本单位对照课堂笔记,如果笔记内容出现错误或遗漏,则立刻进行更正和补充。
复述重点难点:小组长组织成员课后先对某单元生词表中的重点词汇的结构和用法进行归类和总结,接着指定部分成员从词性转换、单词构词法等角度向其他组员复述这些核心词汇的主要用法,其他成员聆听时做必要的补充。学习下个单元新词汇时小组长安排其他同学执行复述任务,周而复始。
5.绘制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思维导图
高中生需要掌握大约3 500个英语单词,其中有很多单词属于一词多义词汇。绘制一词多义思维导图指的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一个含有多种含义的英语单词所有的词性以及含义逐项罗列出来,包括近年来高考出现的熟词生义考查情况。熟词生义,就是考查熟悉词汇的陌生含义。小组长提醒组员平时做好积累,活动时小组长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有多种词性和词义的单词,组员按顺序写出该词的各种词性和含义,并用连线连接,最终绘制成一张思维导图,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分享学习经验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阶段学习任务结束后,就是全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经验分享和交流心得体会活动的时候了。活动开始前,先由小组长布置组内任务:一是小组交流时所有组员都要就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以要点的形式发言,力求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用词简练、声情并茂,不超时;二是负责记录的组员要对其他组员分享的内容做好文字记录,进行信息分析、筛选、归纳和重组;三是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要以组员的文字记录为基础,对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后口头陈述本小组成员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四是做好每次小组记录、发言的人选安排,让大家都有机会历练和进步。
7.讨论疑难问题和探究拓展
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个人难免会遇上一些一时半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组员就算是动手查了词典还是不能彻底弄明白一些单词的搭配和用法。小组长可让大家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小组集中讨论,探讨克服困难的办法和途径,也可以适时安排一些小专题给大家做前期的探索和研究,再集体讨论,进行拓展。
8.分片完成任务和对接汇总
进入高三年级,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任务繁重,学习委员可以把一项比较复杂的整体任务分割,组织不同学习小组分片、分区完成,最后将各小组完成的任务对接,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例如,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高中英语单词词性转换归类与拓展”任务,学习委员既可以以书本为分类标准(必修Book 1—Book 4,选修Book 5—Book 8),每个小组完成一到两本书中有关词性转换的词汇归类与拓展,也可以以词性为分类标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每个小组完成一种词性的归类,最后将各小组完成的任务汇总对接,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总任务。
(二)活动评价与分组评价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小组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大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评价的方式可以分为小组内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组之间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学生评价既可采用书面评价形式,也可采用口头评价形式;教师综合评价宜采用时效性强的现场口头评价方式。
分组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新生入学阶段教师宜采用按需分配的办法编排学习小组。教师应从学生学习能力、男女生数量比例、学生性格特点、小组长人选和学生来源等方面全盘考虑分组方式。学生彼此之间熟悉之后,教师可以先确定小组长,再考虑让小组长按需自主选择分组或电脑随机分配组员。实践结果表明,低年级阶段小组人数4—7人为宜,高年级阶段小组人数2—3人为宜。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一名学生可以担任两种角色:一是与另外一名学习能力整体相当的学生搭档,以便取长补短;二是找一个整体能力比自己强的学生为搭档,既有利于自己整体进步,又利于搭档把自己所知转教他人。
(三)小组长的选拔与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顺利、成功和高效率开展,小组长的选择非常关键。因此,英语教师在新生入学后应该关注小组长的选拔与培养。首先,小组长可以由班级学生干部兼任,这样的学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其次,小组长应具备以下特质:团结同学,乐于奉献;上传下达,衔接顺畅;执行力强,令行禁止;谦虚謹慎,反思整改。最后,教师要经常关心、鼓励、帮助和肯定小组长的工作和学习,让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另外,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也十分重要。新生入学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进一步掌握与身边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技能,以便更好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些技能包括如何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如何积极礼貌地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谈话过程中如何巧妙转移话题、如何帮助在发表意见时遇到困难的组员继续说下去、自己发言遇上困难如何向组员求助以及如何做一个积极发言并能自我约束的人。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和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要想走得快,就自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通过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习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与长处,结合自身的特长与优势,不断探索,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提高词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弗雷,费舍,艾佛劳芙.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2]张仁贤,孙立新.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编号:2021C5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蒙蔡强(1971— ),广西马山人,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