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丹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落地实施,很多学科都大步跨进新高考改革下的大学科、新学科,英语作为高中阶段必修的课程同样也不例外,2021年的广东新高考首年,英语全国卷就新增了“读后续写”的题型,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题型,初次接触和备考,很多老师都感到心里没底,无从下手。本文旨在简要剖析该题型的创设初衷和由来,将这一学年在备考“读后续写”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谈谈自己对这一新题型的教学感想。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词汇教学;语法表达;故事融洽度
读后续写,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完一篇存在空白片段的文章时,根据要求和提示把这篇文章未写完部分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考查形式,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注重学生的内容构思和情节衔接的能力,最后将这些能力综合起来表达。因此,考生要续写好这篇文章,必须得先读懂前文所讲述的内容,找出前文所隐含的各种情节线索,否则事倍功半。
读后续写的难点在于读懂呈现在考生面前的不完整文段、然后构思前后文的衔接关系最终得出续写的核心要义。笔者注意到,一般情况下“读后续写”的文章多挑选记叙故事类的文本或者夹叙夹议类文本,故事的情节有曲折,故事线索的逻辑性比较强。那如果是记叙的文章,总会有情节线索和情感线索。因此,笔者认为在备考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可以将这个习惯下放到面上年级来逐步养成,遇到一篇“读后续写”的文章,就必须得思考这篇文章发生在什么时候,有谁,發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也就是英语阅读中常说的“5W1H”(who,when,where,what,why,how)。只有抓住了情节线索,我们才能在后面的“续写”中不会跑题,更好地把握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这样才为下阶段的表达准确无误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说情节线索是让学生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的有力武器,那情感线索是能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发散思维,写出有起伏的故事,做到前呼后应的必杀技,唯有情节线索和情感线索都综合考虑周全,方能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使得行文更为紧凑。对于笔者所任教的新高三学生过往一年来说,“读后续写”的出现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新鲜事物,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到开始摸清“读后续写”的解题规律,也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一些备考的经验如下:
一、继续强化词汇教学,强调积累好习惯
就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程度而言,学生主动学习积累单词的习惯没有养成,平时总是被动地在学单词、记单词,大部分情况下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单词。但笔者认为,要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的就是要先从字词入手,再到词汇,最后才能连词成句。而读后续写,需要学生先读得懂前文故事,才能使后面的续写内容具有合理性、逻辑性,使之与前文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词汇储备量不足,导致学生在理解文章上出现了偏差。例如,高二期末的全市统考,在续写第二段给出了“At this critical moment, John noticed a ladder at the corner.”,其中这个句子中的ladder这个词居然好多同学在考试过程中不知道其含义为“梯子”,把其理解为“女士”、“被子”等意思的大有人在,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在接下来的续写中扣紧首句所给信息,写出合理的故事情节。而其实这个词汇曾在人教版选修七第二单元“Robots”的阅读篇目“Satisfaction Guaranteed”中出现,原文是这样写的“She fell off a ladder and even though Tony was in the next room, he managed to catch her in time.”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同时,还得熟知文章中出现的词汇,鼓励学生及时把一些不懂的或忘记的词汇积累记忆下来。
二、深度融合高中阶段的语法,提升句子的表达能力
