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大连 116600)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是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所致,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且疾病进展速度快,残疾率与病死率均较高[1]。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在疾病发生后,需要及时实施有效的诊断,将脑梗死等相关缺血性病变排除,以此指导患者接受更加针对性的治疗干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2]。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出血急性期的主要方法,其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较为常用,DWI可通过活体组织内相关水分子扩散的具体状态,来指导患者疾病的诊治[3];SWI则可依照组织间的相关磁敏感差异诊断患者的疾病,对于出血较为敏感[4]。不同的脑血管疾病,SWI、DWI的表现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可将两者联合,更好促进患者疾病鉴别诊断准确度的提高,指导患者疾病的诊治[5]。为探究DWI与SWI在脑出血急性期中诊断的价值,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1年6月115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与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均为其实施DWI检查与SWI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分析,以此总结DWI与SWI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以本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5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试验组,同时以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对照组,均为其实施DWI检查以及SWI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组中,年龄41~72岁,平均(61.23±3.26)岁,发病时间2~10 h,平均(4.56±1.17)h,男64例,女51例。对照组中,年龄40~71岁,平均(60.98±4.01)岁,发病时间2~11 h,平均(4.61±1.20)h,男53例,女4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脑血管影像应用指南》,确诊为脑出血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②疾病发生时间24 h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肝肾心等功能基本正常者;⑤首次发病者;⑥发病时间24 h内;⑦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血管畸形、颅内肿瘤者;②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脑部肿瘤者;④脑部大面积出血者;⑤难以对本研究配合者。
以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MAGNETOM Spectra 3.0T)为患者实施检查干预,头颅8通道线圈,协助患者保持为仰卧位,嘱咐其充分放松呼吸,不可移动身体,确保头部处于相控阵线圈内。首先实施颅脑T2WI、T1WI常规序列的扫描,之后实施SWI、DWI的扫描,实施DWI扫描时,层距设置为1 mm,层厚设置为6 mm,TE设置为100 ms,TR设置为6 000 ms,弥散敏感系数设置为1 000 s/mm2,将扫描时间设置为50 s。实施SWI扫描时,TE设置为24.9 ms,TR设置为40.7 ms,层厚设置为1.5 mm,矩阵为224×320,扫描视野设置为260 mm×260 mm。将获得图像,传输至ADW4.2工作站中进行后处理,以此获得ADC(表观弥散系数)图与SWI图,对感兴趣区域的ADC值测定,并测定PV(相位)值。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放射科)完成图片的分析。
对两组患者疾病发生后<6、7~12、13~24 h的DWI、SW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并分析两组疾病发生后<6、7~12、13~24 h的DWI、SWI的ADC值、PV值的差异性,同时,分析DWI、SWI联合检查对脑出血急性期的诊断效能情况,主要为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其DWI表现为:疾病发生<6 h,其血肿中心信号较低,在周围存在稍高信号,病灶边缘较为清晰;7~12 h,血肿中心为低信号,病灶边缘信号为一过性线状;13~24 h,血肿中心的信号较低,在病灶边缘不存在信号,其周围信号比较的高,边界清晰。SWI表现:疾病发生<6 h,中心为极低信号,边界清晰,周围信号稍高;7~12 h,病灶中心的信号比较的低,边界清晰,周围信号较高;13~24 h,病灶中心信号较低,边界清晰,周围信号明显增强。
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其DWI表现为:疾病发生<6 h,病灶的信号较高,但是其边界较为模糊;7~12 h,信号明显增强,边界较为模糊;13~24 h,信号增强显著,边界较为清晰。SWI表现:疾病发生<6 h,信号正常;7~12 h,病灶为正常信号,出血性转化时,信号主要为斑点状;13~24 h,病灶信号正常,在出血性转化时,为片状、点状信号。
试验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疾病发生时间<6 h、7~12 h、13~24 h的ADC值、PV值均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DC值、PV值比较(± s)
表1 两组ADC值、PV值比较(± s)
?
表1 (续)
DWI、SWI联合检查对脑出血急性期的诊断敏感度为92.17%,特异度为94.00%,准确度为93.02%,阳性预测值为94.64%,阴性预测值为91.26%。见表2。
表2 DWI、SWI联合检查对脑出血急性期的诊断效能分析 单位:例
脑出血是危急重症的一种,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急性期,且幸存者中,多数伴有一定程度运动、吞咽、语言、认知等障碍的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存质量造成影响[6-7]。早期将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解除其脑组织的压迫,加强脑神经保护,是降低疾病的残疾率以及病死率的关键[8]。及时有效发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疾病,并有效鉴别于脑梗死急性期,可更好指导患者疾病的诊治,保证患者接受及时性、科学性的治疗,以此提高救治的成功率[9-10]。
影像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DWI、SWI等具有新功能性MRI序列的影像学技术应用价值也在不断地提高[11]。DWI能够观察组织内微分子的相关微观弥散运动的状态,并可通过ADC值,定量对水分子具体扩散能力分析,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12]。SWI可通过不同组织,对于磁的敏感性差异,来反映患者的病情,且可量化分析PV值,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3]。
本研究中,试验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与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疾病发生后不同时间的DWI与SWI影像学表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试验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疾病发生时间<6、7~12、13~24 h的ADC值、PV值均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SWI联合检查对脑出血急性期的诊断敏感度为92.17%,特异度为94.00%,准确度为93.02%,阳性预测值为94.64%,阴性预测值为91.26%。即代表将DWI与SWI相结合,可通过定量数据和影像的分析,来更好反映患者的病情,促进脑出血急性期诊断效能的提高。脑出血患者疾病发生后,其血肿区域的红细胞回缩,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出现变化,这样则为疾病确诊奠定了病理生理的基础。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其接受SWI、DWI检查,血肿中心均为极低信号,在病灶周围为稍高信号或明显的高信号,且能够定量分析PV值与ADC值,以此更好鉴别诊断患者的疾病[14-15]。患者脑出血发生后,其血肿中心信号较低,主要是完整红细胞回缩、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变化,胞内空间缩小所致。对于血肿周围区域的高信号,则是血液和其相关降解产物成分,出现浓度变化,以及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导致血管源性水肿所致。7~12 h出现一过性的线状低信号,是对脑出血与脑梗死鉴别的主要依据,主要是血肿周围相关红细胞,与周围组织之间接触,出现氧交换,对脱氧红蛋白引发的磁敏感伪影所致。CT是对脑出血诊断的金标准,但是T2WI对于患者急性期的血肿中心高信号,并不具有特异性,对于血肿周围区域,其低信号并不明显,因此,难以对脑梗死和脑出血鉴别诊断,这样则降低了常规MRI诊断急性期脑出血的价值。有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疾病发生2.5 h左右时,即能够通过SWI将出血病灶显示出来,对于SWI,其最早可在23 min时发现异常低信号,完成检查的时间为3 min左右。有学者对患者实施随机双盲SWI检测,显示SWI对于6 h内的相关脑实质出血,准确率与敏感度均可达到100%。脑梗死后发生的出血性转化,特别是微量出血,缺乏较为灵敏的检查手段。对于脑梗死患者接受动脉溶栓后的相关强化现状,实施CT检查难以区分强化是颅内少量出血还是对比剂外渗,而实施SWI检查,则可较好地对二者进行区分,以此指导患者接受更加针对性的溶栓治疗干预。因此,SWI可作为对脑梗死后有无出血性转化及溶栓后是否存在出血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SWI与DWI联合在脑出血急性期诊断中应用,能够与脑梗死急性期之间进行鉴别,诊断效能较高,可更好指导患者疾病的诊治,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后的改善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