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真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求,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当前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而英语绘本作为一种课外资源,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传递生动有趣且蕴含育人价值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如何融合绘本与主教材来培育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提高教学实效性,亟待解决。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阐述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必要性、融合的原则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教材;英语绘本;阅读素养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如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仅关系着个人终身发展,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增強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然而,仅仅依靠使用现行的英语教材进行教学,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绘本则以丰富有趣的图文讲述故事来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材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主教材,融合相匹配的绘本,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阅读素养之花在学生身上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一、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必要性
1.小学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目前,笔者所在的市区使用的PEP小学英语教材的共八册,11个话题,涉及话题比较贴切学生生活,学生能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形成相应的语言能力。但是,现行的英语教材鉴于英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同时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内容呈现的系统性,教材内容相对浅薄,主要以简短的对话和短文为主,缺少更全面、更生动鲜活的阅读材料,学生从中难以得到完整的阅读体验,教师很难进行更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活动。另外,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阅读能力的培养及阅读品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充足的语言输入。现有英语课本提供的阅读量少,输入不足,无法提供充足的输入来培养扎实的阅读能力和形成持续发展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相比之下,绘本则通过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绘画来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这些故事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和思维与想象空间,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主教材阅读文信息不完整,内容空洞,语言情境不真实,语言输入品质不足等缺陷。例如,笔者若仅仅是带领学生学习PEP四年级上册U4 My home B Let's learn的教材内容(见图1),学生仅仅是掌握了sofa, phone, fridge, table,key等词汇及能够运用Where is/are…? It is…/They are…的句型来询问并回答物体所在的位置。这些知识虽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贴合,但是无法引起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从整个单元My home——“家”的视角实现主题意义的提升。为此,笔者融合了《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册“A Quiet House”(见图2)进行教学。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完教材内容,通过“Now, we have known about Zhang Peng's house, how about this house?”进行过渡,接着带领学生解读封面,并通过问题Why is “A Quiet House”?这一矛盾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笔者带领学生分三个情景进行学习,通过两个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quiet/noisy?”“happy/ unhappy?”并带出一系列小问题(where,what,how,why)。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不断建构绘本框架,最后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Which house do you like? 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感悟出主题:The house with family is the best. We should love and respect our family and try to share our happiness with them.”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绘本丰富的语言和语境,有趣的故事情节,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物品的摆放位置和家庭日常用品的词汇,如,under the bed, behind the study door, phone等,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了他们对于单元主题“Home”的思考,很好地体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
2.小学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现有小学英语教材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出来的一个范例,适应性虽广,但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学习教材,能保证完成英语课程的基础要求,但现实中学生性格各异,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不一。在信息技术相当发达的时代,很多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吸收知识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仅仅学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学会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学习资源,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给每个单元补充与主题或内容相关的英语绘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PEP三年级上册U2 Colours A Let's learn(见图3)时,教材主题为colours,核心词汇是red、yellow、green、和blue等,核心句型是I see…鉴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接触了颜色和动物的学习,笔者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补充了 Eric Carle的经典英语绘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见图4)的学习。绘本本身丰富的图片信息,如可爱的动物形象,明快丰富的颜色等,搭配重复循环、朗朗上口的语言:…, what do you see? I see a…looking at me,加上英语绘本配套资源的多样性,包括绘本歌曲、原版朗读、动画、节奏明快的chant等,让笔者可以用有别于课本知识学习相对固定和刻板的方式,用多感官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绘本。62A54B3B-1A37-4B1E-8B77-8E17A9659B00
