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大千 陈松利 李丹岚
摘 要:培养方案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定时调整和更新,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每4年调整一次,是优化改革后的版本。文章主要对正在运行的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寻找优化方式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分析,最后给出优化改革对策建议,主要在课程设置、预科生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其中对引进人才、重视培训等政策性措施给予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培养方案;民族预科生;优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143-04
Abstract: The training plan should be adjusted and updated regularly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alent market.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lan should be adjusted every four years, which is the optimized vers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lan of the pre-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nsportation, then looks for the optimized way to carry on the optimized analysis to the training plan,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reform are given, mainly in the curriculum, preparatory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staff build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emphasis on training and other policy measures to giv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training program; ethnic prep; optimized reform
我校交通運输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1 000多名毕业生,其中民族预科生占30%左右。这些学生在交通运输、道路工程、物流企业和汽车运用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并已成为各部门的骨干力量。交通运输专业主要涉及电信、土木和机械学科知识,也涉及管理、经济学科方面的知识[1],所以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汽车运用与服务、运输组织与管理、保险理赔和现代物流等方面工作,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预科生教育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文化水平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办学模式,要考虑到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差和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情况[2]。我校民族预科学生主要来自于内蒙古省内地区,多数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城市及通辽、赤峰等地,大部分学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相比于附近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他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与国家统招本科生相比一般较低,汉语基础及普通话表达普遍较差,平时交流已经习惯使用蒙语。这些学生性格豪爽、多才多艺,比较容易相处,更懂得感恩与互相帮助,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有自己的社交小团体,但情绪敏感,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容易兴奋或愤怒,普遍缺乏学习的敏感和积极性。因此预科生教育有其特殊性,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更多一些,在大学教育中会将修业年限多设置1年。
民族区域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势必要求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我校预科生的培养方案急需调整、优化和改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培养优秀人才。为此2016年对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又重新进行优化和调整,增设了民族预科生应用技能型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民族预科生为例,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改革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为我校今后民族预科教育提供改革方向。
一、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培养方案的不足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每4年修订一次,现阶段实施的是2016版的培养方案,此方案分两个版本,其中一个主要针对民族预科生同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蒙汉兼通版本,在整体课程建构上进行了调整,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发现存在一些不足,具体需要优化的地方列举如下。
(一)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虽经过几次修订教学大纲,更换教材,但课程设置基本不变。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的课程设置,本着重基础,偏应用的培养目标,应加大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但大多数课程与汉授版本差异化不明显,比如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B1)、高等数学(B2)、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统计几门课,在门数、开课学期、学分和学时分配上与汉班完全一样,但由于预科生刚进入大学,基础知识薄弱,造成数学类课程挂科率偏高,以至于影响一部分预科学生无法毕业。另外,专业课课程开课顺序尚不完善,各门课程间不能做到有效衔接,比如汽车维修工程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开设在第7学期,汽车检测课程又是汽车维修课程的基础,造成学生前期课程基础没有学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下降,后期课程开设突兀,甚至会有一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重复,使课程体系缺乏全局性考量。部分专业拓展课程,与本专业相关性太小,与拓展课的教育目标相违背,影响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对预科生教育教学研究不足
我校民族预科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一般本科生分数线低很多,汉语基础及普通话表达普遍较差,平时交流基本已经习惯使用蒙语。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且认知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个性心理各不相同。身强体壮者偏多,在人际交往中,相比于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敏感、焦虑甚至敌对情绪。可是我们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民族学生与普通汉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主要是蒙古族学生,现在来看蒙古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宗教观念方面差异化不大,信教的同学越来越少,但在生活习惯、心理个性方面差异化明显,文化基础普遍薄弱。面对上述不同情况的学生,却在教学手段、方式方法上与普通汉班学生一样,导致了我专业某些蒙古族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中途降级、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挂科长期存在。另外据中国知网检索统计,2002年开始至今,我校关于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共计20篇左右,且多数发表在本校的学报上,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数量偏低且质量不高,尚未将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本校的预科生教育教学中。
(三)师资队伍建设缓慢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课教师共10人,能蒙汉双语授课的教师仅1人,占比小。另外,对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不够,对如何评价确定教师为“双师型”的要求不具体,教师深入企业的机会和意愿也越来越少,容易导致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某些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预科生专业课程中很难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培训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缺少对教师的民族教育相关知识培训以及预科教育相关论坛交流,不利于有效借鉴其他学校对预科生教育的成功案例、学习民族预科教育新方法和新理念。教师普遍成为了“单打独斗”的个体,而不是集大家合力的教学团队。
(四)实践教学薄弱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民族预科生相比于其他本科生更愿意动手操作,但实践教学留给学生的动手时间有限。交通运输专业民族预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和课程比例占比小,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另外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专业内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占比极小,近年来我校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次数不多,绝大部分教师仅上专业课程的理论学时部分,导致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教师本身应该达到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实践教学中用到的部分设备依然短缺,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总的指导原则和实施规范等制度体系不完善也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培养方案优化方式
(一)突出“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发展预科生教育应以“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突出实践应用,其实就是突出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型,这样就顺其自然的变成以技能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了。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使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贴近真实岗位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拓宽交通运输专业学科基础知识,紧密围绕应用性要求补充完善专业课程,使课程整体化、体系化。另外,在发展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做到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培养[3]。
