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2022-04-19 09:08王淑珍
考试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审美素养诗歌鉴赏

摘 要:诗歌鉴赏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开展以来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许多千古流传的优美诗歌。诗歌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考语文更是少不了诗歌鉴赏板块,诗歌审美素养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文章首先分析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现状,其次提出普遍存在的诗歌鉴赏教学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及建议,以此为教师和学生提高诗歌教学和鉴赏能力而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1-0045-04

一、 引言

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题材,古典诗歌在我国教育中承载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从教育层面来看,全面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既是满足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学生个人文化素质的重要部分。古人在诗歌中凝练的气度、学道、价值观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起到积极影响。因此,如何提升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来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个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面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负责教授高考班的老师也不例外,同样和学生成败“在此一役”。高考阶段的诗歌鉴赏教学还处于过去沉闷无趣的状态,试题主观性较强,尤其是诗歌鉴赏板块。此外,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部分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老师们对学生在这一板块的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并不重视。

部分语文教师自身鉴赏能力也有待提高,国学素养的不足让老师们在传道授业时只能照本宣科,沦为语文书本、参考答案的搬运工,只会照着念,却无法更好地解答学生的提问,无法给予学生更深层次、更具发散性的知识引导。

(二)学生学习方面

目前,在我国各地中学的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这一模块的学习有着很大程度的反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反感可能来自老师缺乏良好引导、极少运用有趣的生活案例的教学方法,对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的钻研和努力不够。此外,学生自身也对极具发散性、不确定性、主观性的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面临高考的紧张环境下,能够快速提分的科目便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首选复习对象。

小学、中学没有积累诗歌鉴赏习惯的学生,让他们在高中尤其是高三如此紧张的阶段再去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显得格外困难,难以实現,综合各方面状况,可知高考文学诗歌鉴赏教学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学生学习热情不够,教师教学重视不够,因此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

三、 诗歌鉴赏教学的问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题型和内容都具有变化快、难把握的特点,学生得分一直普遍处于偏低的状态,这导致学生偏向放弃这部分的提升而转战其他。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在学生能力培养和提升方面忽略了古典诗歌板块。中小学语文的学习铺垫不够,高中阶段学习又注重应试的目的,更加忽略对学生诗歌鉴赏审美能力的关注及培养。

(一)古典诗歌理解能力培养不够

多数学生都对古典诗歌内容和含义理解不了,他们常常上课一听就会,但遇到新题又开始不知所措,不知从何下手分析,对诗歌鉴赏缺少系统的思路和方法。究其原因便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对于学生古典诗歌鉴赏理解能力的培养,甚至有些老师自己也存在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切入的情况,面对参考答案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对于学生教授效果。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为师者自身有足够渊博的知识储备,足够通透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可有能力培养学生诗歌鉴赏、文化审美的能力。

(二)高中阶段诗歌鉴赏审美能力不足

高中阶段的诗歌鉴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储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的鉴赏能力,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审美鉴赏能力需要长期培养、潜移默化的学习运用,高中阶段的诗歌鉴赏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在这些方面得到的培养也不足。家长不懂、老师不教便是根本问题。

除了少部分注重古文学能力培养或者家庭教育环境较好的高知家长,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培养孩子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尽管对古诗歌有接触,也只是停留在记忆、背诵的浅层学习。此外学校老师对于教学安排中存在对诗歌鉴赏长期不够重视的问题,也会导致学生缺少这一块的知识摄入和能力提升,高中阶段的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都是以成绩为导向的普遍现象,更是让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少。

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在面临各种问题之下,如何提升高考生诗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科目高考成绩的出路研究显然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采用认真细致的诗词拆解教学方法及宏观分析近些年的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考情两个层面入手,为学生打好基础、把握出题方向,为高考之路打好坚实之战。

(一)从字词到整体全面拆解再整合鉴赏

笔者认为,读透教材是语文老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之前的必经之路。高三阶段的学生,面对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时,他们要解题就必须先学会理解诗歌,读懂诗歌表达的真正含义。通常情况来说,读不懂诗歌的学生在解题时就像盲人摸象,不知全貌。因此,在老师针对诗歌鉴赏教学时,应当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创造性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们养成在面对诗歌鉴赏题型时能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思考、探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语文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可以展开更多的发散性理解、多角度理解,应该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把语文教学的个性表现出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因材施教,在更大程度上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这要求老师们不能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深化和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努力让语文学习、古典诗歌鉴赏成为多数学生能够普遍拥有的艺术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诗歌整体的特点,分析具体某一首诗歌时来对诗词进行拆解,在细节上逐字逐句地分析释义,首先理解诗歌的表意;在解释清楚全部词句以后再从整体去引导学生领会、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次从整体上抓住诗歌的主要特点,在教学分析时就能掌握大致的方向,如此尽管学生在解题时会有些词汇或者句子难以理解,但能够保证思考方向是对的,这就避免了发生答案跑题的尴尬情况。比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大体的分析框架:一方面,可以从体裁入手,分辨当下内容究竟是古诗还是宋詞、曲;另一方面,从题材上来看是边塞诗、咏物诗、怀史诗,还是其他的经典题材。比如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展现其经典流传的特点和象征物;边塞诗的特点往往是表现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决心,抑或是壮志未酬的人生感慨;怀史诗的特点,主要是以描述古代历史人物为主,借以抒发作者对人对事的个人观点,他们或是讽刺历史事件,或是感叹命运捉弄,或是点评朝代更替。做好这一步,便能从整体上把握住诗歌传达的主题思想和主要精神,保证诗歌鉴赏的良好成果。

