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随手画”的策略分析

2022-04-20 15:28朱晨晨
教育界·A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丰富的文化课知识,还要通过艺术类课程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学成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上好小学美术课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随手画”教学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既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涂涂画画是孩子的本能,很多小学生喜欢随处涂涂画画,树枝、石头都是他们常使用的“随手画”工具,这种绘画方式虽然看起来有些稚嫩,但是却能充分表达孩童的天性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文章首先论述了“隨手画”的基本特征,然后论述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最后探讨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随手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随手画”;策略

作者简介:朱晨晨(1993.09—),女,江苏省启东市祖杰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引言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小学生对于绘画有着非常高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将“随手画”充分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和兴趣,有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在绘画的世界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充分融入“随手画”当中,所以“随手画”也能充分体现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教师把“随手画”融入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并适当进行引导和帮助,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思维。

一、“随手画”的基本特征

(一)随意性特征

小学生乱涂乱画的随意性正是“随手画”这一绘画形式的初级特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绘画思维都是非常稚嫩的,因此他们的“随手画”内容以所见、所想为主,几乎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能直接反映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看法。“随手画”就是在学生随意性的活动中进行的,虽然绘画内容和绘画结构不完整,但是能从根本上展现出小学生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的性格。“随手画”这种无意识的随意性的绘画形式,直接冲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约束,给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轻松的绘画空间和创作氛围,使学生能更好地抒发内心情感。

(二)差异性特征

升入小学阶段之后,学生的绘画行为除了随意性,还开始展现出个性化差异,这个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意识,所以在绘画方面渐渐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绘画内容、绘画技巧、颜色填充等有所不同,再加上每个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个体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有的学生画风奔放,他们喜欢作品表现得更为鲜明热烈;有的学生画风委婉,注重对画中细节进行临摹等。所以教师可以发现的是,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能直接彰显出不同的个性。

(三)真实性特征

“随手画”的特征不仅包含随意性和差异性,真实性也是“随手画”的一大特点。小学生在进行“随手画”的过程中,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在表达和释放他们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和隐蔽的情绪。因为小学生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与成年人相差较大,对于脑海中的事物很难准确说出来、写下来或画出来,只能根据脑海中模糊的造型在“随手画”中塑造它们的特征,进而充分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随手画”能展露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体现出真实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但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特征的重要性,在学生“随手画”的过程中,教师经常加以干扰,导致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完成绘画作品。所以美术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创作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随手画”中表露真实情感,发挥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当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使自己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往往忽视了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将“随手画”融入美术教学之后,学生的想象力能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直接突破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勇敢创作、大胆表达,开拓了学生创作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随手画”的教育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随手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情感用“随手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进行适当点评,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随手画”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需求,学生能自主发现美、感受美,逐渐形成审美意识,进而增强“随手画”的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性格特征,他们无论是求知欲还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都处于非常强烈的阶段。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随手画”内容,能帮助小学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既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还能达到美术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绘画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项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在“随手画”中发挥自身的各项能力,从而激发出创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创作时,教师一般不会增加太多的外界干扰,保证学生的思路能一直放在创作绘画作品上,并及时帮助小学生整合思路,引导他们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随手画”作品的创作,有利于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要“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美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教育,学生的“随手画”是学生自主表现心中所感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创作的快乐,享受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美妙过程。

学习要回归生活本质,“随手画”可以让学生回归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二年级《变了样》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爬上高山,让学生俯视大地,看家乡的变化,看远处整齐的房屋与树林,看穿梭的车流与熙熙攘攘的人群。再结合老照片中的平房、低矮的房屋、泥泞不堪的道路,用强烈的视觉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真切感受家乡的变化,对美丽的家乡产生自豪感与归属感,从而萌发“随手画”的欲望,动手画下现在的家乡,提高了动手能力。

