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中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
——“像……”和“比喻……”

2022-04-24 08:01王迎春
殷都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喻体义项

王迎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北京 100732)

比喻义是语文词典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义项类型,也是词汇语义学、词典学中讨论的热点之一。《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现代汉语语文辞书中的精品之作,这使得学界对《现汉》中的比喻义关注较多,其中比喻义的释义模式(1)有的学者也称之为“释义方式”,为了表述的方便,本文使用“释义模式”,不使用“释义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释义模式是某一义项类型在词典中所使用的固定释义格式。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总则中指出:“凡能帮助读者了解词义和用法的各项格式要充分运用,不要怕麻烦。”(2)吕叔湘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195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80页。《现汉》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使用多种释义模式来解释比喻义的。比喻义主要包括名词比喻义和动词比喻义(3)施春宏:《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语文研究》2003年第4期。,其中名词比喻义释义模式的类型最为形式多样。据我们考察,《现汉》中名词比喻义的释义模式主要有:“(好)像……(一样/那样/似的)”(以下简作“像……”)释义模式、“比喻……”释义模式、“用于比喻”释义模式、“◇+比喻用例”释义模式以及无标记释义模式等,其中前两种是名词比喻义的主要释义模式。目前学界对“比喻……”释义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像……”等其他释义模

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如韩敬体(4)韩敬体:《词语的比喻用法和比喻义及其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处理方式》,载于李如龙、苏新春:《词汇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1年。、苏新春、赵翠阳(5)苏新春、赵翠阳:《比喻义的训释与比喻义的形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等学者都曾对《现汉》中比喻义的处理方式进行过总结归纳,但主要是对“比喻……”释义模式的讨论,几乎没有涉及“像……”释义模式。杨尧(6)杨尧:《现代汉语名词的比喻义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曾对名词比喻义做过专门的研究,虽然内容也涉及到了名词比喻义的释义模式,但并没有做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此外,《现汉》在名词比喻义的释义方面也仍然存在个别欠妥之处,因此,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

限于篇幅,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只对《现汉》第7版中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像……”和“比喻……”做更加细致的梳理,对其使用条件做更加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比进一步阐明《现汉》使用“像……”和“比喻……”这两种释义模式解释名词比喻义的倾向性,希望能有助于我们发现并改正词典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语文词典的编纂实践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参考。至于“用于比喻”释义模式、“◇+比喻用例”释义模式以及无标记释义模式,将另文撰述。

一、“像……”释义模式

比喻义是由比喻的修辞用法逐渐固定下来形成的意义。比喻修辞格一般由四个要素构成:本体、喻体、共体(即相似点)、比喻词,根据各要素的异同和隐现,比喻修辞格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7)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现代汉语》(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73页。请看以下例句:

(1)像花瓶一样长得好看被当作摆设的女人在婚介所里越来越不受欢迎。

(2)观众认为这部电影里的女一号就是一个花瓶。

(3)你们会娶个花瓶摆在家里吗?

以上例句都是比喻句,其中例(1)是明喻,“长得好看被当作摆设的女人”是本体,“花瓶”是喻体,“长得好看被当作摆设”是相似点,“像”是比喻词,四个要素都出现了。例(2)是暗喻,本体、喻体、比喻词(即“是”)都出现了,但相似点没有出现。例(3)是借喻,直接把喻体“花瓶”当作本体“长得好看被当作摆设的女人”使用,本体、相似点和比喻词都没有出现。由此可见,用“花瓶”喻指“长得好看被当作摆设的女人”,“长得好看被当作摆设的女人”就是“花瓶”的比喻义,即比喻义与本体相对应。因为比喻义跟借喻在形式上是相同的,都是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来使用,所以严格说来,比喻义是由借喻发展而来的(8)秦存钢:《词的释义用语与比喻、借代、形容——〈现代汉语词典〉部分条目释义用语不当举隅》,《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杨桦:《词的借代义及其他》,《逻辑与语言学习》1988年第1期;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20页;张炼强:《词的比喻义与“城”字现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因为借喻可以转换为明喻,所以比喻义就可以用明喻格式“像……”来释义,也就是说,比喻义可以与明喻格式的形式相对应。词的本义(或字面义)与比喻义之间通过语义桥(即语义上联系的纽带)产生联系(9)胡涛:《汉语多义词及其语义桥研究》,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比喻词“像”作为语义桥的显性形式标记用来提示比喻义来源于比喻的修辞用法(10)李胜梅: 《比喻:作为一个词》,《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2期。,因此“像……”是比喻义的基本释义模式(11)周荐:《比喻词语和词语的比喻义》,《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4期。。《现汉》第7版中共有127个名词比喻义义项使用了“像……”释义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12)类词语在本文中表示的是本体中的中心语,是所比喻的跟喻体不同的其他类别或另一事物等。”释义模式

