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琴
摘 要 统编版教材的习作单元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导,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版块的内容统整在一起,各个板块互相融合,形成了完整的学习系统。因此,可以从“纵横梳理,把握语文要素;立足目标,细化教学内容;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技能”入手,发挥习作单元的特性,优化整体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单元统整 统编教材 习作单元 习作能力
统整既是一种操作行为,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可以使学习内容由分散走向集中统一,提高学习效率。统编版教材的习作单元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版块统整在一起,各个板块互相融合,形成了完整的学习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没有统整意识,势必会割裂板块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发挥习作单元的特性,优化整体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以语文要素为抓手,以目标设定为导向,以读写结合为目标,将习作单元各个版块的教学内容统整在一起,发挥习作单元的特性,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纵横梳理,把握语文要素
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整合了不同的而又相关的习作能力要素,是对习作单元知识的概括与提练[1]。因此,教师可以从单元语文要素入手,整合教材不同版块的内容,准确把握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与重点。
(一)纵向比较,聚焦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安排的每一次习作都为学生提供了整合、调动习作能力的机会,而且教材还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安排一个习作单元,它们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的观察、三年级下册的想象、四年级上册的记事、四年级下册的写景、五年级上册的状物、五年级下册的写人、六年级上册的围绕中心、六年级下册的抒发情感等8个习作单元。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为习作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习作内容是“游_____”,习作学习目标是“按一定顺序写景,表达真情实感”。这是继观察、想象、记事等专项习作能力训练之后,集中指向“写景”的又一次专项训练。
本次习作整合了观察获取素材、发挥想象、写清情节等习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自由选择写作方法、运用多种习作能力参与习作任务。因此,本次习作专项训练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掌握不同的游览顺序,二是学会运用不同的游览顺序写景。
(二)横向联系,解析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导向,很好地将整单元的教学内容统整在一起。因此,习作单元也主要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布局、表情五个向度将各种习作能力整合在各个版块中。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版块组成。如课文《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海上观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顺序介绍了金华双龙洞的景物特点,还写出了作者游览时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两篇精读课文的能力指向分别是:学习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和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则是回顾、总结写景物的两个方法,能力指向是: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习作例文”《颐和园》主要写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主要写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骑马进入天山的一路所见。这两篇习作例文的能力指向分別是:体会作者运用恰当的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方法和学习作者把景物写得有条理的方法。单元“习作”的要求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景,表达真情实感;能力指向是:自主整合运用习作能力,个性化地表达真情实感。
从上述内容分析可知,“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这两个版块主要是借助不同文本体现单元习作要素,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这三个版块主要是梳理习作知识与习作训练。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更精准地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二、立足目标,细化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习作目标中明确提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写清楚[2]。怎样才算“写清楚”,至少要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得比较具体,而且句子表达要有序,让读者能够看明白。因此,怎样确定具体的习作教学目标是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紧扣课标及学段重点,三是围绕习作单元训练专题。
(一)关注学情,让学习更有效
四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他们已经具有比较强的探究能力,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对周边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他们正处于辩证思维的萌芽期,分析、概括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写作技巧还不熟练。基于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让学生在“初试身手”时试着把参观植物园的路线图画出来,并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紧扣学段,让目标更清晰
四年级习作正处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中间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写话基础上的提升,同时也是第三学段习作的前提,起到了承上启上的作用。基于此,应针对学段特点,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指导学生从“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中学习作者是怎样将内容“写清楚”的。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习作前的细心指导,使其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同时还要根据学段要求,让学生互相评改习作,重视习作后的评改指导。
(三)围绕专题,让训练更到位
在第五单元,编者围绕“按一定游览顺序写景物”将“精读课文”等五部分内容统整在一起。其中,“精读课文”主要是以习得关键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为目标。如《海上日出》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进行写作的方法;《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按游览的顺序试着把路线图补充完整,并学会把游览的经过写清楚。“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主要是让学生融会贯通写作知识,习得按一定顺序写景、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习作例文”中两篇例文呈现了两种写景的不同文本样态:《颐和园》一文是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七月的天山》一文是让学生学习“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这两篇习作例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运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综合所述,单元习作是在学习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写作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习作情境中学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写作技能。因此,结合学生实际、学段目标、单元内容,教师可以准确定位单元习作的三个目标:一是运用游览路线图理清写作思路;二是运用过渡句,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三是把印象深刻的景物的特点写出来。
三、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技能
中年级是学生发展词汇、句式、构段能力的重要时期,课文则是最好的学习素材。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有特色的语句、段落,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遣词造句的,让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再迁移运用到習作中[3]。
(一)巧设探究情境,发现写作方法
课文是写作的范例,教师要通过创设探究性情境,让学生探究发现习作知识,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即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接着,让学生细读第2自然段,并创设探究情境:想象一下日出前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天空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是怎样写出天空的变化的?出示这样一组问题情境,就会引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进而引导其探究发现课文表达的方法。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晴朗天气日出时的景象,可以从形状、颜色、亮光、动态这四个方面让学生感受日出时景物的变化。首先,在教学“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句话时,教师可以抓住“上升、冲破、跳出”三个动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想象太阳是怎样冲破云霞,从而体会日出时太阳势不可挡的样子。然后,从“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一刹那间、忽然”这几个时间词,引导学生体会日出时景物如何不断发生变化。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按顺序写清日落时太阳变化的过程。在这样的探究情境教学中,学生就会通过比较阅读,从读出发,读中受法,写中迁移,运用学法,让读与写既前后贯通、相互促进,又横向联系、有机结合,不仅突出了单元训练重点,又使写落到了实处。
(二)巧设整合情境,内化写作技能
通过整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还原游览过程,并能转化为写作技能。如教学习作《游_____》时,首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想游览什么地方、要经过哪些景点,并借助习作例文《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图帮助学生梳理本次习作的游览路线图。然后,让学生从习作例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课文中发现过渡句,并探究其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尝试写过渡句。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可借助《海上日出》《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中的片断,让学生知道可以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最后,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应用上述写作方法写一处印象最深的景物与其特点。通过在教学中整合情境,有助于学生将习得的方法、知识通过训练转化为写作技能。
总之,对于习作单元教学而言,统整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优化习作单元的教学过程,还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习习作知识,进一步提升习作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谢慧云.观照与诊断:确立习作教学基点的二重向度[J].福建教育(小学),2019(1):34-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3]黄红英.读懂习作单元导语,把握习作教学目标: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新教师,2021(3):37-38.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