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顺欢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重视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同时,也包含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重实践轻理论,将小学数学简化为数字和符号的枯燥乏味的学科,忽视了数学本身包含丰富的文化。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学生即将面对难度更高的数学知识,就更加需要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自主地感受到数学独特的文化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本文旨在借助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使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教学;历史人文;课堂教学
在进行任何教学活动前,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差。传统的小学教学只重视公式、计算等方面的实际运用技能,使数学教学脱离了数学文化,这也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体现,即应试式教育观念。数学文化是数学的基础,涵盖了历史人文等文化知识,对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只有数字、符号的数学教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单一抽象的数学也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品质的培养。
一、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数学文化,通过有趣的数学家的故事、悠久的数学历史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历史人文方面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中国古代的分数除法》中,介绍了分数除法在我国的历史溯源,联系了《九章算术》《算数书》,《算数书》中关于分数除法颠倒相乘除的记载比印度早了1000多年,展示了分数除法在我国的悠久的历史,体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又例如,六年级下册的《故事中的数学原理知多少》中,介绍了“二桃杀三士”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该历史故事,然后共同探究该故事里蕴含的数学原理。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见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实现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主动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入“曹冲称象”的小故事,使学生思考探索圆的面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而不是直接讲授教材中圆的面积的概念和公式,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化为有趣形象的历史故事,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育观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关注人的体现。
二、提高教师的数学专业素质
作为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数学素质至关重要,关系到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当下,一些數学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应试式教学活动,这是与数学教学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行为,需要加以引导,教师应遵循“学到老,活到老”,不断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扩大知识面。数学的教学要基于教材,但又要教师通过线下或者网络资源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或不足的地方进行知识点的补充。为能满足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吸收理解,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积累适当的调动课堂氛围的手段,这时就可以适当借鉴网上的一些游戏手段。同时,教师要思维灵敏,能够将游戏自然流畅的导入到数学知识的理解中。
例如,在学习《神奇的纸》时,教师可以自然的用剪纸游戏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剪一个洞,让一个人钻过去。一开始,学生大多是说不可能。然后教师先演示用先对折,沿折痕的两边一一错开,不要剪到头的方法,成功将一张纸剪成了大大的环形的圈。学生对此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这时教师讲解如何剪的,学生学着剪。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剪的洞不一样大的原因,从而自主探索出立体思维在数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推理能力。
此外,先前提及的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也是要在教师有较高的数学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有一定程度的知识量积累,广阔的知识面,创新的教学理念等条件,才能有效地运用已掌握的数学历史人文知识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
三、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
(一)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
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的教学策略,该教学模式中体现的互动性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元互动,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得到普遍运用[2]。相较于直接的知识灌输,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偏向寓教于乐的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小学生探索欲和表现欲强烈的特点,采取情境问答的方式,将数学文化化为一个个课堂游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数学的探索中,积极地参与课堂的互动合作的教学环节。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出数学题目,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组合方式进行题目的讨论分析,教师可以在其中起到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在组内成员因意见不一而发生争执时进行调解,在组内分配任务时引导他们按照每个人的优势长处进行分配,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然后采用“数字炸弹游戏”的方式选出要回答的小组。老师先让学生转过身背对黑板,然后在黑板上写上1-100的某一数字作为“炸弹”,如“26”,让学生在1-100的区间猜数字并根据学生猜的数字逐渐缩小范围,如第一个学生猜 67,那下一个学生猜数字的区间就缩小为1-67,第二个学生猜45,那第三个学生猜数字的区间就是1-45......直到有学生猜中26,就算引爆“炸弹”,那该学生所在的小组就要一同上黑板解决先前布置的问题。老师采取积分奖励的方法,如果该小组解答正确就记一分,答错不计分,同时,其他小组可以对答错的问题进行抢答,抢答成功记一分。按照这样的游戏互动方法,直到游戏结束,对积分最高的小组发放一些小礼品作为奖励。如此,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便形成了,小组团队合作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有利于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通过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学习还能实现共同进步。教师成为小组合作的引导者和游戏的“主持人”,师生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被拉近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能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理解能力有更形象全面地了解,也可以作为之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的考虑因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学生个人和班级管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史
数学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一道公式、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概念都是通过很多历史数学家的研究讨论而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这些文化延伸拓展,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在學习《圆》时,教师可以引进关于圆的数学故事,向学生讲解第一个圆的制作历史和圆的性质的发现的历史。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端点尖的石器来钻孔,一面钻不透就从另一面钻,钻出的圆形的孔也就是第一个圆。而我国墨子的“一中同长也”中给出的圆的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定义要早100年。通过形象具体的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也增进了学生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弘扬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较于单一的讲授圆的公式、概念等内容,引入数学历史故事明显更具有优势,让学生体会每个数学知识点的来之不易和先辈探索真理的艰辛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从数学史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在历史故事中品味数学的独特魅力。
(三)联系生活,挖掘数学文化素材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割裂,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善于联想的年龄段,教学与生活分离就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压制,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淡薄。复杂的公式、抽象难懂的概念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厌烦感和抵触。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挖掘更加丰富的数学文化素材。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位置与方向》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学校里一些教学楼、食堂或图书馆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建筑物在校门的什么方向,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在校门的什么方向。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绘画出一个简略的地图并对学校和学校附近明显的建筑物进行标示,让学生自主讨论出在这张地图中标注出一个地方的位置需要考虑哪些方面,这里的讨论环节也可以结合之前谈及的小组合作的手段。之后,教师用积分奖励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举手,积极上黑板标注老师所要求的位置,如在地图上标注出自己家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进行知识的梳理,明确在地图上标注位置需要考虑确定平面图中心和确定方向距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连接,使原本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明确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知数学的魅力。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时,可以联系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先讲授生活水平可以通过恩格尔系数反映出来,列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进行大概的估算,丰富知识面,提高数学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计算本次课堂的出勤率是多少等,联系生活,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多加锻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四、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
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主要是练习题,缺乏个性化、有趣的作业内容。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明确对于书面作业要减负,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手工实践作业,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收集一些数学小游戏,作为课堂游戏的储备。也可以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形象化的预习。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的简易的立体模型,作为一种辅助理解的学习工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立体感的培养。
结束语:
数学文化是数学的基础,是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的重点。要实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就要基于对教材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的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数学历史人文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振兴.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魅力中国,2015(22):344.
[2]姜浩.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