《现汉》中共有23个名词比喻义义项使用了“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例如:

网 ❸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通信~|交通~。(第7版(13)本文释义皆取自《现汉》,释义后只注明具体版次,注音、词性、无关义项或配例等信息一概省略。为了醒目,释义中的下画线为笔者所加,其中波浪线表示相似点,单实线表示类词语,双实线表示本体,下同。)

腿 ❸器物下部像腿一样起支撑作用的部分:桌子~。(第7版)

线 ❸细长像线的东西:电~〡米~。(第7版)

【肚子】❷物体圆而凸起像肚子的部分:腿~。(第7版)

苏宝荣(14)苏宝荣:《“隐喻类比”与“近义偏移”——谈汉语多义词形成的两种主要途径》,《长江学术》2006年第2期。曾指出:“隐喻(15)“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使用的术语,而本文属于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的范畴,所以我们沿用传统使用“比喻”,不使用“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通过某些方面的相似来表达事物。”换句话说,比喻义就是用跟本体具有某种相似点的喻体来表达本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比喻义都应该释出相似点。名词比喻义使用“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能够更好地表示出“相似点”这一语义成分,也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语义桥。在该释义模式中“像+喻体”表示该意义是由哪个词语通过比喻方式产生的,严格地说不是词义的本身,只是释义的附加部分(即释义中除词义以外的部分)。“相似点+类词语”实际上就是“本体”,也就是要表示的比喻义,是释义的主体部分(即释义中相当于词义的部分)。比如“网”的义项❸中,“纵横交错”是相似点,“组织或系统”是类词语,那么“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就是本体,也是比喻义(词义)。由于该释义模式体现出了比喻义的所有要素,因此它是名词比喻义“像……”释义模式中最完整的一种。因为 “像+喻体”只表示词义的来源,所以可以省略,“相似点+类词语”独立存在,而不影响基本的释义。但释出“像+喻体”会使得释义更形象、更具体。

关于该释义模式,我们的发现有二:一是相似点在释义中的位置有所不同,但这只是释义在表述上的差别,根据表达的需要其相似点的前后位置是可以变换的,如“线”的比喻义就可以转换为“像线一样细长的东西”,实际上“像+喻体”和“相似点”都是对“类词语”的限定,因此各种形式仍然属于同一种释义模式;二是相似点的语义类型基本上都是“形状”,如“网”“线”等。这主要是由于表示“形状”语义类型的相似点是事物外在的具体的特征,形象性强,用“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来释义与这一点正相符。只有2例相似点的语义类型是“作用”,如上面举的“腿”就是其中1 例。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形状上不像“腿”,只起支撑作用的不能叫做“腿”,如“柱子(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腿❷”的配例“桌子腿”也说明相似点是形状,而且释义中也可以加上“形状”(器物下部形状像腿起支撑作用的部分)。因此仍然可以把“腿”的相似点语义类型看作是“形状”。

(二)“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

《现汉》中共有56个名词比喻义义项使用了“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例如:

锁 ❸形状像锁的东西:石~。(第7版)

壁 ❷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锅炉~|细胞~。(第7版)

房 ❸结构和作用像房子的东西:蜂~〡莲~(莲蓬)。(第7版)

【三角】❷形状像三角形的东西:糖~(食品)|~洲。(第7版)

该释义模式没有释出具体相似点,但却释出了相似点的语义类型,如“形状”“作用”“结构”等,实际上这些都是用来作比喻的物性,也就是产生比喻义的是哪一方面。不直接释出相似点是因为这些比喻义的相似点往往难以描述,所以只释出相似点的语义类型加以提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文字,达到简明的目的。又因为喻体往往比本体更具体、形象、生动,也更为人们所习见、熟知和常用,所以即使没有释出相似点,读者也会根据“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的提示和自己的心理词库(已有的知识)或者词典已有的释义补出相似点从而理解比喻义。如“锁”作为相似点的“形状”就很难用文字描写清楚,再如“房”,它在结构(也属于一种形状)、作用两个方面的相似点都可能产生比喻义,但如果都用文字描写出来需要花费较多笔墨,也会显得比较啰嗦,所以根据词典释义的经济性原则,只提示是从什么方面来做比喻的,也就相当于间接释出了词义。不过该释义模式中的“像+喻体”是读者推导相似点、理解词义的重要依据,所以不能省略。