图1 培养方案优化方式
(二)构建以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预科生的课程体系要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部考虑进来,培养目标要综合考虑到上述三个方面。理论知识教学要系统化,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个性化和多样性共同发展,以社会实际需求来制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强化实践环节的目标比重,不局限在某一学科框架下构建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可充分考虑不同学科间的学科交叉,只要符合学生培养目标的课程均可纳入课程体系中。最后尽可能根据近两年的专业相关热门岗位需要细化学生的培养目标,最好做到能力目标的量化设计,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设计出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同时有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方便教师的具体教学操作和完成课程后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
(三)突出应用能力,强化实践教学
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就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其中包括基础性实验学时、设计性实验学时、探究性实验学时和综合性实验学时,这些实验学时均匀分布在学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之下。另外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是校企合作共赢的有力保障。通過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两层含义,就学生而言,产学合作将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的时间提前了,让学生可以在校期间获得到一线技术岗位实习机会,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可以说是将学生就业的试用期提前了,学生提前体验到社会生活,熟悉了工作环境,也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方便日后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补充所需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教师来说,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锻炼,能够熟悉行业当前具体的生产任务,新产品研发等前沿体验,包括企事业单位具体人才岗位需求等,回到学校后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找到对口专业,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间脱节,提高专业整体就业率。
三、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按照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专业实践教育课时,在理论学习中融入技能实训,通过校企协同培养,顶岗实习,突出培养实用技能。因此,如何调整优化民族预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预科生课程体系
优化交通运输专业预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合理优化整个课程体系,通过制订2020版交通运输专业民族预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培养目标在重视学科基础的同时,加强对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要求,理清课程体系下的知识内容衔接顺序,对知识点重复较多的多门课程进行优化,必要时可以删除一些过时课程,添加一些对前沿领域研究的相关课程。严格按照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顺序来开设核心及拓展课程,对于课程的类型要进行仔细界定,按照课程性质灵活分配学时比重,对于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应适当增加学时数,对于拓展课程可减少部分学时。为更好地促进预科生学生就业,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分配部分学时用来课内实验,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另外,要坚决杜绝出现“以人定课”的行为并逐步将核心课程打造成“金课”并逐渐淘汰掉“水课”。
(二)深入研究预科生成长环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预科生教育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本科生教育,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制定,要符合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具体需要[4],做到因地制宜,深入研究预科生的成长环境,根据不同的区情设置合适的培养模式。其次,要考虑到民族地区不平衡发展,摸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方向,精心设计适应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的课程,有效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鼓励广大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5],在教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民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在考核方式上要进行改革,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考核,要加强培养中的过程化考核体系,丰富平时成绩的构成,提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将学生出勤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完成实验情况、平时测验情况等学习环节纳入过程评价考核体系。考试形式不再局限于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等集中考核,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培养目标设定合适的考核方式,可以是形成性考核,也可以是实践作业、研究论文或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推动考核形式多样化。通过加强过程化考核,提高预科学生课堂参与度,也可以通过过程化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多方位多角度考核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三)引进优秀人才,重视教师培训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建设,而课程的建设需要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对于教师的缺口要尽快补充,引进优秀的人才,强化师资力量。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做好教师招聘工作,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交通运输专业教师队伍中。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多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及教学活动,尤其对新进教师来说,要做好“以老带新”工作,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规章制度、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指导。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加入到现有的教师团队中,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进步,防止因教学事故等原因,打击新进教师信心和热情。每年给教师提供培训及深造的机会,让教师有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以防止人才的流失。根据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要规划好各门课程的主讲人,减少教师因每年开设新课程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制定并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本专业教师,走出校园进企业培训锻炼,努力达到“双师型”要求,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对于给预科生授课的教师要重视民族教育的知识培训,鼓励参加民族教育相关论坛交流,并组织教师去民族教育比较成熟的高等院校参观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为我校的民族预科教育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及好的教育方法。
(四)以實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
预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突出为地方服务的特点,强化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优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知识点,明确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际岗位需要技能为导向,优化课程相关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开放部分校内实验室供学生练习操作及完成一定科研实验,促进校企合作,发展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协同培养,顶岗实习,突出实用技能培养。另外在毕业论文阶段,可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进行论文指导,使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力求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绍斌,高利,孙洪武,等.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70-72.
[2]赵丽丽.非智力因素影响下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6):104-107.
[3]李菊华.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广场,2013(4):170-172.
[4]王启祥,王德清.西部大开发主体性与民族性视野下的民族预科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3):115-119.
[5]吕良燕.国家标准框架下北京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诊断与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52-57.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交通运输专业民族预科生培养方案调整、优化、改革实践研究”(NGJGH2019409)
作者简介:万大千(1988-),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装备。
*通信作者:陈松利(1968-),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学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