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2022-04-22 01:44李文婕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激发策略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李文婕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考虑到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创新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提出,对教育教学带来了一股新的热潮,要求在新课改风向标和探究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新课改更加强调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关注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各种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趣味教学法,以趣为出发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相较于传统静态、讲述式的教学来说,动态的、灵活多样的小团体活动更具吸引力。利用趣味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自由、展示自己、锻炼能力的机会,更加乐学会学。

2、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在7-12岁之间,这阶段的孩子具有特殊性,除了知识经验不足外,认知规律与思维发展更倾向于具体形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与思维也有所发展,在这一过渡时期,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低段学生,对于还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主导,辅以一些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时往往无法深入事物内部探寻本质,对课文的理解也大多流于表面。这时教师就可以基于趣味原则出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创新教学方法,以具体形象的教具教学,不断地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吸引学生亲自参与,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数学知识与本质。

3、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趣味性教学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性格与喜好,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方式、例如讲故事、做游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趣味性教学利用多样的、新奇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课堂沉闷与复杂的气氛,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轻松,在这样的氛围下,会给小学生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情,使得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以此看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能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发展做好准备。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1、改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更注重管理课堂秩序,缺少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所以,部分学生是比较害怕教师的,也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这种严肃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深入到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动有趣的语言改善数学课堂的环境,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恐惧,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变成朋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2、引入生活背景

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导入环节的生活化,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数学知识的积累也比较匮乏。而生活化的导入方式,则可以将单一、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生活背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与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感性认知。

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这节课主要讲解了有余数的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过程,我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分东西”的场景。我对学生说:“如果有10支铅笔,每人分3支,那么会出现几种结果呢?”结合这个场景,我又设计了几个具体的问题:(1)分给2个人之后,一共分了几支铅笔?还剩下几支铅笔?剩下的铅笔还可以继续分吗?(2)分给3个人之后,还剩下几支铅笔?剩下的铅笔还可以继续分吗?(3)如果10支铅笔每人分4支、5支,那么结果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4)上述分鉛笔的过程是否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算式中的每个要素分别有怎样的数学含义?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学生结合这一场景进行了举一反三,进一步思考了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场景。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明白了余数比除数要小,并且初步认识了相应的除法算式的写法。

3、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把数学知识形象化、立体化、具体化,以此激发学生大脑思维,并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处于问题情境之中的学生,思维紧随教师之后,大脑更活跃,并且在问题中不断发现学好数学这门课程的技巧和经验。并对相关数学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以此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提高数学题目正确率。

例如,在数学“量一量,比一比”课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提出疑问。“同学们的手和同桌相比谁的手更大?相差多少呢?”。“四米的池子能否装下五米的大鳄鱼呢?”。“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放学后跟爸爸比比谁更高呢?”。以此提出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

又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课程,老师根据课程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过去的人们用什么方式测量物体长度吗?”,“同学们知道'拃'是指身体哪个部位吗?”,“同学们了解自己每走的一步有多远吗?”,“有谁知道小猫比一米高还是比一米矮呢?”等等。学生根据问题回想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经过判断总结出结论。问题情境给小学数学课程带来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不仅如此,比如,教学过程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作为学习工具,增加学习趣味性。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中,老师可以问同学们:“哪位同学的笔是红色的?”,当学生们举起自己红色的笔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一起数出红笔的数量,根据数量了解数字,然后换颜色进行询问。因此让教学围绕在每位学生的周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就要激发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明确打造轻松、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惠华.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J].文渊(小学版),2020(6):707.

[2]袁建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开展刍议[J].文渊(中学版),2020(6):690.

猜你喜欢
激发策略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