据我们统计,该释义模式中的相似点语义类型主要是“形状”(16)有时“形状”还表述为“样子”等字眼儿,如“糊”被释为:“样子像粥的食物”,有时“形状”也不好直接判断,如“蜜”的义项❷被释为:“像蜂蜜的东西”,因为其配例“糖蜜”在《现汉》中被解释为“含有糖、蛋白质和色素的黏稠物体”,其中的“黏稠”就可以理解为“形状”,所以我们仍将“蜜”比喻义的相似点语义类型归入“形状”这一类。,如“锁”“三角”等,只有1例是“作用”,即“壁”的释义(下文将予以说明),此外,还有8例被释词同时释出了“形状”和“作用”两种相似点语义类型,如“房”等。

(三)“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

《现汉》中共有48个名词比喻义义项使用了“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例如:

碗 ❶盛饮食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像碗的东西:轴~儿。(第7版)

锈 ❷附着在器物表面,像锈一样的物质:水~|茶~。(第7版)

泡 ❶气体在液体内使液体鼓起来形成的球状或半球状体:水~〡肥皂~儿。❷像泡一样的东西:灯~儿〡手上起了~。(第7版)

该释义模式没有释出具体的相似点或相似点的语义类型,是“像……”释义模式中最简练的一种,但实际上已经暗示出了相似点的语义类型是“形状”。因为像某物一般都是指形状上像某物,这一点在词典释义中也有所体现。《现汉》对“像”的释义是:“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35页。。这意味着相似点语义类型是“形状”,这是默认的。而且据我们统计,该释义模式省略的相似点中绝大多数都是表“形状”的,比如人们自然会把“像碗的东西”理解为形状像碗的东西,那么这是一种什么形状呢?其实“碗”的义项❶已有解释:“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这样人们就会把“像碗的东西”理解为“像碗那样口大底小,呈圆形的东西”。再如“锈”比喻义的相似点也都不太好描述,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想像和推导出相似点是什么,所以使用“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解释比喻义更加简练,同样也可以达到释义的目的。既然该释义模式是简略形式,那么我们就可以补出具体的相似点或相似点的语义类型,将其转换为“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或“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如“泡”还可以释为:“像泡一样球状或半球状的东西”或“形状像泡一样的东西”。

此外,与“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相同,“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中的“像+喻体”也起了提示相似点的作用,所以也不能省略。

(四)小结

“像……”释义模式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所以特别适合用来解释相似点语义类型是“形状”的比喻义,这也是为什么该释义模式所解释的比喻义相似点语义类型中有93.1%是“形状”的原因所在。相似点有的容易释出,有的难以释出,在相似点的各种语义类型中难以描述的主要就是“形状”。由于“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和“像+喻体+类词语”这两种释义模式都可以不释出具体的相似点,正好用它们解释难以释出的相似点是“形状”的比喻义。

从“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到“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和“像+喻体+类词语”,释义模式越来越简练,《现汉》中使用前者的数量却比后两者少,这就说明词典释义是追求简洁性的,只要不影响读者理解词义,释义应该尽量简练。

二、“比喻……”释义模式

《现汉》第7版中共有898个名词比喻义义项使用了“比喻……”释义模式,是名词比喻义释义模式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是名词比喻义的典型释义模式。“释义中的搭头词‘比喻’表示该义项是比喻义,比喻义是由比喻用法形成的意义,也就是说搭头词‘比喻’表示该义项是怎么演变而来的。”(18)谭景春:《谈谈词典释义的三条基本原则——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修订为例》,《辞书研究》2015年第2期。“比喻……”释义模式能够使读者通过“比喻”直接判断出该义项是比喻义,有助于提高读者对词义演变脉络的把握。由此可见,搭头词“比喻”不是释义的主体部分,而是释义的附加部分。“比喻……”释义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

《现汉》中共有824个名词比喻义义项使用了“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例如:

【虎穴】老虎的窝,比喻危险的境地:龙潭~。(第7版)

【笼中鸟】比喻受困而丧失自由的人。(第7版)

【刀口】❸比喻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钱要花在~上。(第7版)

芥 ❷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第7版)