在设置课后作业时更是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梯度的课后作业,实现作业分层:会唱歌的学生演唱绘本歌曲,善朗读的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朗读绘本,语言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关键词和思维导图来复述绘本故事,综合素养高的学生模仿创编新绘本,录制介绍视频展示作品。通过绘本与教材的融合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能力学习,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学习、演绎英语绘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内化了知识的学习,又提升了综合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
3.小学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融合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方面,这四大版块是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的。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新时代教育的育人目标。为了实现这目标,单靠一本主教材难以实现,融入绘本到教学中则恰是明智之舉。这主要体现在绘本以其丰富的跨国文化,多角度的文本主题,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到更多的事物,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更能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认知与思考。同时,融合绘本更会让情感教育价值更为突出,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主教材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使情感态度目标更能落实到位。
以 PEP 四年级下册 Unit 6 Shopping B.Let's talk(见图5)为例,本课时的知识点包括“Can I help you?”“How do you like this…? It's…”和“ How much is it/are they? It's…They are…”等购物用语。为了拓宽语言情境和巩固知识,笔者融合了《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下 Sara's Medicine(见图6)进行教学。在学习完主教材的内容后,笔者通过语言导入:Sarah and her mother go shopping today. Here is also a shopping story for you. 绘本 Sara's Medicine的阅读教学。这个绘本的核心句型“Can I help you?”在绘本的不同场所里反复出现,这能让学生更明确 Can I help you?的语用功能。同时,这个绘本还拓展了不同购物场所的名称及在这些场所里可以买到的物品等。笔者更深挖文本让学生可以从绘本里获取一些隐含的信息,例如,外国人在购物前常常会列好购物清单等,并在这节课的最后设计了开放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Mr.Dunn?让学生思考和感悟乐于助人的重要性。通过英语绘本与教材的融合学习,学生在更多样的语境中,积累了更丰富的语言知识,提升了语用能力。同时,教师能通过绘本中隐含的信息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更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文化品格。
二、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原则
根据小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发展规律和教材的设计特点,绘本与教材有效融合应遵循:话题贴合、语言契合和能力吻合这三个原则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呈螺旋上升式,从而更好地给予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1.话题贴合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学校与日常生活等 30 多个话题,绘本与教材融合首先应该基于话题优先原则,选择与教材话题贴合度高的绘本,拓展阅读,呈现话题理解基础上的主题意义提升。
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PEP三至六年级的话题,以便更好地与绘本进行融合。梳理如下:
上图是PEP教材各册各单元的主题,从表中可发现,PEP教材涉及的话题较多,呈现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颜色相同的为相同或相似话题。对此,我们在进行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时,要首先选取与主教材话题贴合的绘本进行教学。因为熟系的话题语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6 Work quietly!为例(见图7),本单元的话题为rules,其主题为学会遵守规则,做个文明公民,这一话题和主题与学生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但是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感悟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做到遵守规则难度较大。为此,结合本单元主题,笔者选取了《攀登英语系列分级阅读第五级》中的故事“There Should Be Some Rules”(见图8)进行独立外挂式绘本教学。绘本主要讲述了主人公Ben因为上课开小差被教师批评了,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他许愿:“让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规则!”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此时的Ben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也没有规则在他身边。然而,Ben有了在教室、电影院、动物园等地方因为没有规则的糟糕经历后,才发现没有规则约束的世界简直是一场灾难。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有规则和无规则时做出的行为以及内心感受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感悟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规则是获得自由的保障,要学会遵守规则。通过绘本的学习,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单元话题rules的认知,又实现了单元主题意义的提升。
