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摘要:2021年秋季,江西省高中化学全面使用人教版(2019版)新教材。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落实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融入到中学化学日常教学之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观察、猜想、推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教材;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一、化学核心素养
在当今这样的新时代,世界各国教育的总体大趋势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利于人才的竞争,然而要在人才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对基础教育的育人要求不断提升,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生综合素质在化学学科中有明显的体现,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是发展个人核心素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也为一线教师明确了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向,更重要的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思”“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些核心素养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二、新教材的突出优点
(一)突出化学的学科特点
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人教版新教材在章节中体现了必做实验外,还以“实验活动”的形式单独安排了学生必做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所具备的条件,确定是由自己做演示实验还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化学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独特之处,也促进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教材增加了“方法导引”栏目,在学习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时,会给出适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突破难点,如学会分类、对比、概括、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等,比如:在学习硫化合物相互转化时,告诉学生价态不变要从非氧化还原反应考虑,反之则从氧化还原反应着手。新教材通过“科学·技术·社会”,使学生了解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深入研究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态度
新教材的“实验”“探究”“思考与讨论”“资料卡片”“研究与实践”等栏目,都旨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获得知识,进而解决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都很好地切合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史话”这个栏目让学生了解到大多的科学成果是科学家经过长期而艰难的研究才发现的,甚至一个成果的确立经过多次推翻和再次确立,通过这些情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新教材背景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误区
(一)情境创设不结合新教材
当前,由于新教材使用时间不长,很多教师对新教材的理念还不能领悟透彻,不能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很多教師对新教材与老教材的不同之处还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很多教师仍然在用老教材的课时、内容安排现在的上课内容,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仍然是老一套。
(二)情境创设不切合实际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曲解了情境创设,认为情境创设只要情境趣味化就好,把“情境创设”等同于“吸引学生的眼球”,刻意营造某种效果,却偏离了化学核心知识,无实质的内容只有花哨的外表,抑或者有些教师为了所谓的创新,简单情境复杂化,教师刻意用学生不熟悉的背景、最新研究成果、最新数据文献、高综合度的素材等进行情境创设,而学生对这样的情境不知所云,根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没有错,但不能随便一个情境拿来即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切合实际,使学生能顺畅地接受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并获得相关知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策略
(一)利用新版教材创设情境
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比老教材更加丰富,如果教师认真研读新教材,就能从新教材中找到创设情境的素材,而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好理解,也更加地贴合所教授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元素周期表这节课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非常典型的一节课。在元素周期表的内容编排上有一则故事,门捷列夫写信给布瓦博得朗质疑其测定的镓元素的相关性质,并给出了自己所预测的数据,这些数据竟与布瓦博得朗后来更精确的测定完全符合,这件事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用这个故事作为情境引入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一定能震惊到我们的学生,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素养。在研究元素性质与其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时,会用到实验来推断结果,可以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以及最后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的总结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就把这些核心素养培养好,需要教师长期地坚持,才能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新教材中增加了为什么红酒以及干果中含微量SO2的知识,二氧化硫有毒怎么出现在食品中?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利用此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本探索生活中的知识,也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总之化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充分利用新教材并可进行二次开发。
(二)整合相关信息创设情境
当前信息社会,一个话题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教师不能直接“拿来主义”,随便逮一个就用,一定要有“整合意识”。生产生活、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素材非常广泛,化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素材经过创造性的有效整合再用于课堂教学,即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简约而不简单的原则,开门见山,直击问题,激活认知,激发探究欲望。如:教学情境若选择一则新闻,其中可能涉及很多“非化学信息”或与本节课无任何关联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删去无关紧要的内容,慎重选择其中的客观描述,遴选出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情境。可以利用新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素养。
(三)放大具体细节创设情境
为了创设出课堂教学有效情境,教师要具有放大细节的意识,抓住与所探究知识有关联的细节对其进行挖掘。如在有机化学中学习苯酚的性质时,可以用实验室带来的粉红色“苯酚”晶体作为教学情境,放大纯净苯酚为无色晶体与看到的粉色产生矛盾的细节,以让学生深深记住苯酚易被氧化的知识。再比如:实验教学中有许多细节内容值得关注,使用和放大实验细节,也是重要的教学情境。如“金属钠从取出的方法、切割过程到观察变色、再与水反应的特别现象”等一系列操作细节,都隐藏着丰富的“化学情境”,要在放大细节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化学知识。
结语
新教材为教师的情境教学不仅提供了有效建议和素材,也传递了一种思想,社会在变,周围的世界在变,培养核心素养是当下时代教育趋势,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终是核心素养。我国已经在新教材设置上做出相应的改革,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开发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用新教材时能否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是值得每位化学教师研究的问题。当我们的化学课堂有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后,学生必定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悄然无声地被培养出来,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可欣.高中化学新教材社会责任教育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DOI:10.2715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