该释义模式中的“相似点”是释义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显性的,“相似点+类词语”是本体,也就是要表示的比喻义。比如“虎穴”的释义中,“危险”是相似点,“境地”是类词语,“危险的境地”是本体,也就是比喻义。由此可见,该释义模式是用含有显性相似点的本体来解释比喻义的。因为相似点是本义(或字面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语义桥,所以相似点的释出可以解释比喻义的演变过程。比如“笼中鸟”比喻义的相似点是“受困而丧失自由”,其字面义是“装在笼子中的鸟”,也就是“受困而丧失自由的鸟”,所以可以用来比喻“受困而丧失自由的人”。

(二)“比喻+本体”释义模式

《现汉》中共有74个名词比喻义义项使用了“比喻+本体”释义模式。例如:

【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比喻绝路。(第7版)

【腰眼】❶腰后胯骨上面脊椎骨两侧的部位。比喻要害:您这一句话算是点到~上了。(第7版)

【包袱】❸比喻某种负担:思想~。(第7版)

比喻就是用喻体代替本体,如果所代替的本体有现成的词,那么就可以直接用这个现成的词来解释比喻义,这样简单明了,也节省篇幅。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构词中含有相似点,如“死胡同”比喻义(本体)是“绝路”,“绝”的意思是“走不通的”,它就相当于相似点,但隐含在了本体的构词中,从这个角度说是隐性的相似点;另一种是构词中不含有相似点,如“园丁”的比喻义(本体)是“教师”,其相似点就是“辛勤做培育工作的”,它隐含在本体之中,因此也是隐性的。由此可见,该释义模式是用含有隐性相似点的本体来解释比喻义的。值得一提的是,有时为了表述得更清楚、更准确,本体前面还会有一些表示修饰、限定的成分,如“包袱”比喻义中的本体是“负担”,所以“思想包袱”中的“包袱”可以替换为“负担”,“某种”只是对“负担”的限定。因为“负担”有两个义项,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加上“某种”将其限定为名词义,所以我们仍然将其归入“比喻+本体”释义模式。

(三)小结

我们发现,使用“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的名词比喻义义项的数量远远多于“比喻+本体”释义模式,这是因为有现成的可替代本体的词较少,大多数本体都需要用“相似点+类词语”来表示。虽然理论上这两种释义模式可以互相转换,但因为“本体”可以分解为“相似点+类词语”,所以多数情况下“比喻+本体”释义模式都可以转换为“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如“死胡同”现释为:“比喻绝路”,“绝路”的词义是“走不通的路”,所以“死胡同”还可以释为“比喻走不通的路”,现释义简单明了,符合释义的经济性原则。

在“比喻……”释义模式中,表示“性质”的相似点语义类型数量占95.3%,表示“形状”等的相似点语义类型只占4.7%,如“潮”“海”等(详见下文)。

因为搭头词“比喻”是释义的附加部分,其后释出的才是释义的主体部分,即词义,所以“比喻+相似点+类词语”和“比喻+本体”两种释义模式中的“比喻”都可以省略。如“虎穴”可以释为:“危险的境地”,“腰眼”可以释为:“要害”。董秀芳曾指出:“《现汉》中也有一些隐喻义的释义中没有标志性词语。”(19)董秀芳:《词语隐喻义的释义问题》,《辞书研究》2005年第4期。这也能说明比喻义可以只释出比喻义,而不使用搭头词“比喻”。

三、“像……”与“比喻……”释义模式对比

以上我们讨论了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像……”和“比喻……”,下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先请看《现汉》对相关词“浪”和“潮”的释义:

浪 ❷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声~。(第7版)

潮 ❷比喻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学~|热~。(第7版)

“浪”使用了“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潮”使用了“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因为“像+喻体”和“比喻”都用来提示该义项是比喻义,它们在释义中所起的作用相同,二者基本等值,即:像+喻体=比喻,所以“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比喻+相似点+类词语”,当然二者可以互相转换,如“浪”和“潮”还可以分别释为:

浪 ❷比喻起伏的东西:麦~|声~。

潮 ❷像潮水一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学~|热~。

上文讨论“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和“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时所举的例子也基本上可以相互转换。

但是,“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和“像+喻体+类词语”两种释义模式都不能转换为“比喻……”释义模式。因为它们都没有释出相似点,人们要根据“(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的提示推导出相似点,而“比喻……”没有提示相似点的作用,转换为“比喻……”释义模式,就不能推导出相似点了,所以转换不能成立。例如:

锁 ❸形状像锁的东西≠形状比喻东西。

碗 ❷像碗的东西≠比喻东西。

此外,“比喻+本体”释义模式也不能转换为“像……”释义模式。因为“比喻+本体”释义模式中的“本体”已经含有隐性相似点,而“相似点语义类型+像+喻体+类词语”和“像+喻体+类词语”两种释义模式都用于不释出相似点的比喻义,所以转换也不能成立。例如:

【包袱】❸比喻某种负担≠像包袱的某种负担。

【藩篱】篱笆,比喻界限或屏障≠篱笆,像藩篱的界限或屏障。

虽然“像……”和“比喻……”这两种释义模式都用来解释名词比喻义,且其中的“像+喻体+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和“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还可以互相转换,但“像……”和“比喻……”这两种释义模式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如果相似点的语义类型是“形状”,就倾向于使用“像……”释义模式;如果相似点的语义类型是“性质”,就倾向于使用“比喻……”释义模式。例如:

【辫子】❶把头发分股交叉编成的条条儿。❷像辫子的东西:蒜~。❸比喻把柄:抓~。(第7版)

那为什么相似点的语义类型是“形状”倾向于使用“像……”释义模式,似点的语义类型是“性质”倾向于使用“比喻……”释义模式呢?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使释义更加简练。因为形状是外在的、具体的,能够观察得到,但形状又往往难以描述,而且也比较固定和单一,所以使用“像……”释义模式可以省略对形状的描述,具体的形状读者可以自己补充出来,这样既达到了简练的目的,又起到了释义的作用。而性质是内在的、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也是不确定的,可以有多种,所以性质必须释出来,明确具体的性质是什么,虽然使用“像……”和“比喻……”两种释义模式都可以释出性质,但相比较而言后者更简练。例如:

壁 ❸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峭~。(第7版)

其中“直立的”可以看作一种性质,释义如果改为“比喻直立的山石”,就会简练得多。这也是使用“比喻……”释义模式的比喻义其相似点语义类型多数是性质的原因所在。

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对比情况表

四、正确掌握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能够优化词典释义

《现汉》中有极少数的名词比喻义的释义还不够贴切,正确掌握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有助于我们发现并改正词典释义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促进词典释义的优化与完善。

(一)有助于发现遗漏的相似点

《现汉》中有的名词比喻义的释义本该释出相似点却没有释出相似点。例如:

【臂膀】❷比喻助手。(第6版)

在《现汉》的第6版中,“臂膀”的比喻义是用现成的词“助手”来解释的,即使用了“比喻+本体”释义模式。如前所述,做本体的现成的词是含有隐性相似点的,可是“臂膀”的本义是“胳膊”,“胳膊”是人的重要肢体,也是做工作的主要凭借,尤其是在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起主要的作用,而“助手”的本义是“不独立承担任务,只协助别人进行工作的人”,由此可见,“助手”的词义中并没有隐含着与“臂膀”相同的相似点,即“重要的、起主要作用的”,“臂膀”的比喻义释为“助手”是不准确的,因为遗漏了相似点,所以“臂膀”的比喻义使用“比喻+本体”释义模式是欠妥的。释义既然不能直接用现成的词来解释比喻义,那么可以根据“臂膀”使用的上下文语境使用替换法寻找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如“他工作勤奋努力,很快就成了领导的臂膀”,我们可以用“得力的助手”来替换“臂膀”,也就是说“得力的助手”既是本体,也是比喻义,其中“得力的”是相似点,“助手”是类词语。又因为相似点“得力的”表示比较抽象的性质,所以“臂膀”的比喻义要使用“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如此“臂膀”的释义才完整、准确。据此《现汉》第7版进行了如下修订:

【臂膀】❷比喻得力的助手。(第7版)

此外,我们还找到了“臂膀”的相关条目:

【膀臂】❶比喻得力的助手。(第1-7版)

【左右手】比喻得力的助手。(第1-7版)

【左膀右臂】比喻得力的助手。(第3-7版)

“膀臂”“左右手”“左膀右臂”都是“臂膀”的同义词语,因此其释义也应该相同,由此可见,《现汉》第7版对“臂膀”释义的修订不仅是正确的,而且还同时满足了释义规范性和系统性的要求。

(二)有助于发现冗余的相似点

《现汉》中有的名词比喻义的释义不该释出相似点却释出了相似点。例如:

【饭碗】❷比喻赖以谋生的职业。(第5版)

