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各领域蓬勃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满足了现阶段教学创新的需求。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悄然走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对其巧妙地运用,使教学变得丰富、有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产生与保持,充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文章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进行积极探索,旨在唤醒学生的数学求知欲,增进学生学习教学的内驱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王晓利(1986—),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一级教师。
引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技能、拓宽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生硬地讲解给学生,表面上面面俱到,实际上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学习兴趣的支撑,课堂必然是低效的。长此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便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积极打开教学思路,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探究性学习,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的建构。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兴趣对学生认知世界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内驱力。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尤其是数学概念,光凭教师单一的语言描述,以及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学生不仅会感到无趣,也学习不到数学知识的要领,难以理解掌握课堂知识的重难点。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既无法实现学生对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又不足以支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持续学习探索。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更新,从比较有趣的事物入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些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充分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在教学“旋转、平移”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旋转木马和大摆锤等游乐设施的趣味视频,边播放边解释其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帮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和掌握的数学概念形成初步的认知。学生从这些有趣的游乐设施中对旋转和平移这两个数学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教师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有关 “嫦娥”探测器发射过程的片段,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平移的特点。视频观看完毕后,教师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对视频中涉及的本课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通过多媒体观看有关旋转、平移的视频,学生直观认识到旋转和平移都没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平移只是改变了物体的位置,物体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最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旋转、平移的现象呢?”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生活中旋转、平移的现象,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将数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还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一步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巧用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而是启航快乐的数学探索之旅。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探究内容具象化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较难进行有效理解和掌握。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数学知识抽象这一特性,改变灌输式的教学现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探究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创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简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观察到形象具体的事物,从而更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想象水平正处于起步阶段,对立体空间的想象能力还需要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进行逐步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让课本静态的立体图形动起来,这是培育学生空间立体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体,可以先让前、后两个面动起来,使其相互移动,慢慢重合,学生发现这两个面能完全重合在一起,说明这两个面完全相同。教师再用同样的方法展示其他的几组相对面,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长方体的相对面完全相同。接着,教师让长方体的四个侧面一起动起来,让学生观察这四个面能否完全重合。学生在对长方体的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长方体的四个侧面并非完全相同,只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只需要求出三个不同的面,并加在一起乘2即可。
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长方体动起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长方体的特征与性质,实现其对于长方体知识的轻松把握。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图形动起来,能够化抽象为具象,更加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对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数学探究内容生活化
学生对大部分的数学新知识感到比较陌生,在探究学习时显得比较吃力,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实际上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内容中,教师在讲授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化情境。学生跟随多媒体中的场景进入一个超市,这时有一位小朋友推着购物车开始选购物品,学生跟随小朋友的脚步一同购物。小朋友来到蔬菜区,选了价格为5.5元的西红柿,并拿出自己的钱包准备付账,学生发现在钱包内有1元的、5元的、10元的人民币,还有5角的、1角的人民币。学生讨论认为应该付给收银员一张5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随后,学生又跟随小朋友一起来到学习用品区,选择了一个标价为7.3元的笔记本,在付账时,学生讨论认为应该付一张5元,两张1元和三张1角的人民币给收银员。在这一生活情境中,学生探究的兴趣十分浓厚,思考的积极性大大增加。生活化的探究内容让学生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以往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数学探究活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积极收集数学教学素材,展示丰富多元的数学元素,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巧妙使用,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营造更为轻松有趣的氛围,提供更为丰富的活动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的内容时,教师应该认识到,对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课本的概念是比较陌生的,但是10以内的数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以较高的频率出现,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字学习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感知数学的趣味性,促进学习动力的生成。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写数字、认数字的基础,加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认图识数”的游戏活动。教师先将学生按照位置进行简单的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與数字相关的实物图,学生进行抢答,说出自己联想到的数字以及理由。比如,教师展示一根小木棒的图片,学生指出其与数字“1”相似,对此,教师为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并在PPT上显示“为你点赞”的动态图,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接着,教师又展示一只正在游泳的小鸭子,动态图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抢答的积极性。后续教师一一展示其他的图片,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印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游戏互动,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适应以游戏为形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探究数学魅力的课堂中,从而更好、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生成知识
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庞杂的学科,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在发展阶段,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及时地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难以产生系统化的全面认知。并且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会成为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长此以往,必将浇灭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甚至学生有可能产生抵触的心理,内心排斥数学,不愿意学习数学,这显然与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升华学生的认知,使其掌握知识的内涵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就是解决此问题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享受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内容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探究圆的面积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将圆平均分成8份,然后拼成图形,这时学生发现所拼的图形什么也不像;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将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学生发现所拼的图形像平行四边形。但教师再让学生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难度随之增加了,学生不知所措,一筹莫展。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随着平均拆分圆的份数增加,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所拼图形和圆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顺利总结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直接将结论给学生,他们的理解必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就不会真正掌握。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更好地帮助学生升华认知和提升数学学习成效。
结语
总而言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沉闷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局限,已经成功地走进了数学教学课堂,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发挥其作用,打造丰富有趣的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动起来,让学生的探究兴趣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大林.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36):60-61.
[2]郑甜甜.基于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措施研究[J].新课程,2020(51):144.
[3]吴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J].青海教育,2020(12):56.
[4]吴静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4):69-70.
[5]朱慧.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