美术是一种审美活动,学生所表达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美,发现大自然中的色彩美、建筑物的线条美、蝴蝶的对称美等,鼓励学生勇于拿起笔,在有创作冲动、灵感迸发的时候“随手画”,将内心的真情实感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提高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于身边变化的事物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教师促进学生“随手画”,用艺术的手段表现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随手画”的策略分析

(一)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入“随手画”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抒发内心情感,将其自主、积极融入“随手画”过程当中,在过程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思路和绘画风格。要有效进行“随手画”教学,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教师要加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们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以此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爱好有深入了解,保证教学时能够打开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此外,在将“随手画”融入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动的、便于理解的优秀“随手画”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课堂参与程度,保证学生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认真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表现能力,同时积累“随手画”素材,在“随手画”活动中能根据多媒体呈现出的内容加以借鉴,加上自身的想法不断丰富绘画风格和内容,从而更加深刻感受到绘画的内涵以及情感。对于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将“随手画”融入美术课堂中是非常符合他们的天性的,能自然而然地激发他们内在的绘画潜力和学习动力,发挥他们的创作个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

(二)加强互动交流

还是以《变了样》美术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进行新旧对比,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家乡的变化。有些学生家中翻盖了新房,住上了高楼,他们结合这些变化谈感受。有的学生家里种地,说以前的田地都不规整,东一块西一块的,以人工种植为主,现在的田地都承包给种田大户,土地合理规划,全都是机械化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种田效率,庄稼增收等。学生们结合自身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讲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为进一步进行“随手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会存在個性化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开展“随手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这一点,要加强与不同学生的个性化互动,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绘画思路差不多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当中,以便实现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再根据小学生不同的生活认知,设计不同的“随手画”主题。比如设计“我的家乡”“我的童年”等主题。这种主题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生活认知,而且对色彩运用和绘画模式没有很高的要求和局限性。教师可以让小组共同创作,创作结束之后拿到讲台上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投票,看看哪个小组画得最好,并将小组合作作品贴在班级的宣传栏或者展示墙上,让学生课后互相交流。

(三)释放垃圾情绪

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的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释放垃圾情绪,不让垃圾情绪影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而“随手画”正是学生释放垃圾情绪最好的手段之一,能帮助学生调节好情绪,振作精神,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比如班上的明明小朋友最近因为父母正在闹离婚,心情很压抑,无法集中精神听课,做事情总是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习与生活。教师开导他,提醒他用“随手画”的方法,将心中的郁闷情绪抒发出来。明明在纸上随手画了乌鸦、雾沉沉的天空、灰暗的大地,阳光在云缝里闪闪烁烁。经过一番宣泄,明明明显恢复了精神,他甩甩脑袋,振作起来,终于能集中注意力继续听讲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随手画”的创作活动排解心中烦恼,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而逐渐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随手画”是学生自主性的表达行为,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活动,体现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增强。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有样学样地模仿,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利于学生释放负面情绪。而“随手画”是学生灵感迸发的表现,是学生感悟的外在表现,学生在创作中既能排解不良情绪,激发对生活的热情,也能享受到创作的乐趣,获得心灵的慰藉。

(四)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师要想保证“随手画”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丰富现有的美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作为出发点,例如将文具、书包、衣服、帽子等加入“随手画”素材中,让学生进行创作。也可以让学生们带着纸和笔,走在校园中,在纸上画出观察到的景物。有的学生在房檐处或树枝上看到了小鸟在鸟窝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窝里的小鸟都是小鸟宝宝,如果下雨或者刮风,鸟窝可能会被破坏,你们能画出一个牢固的小鸟窝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线条填充鸟窝,并自我创新,画出更加牢固的鸟窝,提升“随手画”的能力。

结语

总之,将“随手画”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满足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对美和世界的感知,并让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佳慧.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50.

[2]高斌峰.互动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1261.

[3]花蕾.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4(01):34.

[4]刘敏.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58.

[5]穆妍.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学园,2015(13):141.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小学美术教学兴趣培养的策略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