在《现汉》第5版中,“饭碗”的比喻义使用了“比喻+相似点+类词语”释义模式,其中“赖以谋生”是相似点,“职业”是类词语。“职业”在《现汉》第7版中被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其词义中“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就是“赖以谋生”的意思,因此“饭碗”的比喻义释义中的“赖以谋生的”就显得冗余、重复了。此外,我们还找到了“饭碗”的相关条目:

【铁饭碗】比喻稳定而待遇有保障的职业、职位。(第7版)

【金饭碗】比喻稳定而待遇非常优厚的职业、职位。(第7版)

【泥饭碗】比喻不稳定的职业、职位(对“铁饭碗”而言)。(第7版)

以上都是定中偏正结构,一般而言,被释词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与释义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是相对应的,即具有象似性,如“铁饭碗”的释义中“稳定而待遇有保障”与“铁”相对应,“职业、职位”与“饭碗”相对应。据此“饭碗”的比喻义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词“职业、职位”来解释,即使用“比喻+本体”释义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饭碗”的义项❷从第6版开始将搭头词“比喻”改为了“借指”,且第7版沿用:

【饭碗】❷借指赖以谋生的职业。(第6版)

【饭碗】❷借指职业。(第7版)

因为“饭碗”和“职业(即工作)”都是生活生存的凭借,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职业”不是“饭碗”的借代义,而是比喻义,释义中的搭头词“借指”用“比喻”为好,这样也与“铁饭碗、金饭碗、泥饭碗”使用的搭头词相一致。因此我们建议将其修改为:

【饭碗】❷比喻职业。

(三)有助于增补比喻义

《现汉》中有极少数的名词释义缺失了比喻义义项。例如:

“耳”与“耳朵”是同义词,在《现汉》中“耳”既释出了本义,也释出了比喻义,但“耳朵”却只释出了本义。然而我们发现“耳朵”也有比喻义。例如:

(4)糖耳朵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蜜麻花,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转引自百度百科)

“糖耳朵”中的“耳朵”就是比喻用法,因此可以给“耳朵”增补比喻义义项,即:

其实有一种食品叫“糖三角”,其中的“三角”也是比喻用法,而且《现汉》中也释出了比喻义:

【三角】❷形状像三角形的东西:糖~(食品)|~铁|~洲。(第7版)

这也能说明对“耳朵”比喻义的增补是妥当的。

(四)优化比喻义释义

《现汉》中有的释义还有待完善。例如:

壁 ❷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锅炉~|细胞~。(第7版)

“壁”的释义从字面上看只提示相似点的语义类型是“作用”,而不包括“形状”,但从所举配例来看,“形状”也是相似点,如“井壁”。所以释义应该把“形状”也释出来。因此,我们建议将“壁”的释义修改为:

壁 ❷某些物体上形状或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锅炉~|细胞~。

其实“壁”的同类词“门”“裙”在《现汉》中就使用了相同的释义模式,它们分别被释为:

门 ❹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闸~|球进~了。(第7版)

裙 ❷形状或作用像裙子的东西:围~|墙~。(第7版)

由上可见,“壁”修改后的释义不仅明确了相似点的语义类型包括“形状”和“作用”两个方面,而且与同类词的释义模式也相一致,释义得以进一步优化。

五、结语

“释义是决定辞书质量、判定编者水平高下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指标。”(20)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辞书研究》2013年第2期。《现汉》释义的总原则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释义,这是释义的根本出发点,无论采用哪种释义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义。其次还要遵循释义的经济性原则,在方便读者理解的基础上,释义能简就简,但不能因简害义。如此才能优化和完善释义,最终提高词典质量。正如谭景春所说,释义“是一项十分艰难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方法而不拘泥于方法,才能把词义解释好。”(21)谭景春:《用品类词语物词的释义方式》,《中国辞书学会会议论文集》,2001年。本文讨论的名词比喻义的两种主要释义模式体现了《现汉》释义的多样性、科学性。释义是对词义本质特征的反映,在名词比喻义中相似点是一个核心要素,相似点语义类型的不同使得名词比喻义在词典中主要呈现为“像……”和“比喻……”两种不同的释义模式,换句话说,相似点的语义类型就是这两种释义模式的使用条件。通过对《现汉》中名词比喻义两种主要释义模式“像……”和“比喻……”的梳理,对其使用条件的阐述和对比,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汉》在处理名词比喻义方面独具匠心。本文总结出使用“像……”和“比喻……”这两种释义模式解释名词比喻义的倾向性对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的编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中文信息处理也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喻体义项
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喜马拉雅
英语中的明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