2.语言契合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教材是本,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其掌握语言功能。因此,在进行教材与绘本融合时,教师必须明确主教材的语言知识是绘本阅读的基础,绘本阅读应是主教材语言知识的补充和强化。根据克拉申“输入假说”,可理解性输入是“i+1”原则,教材语言的难度可以看成“i”,选择语言难度略高、有适当拓展内容的绘本“1”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发展内部语言系统。所以,教师必须对照主教材的目标语言,选取的绘本必须与主教材的语言契合且略有所拓展的绘本来进行主教材与绘本的融合。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4 We love animals B Let's learn为例(见图9)。本课时的核心词汇为panda, monkey,elephant,tiger,bird等,核心句型为What's that? It's a…鉴于主教材版面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句型,学生仅仅能通过学习明白此句型的交际功能,但是这一课时的内容缺乏语境,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核心素养指向要求。为此,笔者在本课时学习完了主教材的目标语言后,融合了《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Tiger Is Coming”(见图10)进行教学。绘本的目标词汇是tiger,cat,bird,dog,monkey,fox,panda,giraffe,rat,zebra等,与主教材的目标词汇相匹配,同时还拓展了一些动物的单词,此外本课时的绘本还拓展了句型They hide beside/behind…62A54B3B-1A37-4B1E-8B77-8E17A9659B00
这一句型,虽然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但是学生在本单元第二课时中已经学习了Look at the…, it is on/ in/ under…的句型。因此,绘本可以达到“i+1”的语言输入和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强化主教材的语言知识,又可以获得新的语言习得。
3.能力吻合
绘本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情感能力,通过教材和绘本融合教学,形成学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心智更健康快乐地成长。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及认知特点不尽相同。具体体现在注意力、兴趣点、思维逻辑和记忆等方面。(下转第15版)(上接第14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养成等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颜色吸引,绘画精美,内容句式简单易懂,音频节奏韵律强的绘本。中高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经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情节丰富、逻辑性强和寓意深刻的绘本。以PEP五年级上册U1 What's he like?(见图11)为例,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人物性格特点,为此可以匹配绘本Sometimes Mum is Silly(妈妈有时也淘气)(见图12)。在家庭生活中,作者一改对妈妈的描述,从生活的不同角度和细节讲述Mum is silly,教师通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表述妈妈淘气的地方有哪些,为什么会淘气?引导学生思考,梳理故事情节,关注主人公情感变化等。这样不仅达到了教材教学目标,巩固和拓展了主教材的语言知识,且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人文价值情感都能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基于提升阅读素养的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學实践
(一)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途径
在选择绘本时,我们主要会遵循话题贴合、语言契合、能力吻合这三大原则。但不同的绘本应该在教学中怎样和主教材进行融合,绘本是应该和主教材融合为一课时?还是放在单元的最后一课时作为一节复习课呢?这些问题,教师应根据本校的课时和学生的学情进行选择和调整。戈向红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出:绘本与主教材的融合途径主要有互补式、外挂式和整合式三种。笔者鉴于我校的课时一周只有3节英语正课及学生缺乏系统的绘本学习基础,主要在教学中采用互补式的融合途径:主教材与绘本合为一课时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英语课时不足的问题。
而互补式的主要教学模式又分为:主教材+绘本、主教材+绘本+主教材和绘本+主教材三种。即绘本应该放在课时学习的前、中、后的问题。绘本放在课时学习的哪个位置,应该系统分析教材和绘本的内在联系:若绘本内容和教材内容类似,并且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缺少具体的语境,则可以采用绘本+主教材的模式;若教材具有一定的语境,而绘本内容既能与主教材的目标语言贴合又具有拓展性,则可以采取主教材+绘本的模式;若绘本内容和主教材主题和语境都一致,则建议可以采用主教材+绘本+主教材的模式。
(二)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具体案例
基于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主教材与绘本教学的融合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同时,应重视给予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课前应充分解读教材和绘本内容,寻找其内在关联,课中应通过大问题带动小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理解和感悟文本,课后应重视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活动来帮助学生学生拓宽语言学习的宽度,给予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接下来,笔者将以PEP三年级上册U1 Hello B Let's learn(见图13)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一级上册My Noisy Schoolbag(见图14)为例,从教师自学——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1.教师自学——深度解读教材与绘本,创设融合条件
在进行融合教学前,教师应充分解读主教材和绘本的主题、语言知识等,看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勾连,以积极创设融合条件。本课时的教材内容话题为school life (学校生活),目标语言为文具类单词:bag、pen、pencil box、box等,教材语境为粗心的Zoom在上学路上因为没有拉上书包,文具都掉在了地方,这个情景刚好被聪明的Zip看见了,通过这个情境传递出我们要学会整理好自己的文具用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绘本的话题也是school life,目标语言主要是:schoolbag、crayon、pencil case、pen、ruler、over there等,与主教材语言知识匹配。绘本内容主要讲述了有一天,小熊Tom背着新书包去上学,当他来到学校,放下书包时,他的新书包里发出了奇怪的声音。老师让Tom打开书包,书包里有书、蜡笔和笔袋,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但是Tom的笔袋大大的。过了一会儿,Tom的同学又让Tom打开了笔袋,里面有铅笔、一把尺子和一个削笔刀。突然,一只小松鼠从他的笔袋里跳了出来。小松鼠把Tom的铅笔都嗑坏了,但是Tom却开玩笑说,它是一个非常棒的削笔刀。通过这个故事既传达出了要整理好文具用品的主题,还传递出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小意外的主题意义。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课堂教学——读前学习主教材、读中理解绘本、读后走出文本
鉴于上述提到的教材分析,笔者采用了“主教材+绘本”的互补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读前活动和主教材的教学合而为一,读中学习绘本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思维过程,读后则是走出文本,讨论对人物的观感,感悟文本价值,并联系学生现实进行讨论,具体如下:
(1)读前活动:学习主教材知识,激活学生旧知,引起学生阅读期待
本节课的读前活动主要以围绕主教材的学习为主,以A部分的Let's chant作为复习旧知,接着呈现主教材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单词,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注重单词的音、形、义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主要教学流程如下:62A54B3B-1A37-4B1E-8B77-8E17A9659B00
①以A Let's chant的内容进行复习旧知:I have a/ an...