(二)把握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情

针对高考生的语文诗歌鉴赏题解题能力,老师们还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研读、分析历年某省甚至是全国语文高考试卷中对于诗歌鉴赏题型的变化和不变之处。众所周知,从当下情况来看,高中语文试卷的诗歌鉴赏题型文本较为复杂且含义深刻,对于部分诗歌鉴赏能力不够的考生来说难度较大,无法准确分析答题,这对学生在汉语言词句的素材积累方面很具考验性。

高三的时间对每个科目的分配相当紧凑和紧张,他们根本无法自己实现对于历年考题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前备讲时花费时间和精力,为学生们总结题型,归纳整理,在复杂烦琐的历年真题中把握出题规律;同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积累语文中国学内容的素材学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对古文诗歌的熟识度。

针对学生缺乏足够时间来分析题型的问题教学难点,教师先自己分析主要诗歌题型,归纳考试重点内容,再在课堂上分享给所有的学生,在班级整体成绩上提高诗歌鉴赏答题正确率。具体来说,语文老师们在研究高考试题时,可以从题型“怎样考”入手,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地从往年的诗歌鉴赏题中收集整理开始,归类好诗歌鉴赏的主要考点,再将总结分析的成果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之中,通过专门的诗歌鉴赏课来集中学生的思考范围。

考题分析的范围可以是近十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出题方向,以此来达到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诗歌赏析练习策略的目的和最终效果,再对掌握得不好、解题不理想的部分同学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在应试答题技巧方面有效提高学生的短期鉴赏能力,以获取较理想的语文高考成绩。

(三)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首古诗的创作都体现了诗人的真实感受,除了欣喜、伤悲、怀念等心境以外,还可能抒发了作者对未来前途的坚定信念或是仕途上的不如意。因此,学生只有对作者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对诗歌背后涉及的丰富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精髓,从而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

以苏轼为例,要想深刻体会并理解苏轼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及蕴含的思想情感,应从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入手。众所周知,苏轼是一名博学多才、拥有雄伟抱负的伟大作家,为人高风亮节,有高尚的品格,但也由于性格过于正直,在仕途中常常碰壁。在此背景下,苏轼的诗歌中往往呈现出想法不被人理解、才华没有受到重用的失意感,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对生活的反思等主题。

如果学生们熟悉这种经历和苏轼的思想,当接触到相关诗歌时,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规律性的认知,同时结合作者的经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很容易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拥有明确清晰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及欣赏能力。

例如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文章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与学习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清楚知道这篇文章是在作者被贬两年之后,在面对赤壁风景时创作而成的。带着这种思想进行诗歌鉴赏学习时,学生自然会对文中出现的事物赋予新的含义。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通过赤壁风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在面对赤壁这一景象时,作者会产生如此多的感慨?这与作者的经历有着怎样的关系?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将作者的仕途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面对赤壁时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并表达了对其的尊崇与怀念,同时将自身的处境作为对照,意识到最大的障碍,展现了作者对人世坎坷、仕途不顺的无限感慨。

通过这样的鉴赏形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站在历史角度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为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能力

在学习及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诗歌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意象或者是风景来抒发作者的复杂情感与伟大思想的。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诗歌作品中的风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学生只有在产生一定程度的感知共鸣以后,才能对诗歌内容有更好的把握。

例如在进行《蜀道难》这篇文章的学习时,只通过单一的文字介绍,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到蜀道的绮丽惊险与磅礴的气势。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及音视频功能,将蜀道的风景予以情景再现,使学生从生动的画面上与流动的视频中直观体会到诗中描绘的雄伟景观,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视频中插入智能语音功能,采用旁白的形式,对相关景色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良好的朗读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学习的重要部分,朗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将其与多媒体中的专业朗读作为对比,利用智能评价系统对学生的朗读表现做出评分,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水平有直观的了解。之后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养成科学正确的朗读技巧之后,提升对诗歌的感知及鉴赏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三学生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该被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语文诗歌鉴赏内容的教学时,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审美鉴赏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的细心观察和分析,充分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注重在教学时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将更多的发言机会、思考机会给学生,明确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辅助意义。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们在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归纳中将做题经验积累到自己的知识宝袋之中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赏析诗歌的技巧、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培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体会获得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周光远.浅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才智,2020(3):127.

[2]李秀治.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40-41.

[3]唐永顼.高考背景下诗歌鉴赏教学问题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8(28):20-21.

[4]罗伟.诗歌鉴赏教学的问题与方法[J].中学语文,2018(9):26-27.

[5]李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5):70.

[6]魏雪瑞.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7]陈秀芳.把好命题脉 开出有效方: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趋向及教学有效性探析[J].考试周刊,2019(56).

[8]聂建齐.安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思考及备考指导[J].学语文,2012(6).

[9]伍伟丰.浅析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J].课外语文,2018(27).

[10]赵静宇,张开.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现存问题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1).

作者简介:王淑珍(1969~),女,汉族,宁夏银川人,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汉语言。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审美素养诗歌鉴赏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