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珂
【摘要】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达成这一目标最为便捷的方式。文章以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为支撑,阐述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类型和设问原则,并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案例,通过设计三种有效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是设计展示型问题,激活思维,促进理解;二是设计参阅型问题,深化思维,挖掘内涵;三是设计评估型问题,拓展思维,内化思想。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问题设计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1]。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2]。英语学科的教学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3]。基于已有的实践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思维品质最便捷的方式,乃是通过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而实现[4]。有效的问题设计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广向深方向发展。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设计类型与原则
(一)问题设计的类型
布鲁姆将认知过程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维度[5]。基于以上理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认知目标相匹配的三种问题类型,即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6](见表1)。
1展示型问题
展示型问题是能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浅层次理解的问题类型,旨在检测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教师可遵循先宏观再微观的原则设计展示型问题,其中宏观方面的问题要能把握文本脉络,微观方面的问题要能关注文本细节。
2参阅型问题
参阅型问题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的问题类型,意在检测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与批判性。参阅型问题的答案一般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需要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推理和应用。因此,教师可从文体特征、写作意图和关键信息等方面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
3评估型问题
评估型问题是帮助学生内化文本思想、拓展文本主题的问题类型,重在检测学生对文本的评价和创造,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这类问题的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主题进行评价,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问题应能引导学生反思作者观点、态度和价值观,或是基于已有内容进行续写和创作。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1层次性
展示型问题是文本理解的基础,参阅型问题是文本理解的深化,评估型问题是文本理解的升华[7]。三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整体关联性,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
2灵活性
虽然三类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阅读阶段都要按这样的顺序设计问题。阅读课在整体上或原则上应按认知层次设计三类问题,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阶段教师可以灵活调整问题次序,使之更适合学情。
3適切性
问题的适切性要求教师依托文本内容、基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设计不能离开文本,否则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设计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又要略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设计策略
(一)展示型问题:激活思维,促进理解
1提取长时记忆,激活学生思维
图示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总是会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6]。基于此,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主题、标题或插图设计相关展示型问题,唤起学生长时记忆中与文本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片段1]
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Reading板块的“Welcome to Beijing!”和“All about Guilin”都是说明文,主题都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自然生态。“Welcome to Beijing!”具体介绍了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和雄伟壮观的长城,“All about Guilin”描述了桂林山水的风光。在读前,教师可以依据插图和标题,设计以下三个问题。
Q1:Look at the four pictures on the book,what and where are they?
Q2:Look at the title “Welcome to Beijing!”Can you guess what the writer will write about Beijing?
Q3:Look at the title “All about Guilin”If you are the travel guide,how will you introduce Guilin?Then read the text,and compare your introduction with the writers introduction
以上三个问题都属于展示型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从插图和标题中获取信息,建构文本意义。问题一让学生看图说地名,预测文章内容。问题二和问题三都是让学生基于文章标题,猜测文本内容。这样学生能有目的地阅读文本,通过阅读判断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基于预测内容与文本交互,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通过预测,学生的先行认知得以唤起,在阅读中,会对预测内容做出确认或排除,增强阅读的主观目的性[8]。
2把握文本脉络,培养逻辑思维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采用整体教学模式,强调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再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因此,教师在设计展示型问题时,可着眼于主题词,紧扣文本主线,引导学生从整体到细节,逐步深入地解读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片段2]
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ing板块的“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按时间顺序描述了Spud Webb如何攻克重重难关,成为NBA史上最矮的球员,实现他的篮球梦。文本包含两条线索:明线是按时间顺序描述Spud Webb的逐梦史,暗线是Spud Webb的情感变化轨迹。为了帮助学生厘清人物传记的叙事线索,梳理Spud Webb的情感变化,把握语言内在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时间顺序归纳出主人公每个阶段遇到的难题和面对困难时的情感,并罗列出语言证据(见表2)。
问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横向表格利于学生清晰明了地将困难与面对困难时的情感一一对应;纵向表格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明暗两条主线,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能依据时间找到Spud Webb所面对的困难,同时体验由情节变化所引起的情感变化,逐步找到支撑情感变化的语言点,感受文本信息的内在逻辑。“What difficulty did he meet?”属于展示型问题,学生利用文本信息概括答案,把握文本叙事脉络,理解文本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参阅型问题“How did he feel when he met the difficulty?”和“Supporting details”,让学生依據文本明线合理推断人物情感态度这条暗线,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体现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二)参阅型问题:深化思维,挖掘内涵
学生获取文本基本信息后,教师要挖掘内隐于文字背后的信息,并让学生引用文中事实加以佐证,促使学生思维达到认知维度中的应用和分析层次。教师可以针对文本特征、写作意图或文本中有价值的关键点设计参阅型问题,帮助学生挖掘文本内涵,领悟作者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教学片段3]
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ing板块的课文“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题眼是small,文中small以多种表达方式反复出现并贯穿全文。教师可在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后,设计与文本关键点small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从而理解small一词的内涵,体会写作意图。
Q1:Can you find all the sentences which describe Spuds height?
Q2:Do they have the same meaning and whats it?
Q3:In the sentence,“He was very small-much smaller than the other kids at school”Why does the writer use “small” instead of “short”?
Q4: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Spuds small so many times? 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问题一是展示型问题,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描述Spud身高的语句。问题二是参阅型问题,让学生总结所有语句的共同点,总结出关键词small。问题二承接了问题一,引出问题三。问题三是参阅型问题,就文本蕴含的关键点进行设问,教师通过替换单词,让学生感知原文用词的精准和深意。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small比short更深刻,small既显示出Spud Webb身高矮,还展现出他比较瘦弱。问题四是参阅型问题,在问题三的基础上更推进一个层次,让学生感知作者通过不停地描述Spuds small,体会写作意图和文本主旨。学生在前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度理解small一词,运用文本信息,分析文本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里设计的问题以参阅型为主,目的是依托文本和学生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挖掘文本内涵,评鉴文本的情感态度与观点意图,发展批判性思维。
(三)评估型问题:拓展思维,内化思想
在学生准确获知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之后,教师还需要设计评估型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话题、内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思考。通过与自身原有认知和看法的比对,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文本内容或作者观点,提高对文本话题的熟悉程度,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成为一个有判断力的读者[6]。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原有认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还可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语言知识,发挥想象,创新续写,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教学片段4]
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Reading板块的“Moving to Mars”,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描述未来的火星生活。教师可就文本最后一句话“Life on Mars would be interesting as well as challenging”设计以下评估型问题。
Q1:Life on Mars would be interesting as well as challengingDo you agree?Why?
Q2:Life on Mars would be more interesting than challengingDo you agree?Why?
Q3:Life on Mars would be more challenging than interestingDo you agree?Why?
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而展开的,能够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或实际生活,自主评判未来的火星生活,形成自己的判断。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独立思考的阅读者,而有效设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8]。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文本,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灵活性、适切性的问题,通过展示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参阅型问题深化学生理解,评估型问题促进学生创新,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瞿莉群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12):49-51
[4]鲁子问课堂:英语核心素养植根的沃土[N]中国教育报,2016-11-16(9)
[5]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梁美珍,黄海丽,於晨,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7]林艳,郭强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设计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0):42-48
[8]应科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设问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6):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