读后续写的评分细节分为:内容要点、语言表达、连贯衔接,其中的语言表达就包括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而语言的丰富性,就是要看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是否能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复合句、非谓语和特殊句型。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单纯地使用单一主语的简单句,会让人家读起来感觉乏味。但如果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复合句、非谓语和特殊句型等来续写故事,却会让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提升档次。例如,在高二期末全市统考中,续写文段的方向应该是John如何帮助Jack脱离险境的惊心动魄过程。而在第一段续写中,如若我们从心理表现方面入手,写出在当时这种危急时刻,John既焦虑但又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救助Jack的方法,可以用到倒装句式来强调体现John的焦虑,同时用现在分词做伴随状语来体现John不得不冷静下来分析现状。例如:Anxious as he was, he managed to calm himself down, thinking of another possible way to save his friend. 这样的表达使得故事的“续写”不流于平铺直叙,使得故事情节充满起伏。
三、前期加强对文段解读、续写中的时态、人称等问题的指导
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考查形式,因此,没有弄清楚所给文本的大致过程及含义,肯定在解读文意方面有所偏差,自然就影响下阶段的续写,故一定要在日常练习中不断强调和训练考生对文段解读的能力,其实这和语文学科有共通之处,只有多读多思考多抓要义,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而在于英语写作中的时态和人称等问题上,也一直是考生的拦路虎,学生在下笔“续写”时总是忽略人称、时态的问题,而要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使得行文更为紧凑,就必须注意前后人称和时态的一致性。前文提到由于“读后续写”的文章多挑选记叙故事类的文本或者夹叙夹议类文本,因此,续写部分的时态需要对应前文使用过去式,而人称在不使用对话描写的情况下,一般应使用第三人称进行故事的“续写”。
四、中后期要加强提高续写的“融洽度”
在读后续写的评分原则中提到,续写的内容要合理、完整,要与所给短文相融洽,与所提供各段落开头语衔接合理。由此可见,融洽度是使我们续写出一个完整合理故事的保证,避免了学生天马行空,胡编乱造。例如,在高二期末全市统考中,首段续写给出的句子是“Knowing the situation, John dialed 911 immediately.”,这个时候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接着写:不久,消防车就到达现场,开始与John一起帮助Jack脱离险境。但是这样子续写的话,却无法与第二段衔接上,因为第二段给出的首句是“At this critical moment, John noticed a ladder at the corner.”如若第一段已出现消防车的话,那么消防车里应该备齐所有的救助工具,就不存在第二段John发现角落梯子的情况了。再如,在一篇兄妹俩在户外拍照时,意外地得知嫌疑犯的行踪,而向警察提供线索,帮助警察抓到犯罪分子的故事里,续写的第二段首句是“The next day the police in Aberdeen found Alan Rook in a tent in the mountains near Aberdeen.” 那么根据已知线索续写文段的方向应该是Alan Rook(犯罪嫌疑犯)被抓,兄妹俩Pam 和Martin因此而受到了表扬。在现场写作中,学生因为对已知文段的阅读理解不够而导致对Alan Rook定位出现偏差,在续写部分出现了大篇幅描述他工作累不开心失望而去the mountains near Aberdeen散心,或者强行为Alan Rook(一个携银行巨款潜逃的嫌疑犯)洗白——因为他的老婆孩子爸妈三亲四戚生病而偷钱。另外,在原文中出现了Cambridge、Aberdeen、Scotland等地名,说明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英国,但是在表扬兄妹俩Pam和Martin时,却出现了警察给这两兄妹送锦旗的情景,强行地把中国特色带入到西方文化中。
五、养成积累优秀表达的习惯
众所周知,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我们平时日积月累一些好的表达方式。例如,一个简单的哭,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用“cry”来表达,但其实“哭”可以分为大哭(burst into tears/burst out crying),啜泣(sob),无声地哭(weep)。再例如,要表达“伤心”,好多人的反应就是“He was sad.”,但除了用这个简单句简单直白地表达伤心外,我们还可以用例如“He lowered one's head in sadness.” “Her eyes were wet with tears.” “He stood silently, tears rolling down his checks.” “These days he was in low spirits.” “My heart seemed to be torn.” 等各式表达方式来表达“伤心”。而这些表达方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信手拈来的,这需要平时有意识地积累并把其背诵识记下来。只有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并且在写作中合理正确地运用,才能给你的文章起到添砖添瓦的效果。
新高考改革是更强调大学科概念,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拋开了考试大纲后走多元化、跨学科、深融合的新路子,所以很多学科自然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读后续写”这一新国卷题型,笔者相信只要愿意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它,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抓住它的解题思路,我们培养考生在考场上续写出一篇故事情节有起伏、能做到前呼后应的完整文章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