②呈现主教材课时语境:Now Zoom put all his school things in the bag. He is going to school now. But what happened? What's falling?
③ Listen and tick:What else is falling?
④ Read, match and say.
⑤Talk about Zoom's schoolbag
(2)读中活动:大问题带动小问题,提取文本信息,梳理思维过程
本节课以schoolbag为切入口进行过渡到绘本的学习,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封面,关注绘本的作者、插图者、标题及图画,利用好标题和图画进行适当猜测文本内容,培养好学生的文本意识。进入文本后,要通过大问题带动小问题的方式进行语篇解构,本节课的大问题则是:Whose schoolbag is it? What's in the schoolbag? How is it?,主要通过两个场景:in the schoolbag和in the pencil case来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梳理绘本框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流程如下:
①Read the cover(title、writer、illustrator)and guess schoolbag is it?
②Listen to the tape of P1-P2 and find out whose schoolbag?
T: Yes, it's Tom's schoolbag. And we can hear there is some noise in the schoolbag? What made the noise? Let's find out together.
③Read P4-P5, circle the things in the schoolbag and try to describe them
④Read P8-P9, circle the things in the schoolbag and try to descrilbe them.
⑤Read and think: What is that noise?
⑥View and think: Does Tom like the squirrel?
(2)讀后活动:走出文本,联系现实
每一个好的绘本故事都蕴含着某个深刻的道理,在润物细无声的故事中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绘本的人文价值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培养,这对于主教材来讲是一种质的提升。因此,在读后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通过评价主人公的行为来感悟出所蕴含的道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假设猜想,或者结合绘本的话题进行谈论自己的现实生活。本节课的课后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①Think and say:Do you like Tom in the story?
② Think and say:If you were Tom ,will you be happy or angry? Why?
③ Let's compare Zoom's schoolbag with Tom's school bag.
④ Talk about your schoolbag.
3.课后活动——搭建多样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正如王蔷教授说:“英语绘本阅读是是儿童习得语言的最佳途径,也是儿童体验不同文化、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发展多元思维的窗口和平台。”绘本阅读教学填补了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缺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活动,这是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我们的课堂绘本教学中远远不能够满足具有表演欲、富有心好奇心特点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活动,来搭建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每当学生完成了一个绘本阅读后,教师可以让思维能力好的学生制作一份reading log或者读后导图的形式来让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可视化。也可以让表演欲强的学生一个小组的形式去表演绘本剧或者读者剧场的形式,来让学生通过表演或者说英语的形式来收获更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我们更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后活动给予鼓励性评价,使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在主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融入合适的绘本进行学习,既可以弥补主教材存在的不足,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语言输入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选取合适的绘本和教学模式与主教材进行融合教学,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能采取多样化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培养阅读习惯,从而促使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丽宁.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模式探究[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1(10).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刘 勇62A54B3B-1A37-4B1E-8B77-8E17A9659B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