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花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并应用多种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加以弘扬和传播,才会使小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增加文化内涵和提升思想品质。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前言:
小学生正是思想形成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渗透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不仅可以引领小学生的思维,让其思想品质更加优秀。同时,还会使其对课文更深度解读,透彻的掌握、清楚的记忆课文内容。而且,阅读教学课堂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也有极大帮助。
一、巧妙融入作者背景,挖掘优秀精神品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夯实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1]。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课文内容后,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还要让其达到深度学习的程度,更用心去品读和分析、揣摩课文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才会使小学生对课文形成深刻的理解。并且,会让其对其中文学知识、精华含义等更深刻的把握。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去分析作者的写作特点,人物性格等,才会更好帮助小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风格和深刻含义。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抓住作者身上所具有的优秀思想品质、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巧妙渗透。
小学生对课文全面、深刻理解的同时,对课文的写作方向、精髓等,也会更快速的把握。如,《司马光》这篇课文,融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动画片:“一名小书童在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装满水的水缸中。”。然后,教师再与小学生互动:“同学们,假设你们在现场会怎样做呢?”。会有效引起小学生的热议。此时,教师再说:“在古代,有一名十分聪明的书童救了这名同窗。他就是伟大的史学家——司马光。同学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小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再引入有关司马光生平、及人物性格的介绍:“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为人刚正不阿,而且刻苦勤奋,经常会伏案提笔到深夜。而且,他为了可以警醒自己,还做了一个光滑的圆森木枕,若是困倦了睡在上面只要一翻身,头就会落枕,随时都可以被惊醒继续伏案。故此,后人将其称为‘警枕。同学们认为司马光是不是一个非常勤奋刻苦的人呢?”。通过对司马光的介绍,会使小学生深深被其事迹、为人所感染。接下来,教师再问:“同学们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会对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并且更加努力、刻苦去学习。教师再讲解课文内容时,小学生也会更加用心的学习。
二、立足古诗词教学,加深传统文化理解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凝结了许多优秀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渗透传统文化,也要让小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度剖析,让其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2]。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去领会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让其用心去推敲、咀嚼其中的抒情方法等,有效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此同时,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会同步了解。对于丰富其文学底蕴、思想情操等,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深度也会极大提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去加以背诵,使传统文化得到良好传承。而且,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更大进步。
如,《望洞庭》这首古诗词,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语言凝红、构想新奇,意境静美。诗人以独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贯穿于整首古诗词,充分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小学生可以被古诗词中的美景充分吸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洞庭湖美丽景色的视频,之后再朗诵古诗词,使课堂上充满诗情画意。然后,再对其中的生字加以讲解,扫清小学生的读文障碍。接着,教师再带领小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词。同时,播放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视觉得到良好拓展的情况下,小学生会快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并为其中的美景所陶醉。教师要对每一句诗句加以讲解和分析,让小学生对其中淋漓尽致的比喻更充分的理解,就会有效加深其学习质量,提高对古诗词的体验感,这样才会使小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引导深度剖析课文,领悟背后涵义
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在讲解寓言故事时,引导小学生有效剖析寓言故事,让其对寓言故事表面和背后的涵义都深度领会,并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让其学习质量明显提高,还会使其深刻领悟寓言故事背后的涵义,让其对其中的精华充分消化吸收。与此同时,也会将传统文化巧妙渗透其中,还会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积极弘扬。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要注重应用生动的方式,并有效调动其情感和思维,才会使其真正有所领悟。
如,《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教师在讲解故事的内容后,就可以引导小学生思考:“为何农夫会每天守在树桩旁?他最终等来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会进一步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从而形成做人要脚踏实地的道理。又如,《亡羊补牢》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在小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后,引导小学生去用心思考其中所说明的道理。并且,结合实际生活去拓展其涵義,就会使小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深意所在。同时,还会使小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领悟,让其拥有更多的智慧。
总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巧妙挖掘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渗透。也可以将古诗或古文等,本身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巧妙分析和拓展,使小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并加深体会,才会使其更加积极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思想受到良好感染和熏陶,促使其阅读、分析等能力和学习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洪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52.
[2]王雅琪,高海玲.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