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I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及术前分期的价值分析

2022-04-26 14:09林锦仕王晓野卢晓娟朱纯生刘儒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肌层宫颈模态

林锦仕,王晓野,卢晓娟,李 锋,朱纯生,刘儒军,卿 强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广东 珠海 519020)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该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会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至今,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其主要诱发因素为雌激素过度刺激子宫内膜,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是主要的诱发因素[2]。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子宫内膜癌的防治。子宫内膜癌发病后,早期症状不是非常典型,容易被患者忽视,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症状越来越严重,多数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阶段,导致病情延误,治愈的难度增加,此时早期有效的影像学诊断至关重要[3]。多模态MRI是一种特殊的MRI,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分辨率高,软组织对比度好,应用在子宫疾病的检查中,能够深入了解子宫的结构,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病情评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多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检查中的应用效能,将收治到的50例病例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进行研究。全部患者中:年龄35~64岁,平均(46.32±2.17)岁,年龄<50岁31例(62.00%),≥50岁19例(38.00%);病程2~6年,平均(2.41±0.36)年;绝经情况,绝经23例(46.00%),未绝经27例(54.00%);病理分型,子宫内膜样腺癌38例(76.00%),浆液性腺癌8例(16.00%),黏液性腺癌4例(8.00%);临床症状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36例(72.00%),经期延长14例(28.00%);症状表现,阴道出血21例(42.00%),阴道疼痛13例(26.00%),阴道排液10例(20.00%),腹部包块6例(12.00%),合并多种症状13例(26.00%)。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5];②能够独立交流表达;③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的妇科肿瘤或脏器肿瘤;②正在接受治疗影响MRI检查;③临床资料不完整、不齐全。

1.2 方法

检查仪器:超导性磁共振扫描仪,型号GE 1.5 T HDxt。检查操作:指导患者调整体位至仰卧位,先进行常规平扫,设置各项参数如下:FOV、矩阵、层厚、间距分别为320 mm×320 mm、256×256、3 mm、0.6 mm。之后,再实施横轴位、平行于子宫长轴斜矢状位T1WI、T2WI。T1WI设置各项参数如下:SE序列,TR、TE、分别为40 ms、11 ms;T2WI各项参数设置如下:SE序列,TR、TE分别为6 500 ms、83 ms。行DWI扫描,设置各项参数如下:b=0、1 000 s/mm2,激励3次。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FOV、矩阵、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00 mm×340 mm、200×256、3 mm、0.6 mm。自动触发动态增强扫描,经肘静脉以3 mL/s的速度团注20 mL磁共振造影剂钆喷酸葡胺,以相同速度注射20 mL的0.9%氯化钠溶液。质量控制:检查前,耐心叮嘱患者饮水以充盈膀胱;图像分析工作交由科室2名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医师完成,若存在争议则二者协商解决。

1.3 判断标准

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情况实施子宫全切或次全切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取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根据FIGO分期相关标准[6],将患者分为ⅠA、ⅠB、Ⅱ、Ⅲ、Ⅳ期,分别表示未侵及或侵及子宫肌层深度<50%、侵及子宫肌层深度≥50%、无宫体外蔓延、肿瘤局部扩散、肿瘤侵及膀胱等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见表1。

表1 诊断效能的计算模式

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全部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Ⅰ期25例,其中Ⅰa期14例,Ⅰb期11例,占总数的50.00%;Ⅱ期12例,占总数的24.00%;Ⅲ期8例,占总数的16.00%;Ⅳ期5例,占总数的10.00%。

2.2 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效能

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0.00%(45/50),敏感度为91.43%(32/35),特异度为86.67%(13/15),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效能 单位:例

2.3 宫颈侵犯程度的评估效能

多模态MRI评估显示,宫颈侵犯程度的准确率为92.00%(46/50),敏感度为92.50%(37/40),特异度为90.00%(9/10),同病理检查确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宫颈侵犯程度的评估效能 单位:例

2.4 术前分期的评估效能

多模态MRI评估显示,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8.00%[(23+10+7+4)/50],同病理检查确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前分期的评估效能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已成为第二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到了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甚至在部分地区发病率已跃居第一位[7-8]。早期子宫内膜癌并无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严重程度加深,患者会表现出阴道出血、腹部不适等症状[9]。根治性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常见术式,但是也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预后不佳。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是会对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0]。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影像学手段,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等进行评估,以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临床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检查中,经超声、CT等检查方式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侵犯程度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已受到医师及患者的高度认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诊断的特异性方面不足,导致与功能性子宫出血、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息肉等妇科疾病误诊[11-13]。因此,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时,仍需更为科学且合适的影像学诊断方式。MR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诊断检查手段,相较于其他检查手段,该手段的成像清晰度更高,分辨软组织的能力更强,且具有多参数、多平面等优点。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子宫内膜癌检查研究的不断深入,MRI受到了更高的关注,多模态MRI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水平,尤其是在明确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应用效能[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多模态MRI诊断检查后,对肌层浸润深度、术前分期的评估效能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检查方式有较高的应用效能。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鉴别诊断难度较高,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时,其对术前分期的诊断,主要体现在早期,即Ⅰ、Ⅱ期方面。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多模态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在术前分期的评估效能方面较高。研究指出[17],在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时,形态学因素只有肌层浸润深度,而这一因素与肿瘤分化程度、宫颈侵犯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时,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主要由肌层浸润深度决定的,其界限值为50%,低于这个数值通常无需淋巴结清扫,而高于这个数值时,提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能通过深肌层淋巴管蔓延,需行淋巴结清扫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多模态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方面价值较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受到肿瘤侵犯肌层较薄的子宫角不易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影响,导致在评估时存在高估、低估等现象。并且,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他子宫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以进一步提升诊断的效能[18-20]。对于宫颈间质受侵判断,MRI是首选检查方法,MRI可准确区分宫颈腺体侵犯,评估间质侵犯程度,还可与宫颈息肉、囊肿等进行鉴别。本研究中,多模态MRI评估子宫内膜癌宫颈侵犯程度的准确率为92.00%,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90.00%,说明多模态MRI对于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根治术术前指导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的病情评估中,采用多模态MRI的评估方式诊断效能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数量偏少,可能影响研究的结果,因此需要在日后的报道中增加样本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肌层宫颈模态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宫颈糜烂真的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