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摘 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将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必考内容。纵观近三年的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只考小说,小说阅读就成了文学类文本备考的重中之重。小说阅读备考,如果能紧抓小说的文体特征,重视整体感知,那么,提升解题能力就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备考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将以往“二选一”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必考内容。这种改动,对于复习迎考的高三师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众所周知,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而审美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但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高考是“指挥棒”,以往高考,由于文学类文本是选考,这种难以“速成”的能力,就被忽略,无论是社会、家长还是师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积累,历年高考选考“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在高三备考的时候,基本放弃“文学类文本”的复习,高三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底子很薄。
面对如此薄弱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起点,高三怎么备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考纲》的要求。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是这样表述的:“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同时,《考纲》从“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次,我们可以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考点为例,来分析一下近三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文本类型稳定。所选的文本都是小说,以微型和短篇为主;文本材料中外均有,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
二是考查的角度稳定。命题的设置没有超出《考纲》范围,即紧紧围绕小说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命题,高频考点包括分析或探究“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和“主要表现手法”,其中“人物形象”是必考点。命题点明确、具体:第(1)小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兼顾局部和整体、情节与主题;第(2)、第(3)小题考查分析综合或鉴赏评价;第(4)小题考查探究。
三是题型和分值稳定。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25分,其中选择题5分,探究题8分,中间两题各6分。
2017年的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否考小说?是否如此命题?这不需要去猜测。但眼前的高三备考,重视小说的文本阅读是当务之急。
小说阅读怎样备考?
根据高考的命题情况,笔者以为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抓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整体感知。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它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叙事的人称、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叙述方式、表达方式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作用等。
从小说的这个文体特征出发,整体感知须落实以下五点:
一、理清情节,把握结构
小说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的结构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包含线索、情节结构模式、情节安排的技巧等。因而结构大于情节,但我们通常把这两个概念并称为情节结构。
在小说中,人物和主题是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结构是外显的,因而,把握结构、理清情节,由外而内、从易到难是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近三年的高考命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与情节结构关系密切,比如2015年的第(2)小题,就是情节结构赏析题,因而关注情节结构是鉴赏小说、提升答题效果的首要环节。
小说的线索有单线、双线和辐射线等;小说的情节结构有“基本模式”和“特殊模式”,基本模式主要包含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特殊模式又分“一波三折式”“欧·亨利式”“延迟式”“意识流式”等。
关注线索,梳理情节,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再按基本模式或特殊模式归纳层次,如此,小说的结构就清楚了。这是解答试题的重要方法。
二、依据情节,分析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又一重要因素,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的必考点。人物形象的刻画除了举止言行的描写外,还将在情节的发展中得到丰满。
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有整体分析概括题,如2014年的第(2)小题、2015年的第(3)小题,也有局部分析概括题,如2015年的第(4)小题。
无论是整体分析概括还是局部分析概括,除了从举止言行的描写中概括外,还需要联系情节来把握。情节是人物的性格史,结合情节分析,既能获得整体感知,又能加深阅读印象,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答题提供便捷。
三、关注环境,明确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小说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弄清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近三年的全国课标卷中,没有出现有关环境描写的试题,但整体阅读时,仍然要提醒学生关注环境描写。
四、整合提炼,概括主题
与小说主题有关的命题通常设在选择题中或第(4)小题处,比如2016年的第(1)小题,设置了三个与主题有关的选项:“B. 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C.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D. 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同时,第(4)小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也与把握主题有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小说的主题含蓄、隐晦,必须通过情节的展开、人物和环境的描写表现出来。如果阅读小说时,对于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的作用有了以上的分析思考,那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大体就能水到渠成了。
五、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可考的内容很多,涉及叙事人称、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小说的表达技巧是小说具有恒久魅力的要素,一篇成功的小说,首先就要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在高考卷中,小说的表达技巧是命题的重点,或在选择题中出现,或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角度有两个,一是整体上赏析,二是局部赏析。就考题设置来看,以局部赏析为主,设题切口小,考查的指向性明确,如2016年的第(3)题,就是一道局部赏析题,解答时需要联系情节、人物和主题,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
总之,小说备考如果能重视整体感知、以文体特征为抓手,对于文学鉴赏底子薄弱的高三学生来说,有事半功倍之效,不失为“速成”之法。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