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刘姜涛 康柳燕
中点问题在中学阶段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中点密切相关的线段[1]主要有两种:中位线和中线.这两个知识点贯穿整个初中几何,题目难度往往较大,学生解题没有方向.为此,笔者总结了7类有关中点的基本图形及做题方法,以供参考.
7类有关中点的基本图形及做题方法总结如表1:
表1
中位线一般出现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图形中,中线则在三角形的题型中经常使用,所以无论是分析图形还是构造辅助线,这两种线段都是我们的重要解题工具.下面展示这两者在具体图形中的妙用.
图中出现角平分线和一个直角,可以考虑构造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中点,再连接其它中点得中位线.
图1
略证:延长BE交AC于点D.
AB=AD,BE=DE(三线合一),
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是动点问题的基本思路,要确定动点的轨迹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重要点、起点、终点,其中中点是常用解题工具[2].
基本图形2:如图2,已知P为线段AB上的动点,以AP,BP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P和等边三角形PDB,G为CD中点.求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点G移动路径的长.
图2
略解:延长AC,BD交于点H.
当点P在点A时,CD=AH;当点P在点B时,CD=BH.
∵四边形CHDP是平行四边形,
∴CD与PH互相平分.
∴点G为PH中点.
三角形中出现中点,作中位线是常用的辅助线作法之一.
基本图形3:已知点D为线段AB的中点,DE平分△ABC的周长,求线段DE的长度.
方法1提示:如图3,取三角形另一边的中点,连接两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图3
略解:在BC上取中点H,连DH.
根据△EHD中的线段关系求DE.
方法2提示:如图4,将已有线段视作中位线,构造新的三角形.
图4
略解:倍长BE至点H,连AH.
求出AH的长度(三角形线段关系).
除了三角形,在四边形中也经常需要用到中位线这种辅助线,解题时需要利用中位线进行线段关系的转化.
基本图形4:如图5,已知E为AB的中点,F为CD的中点,寻求EF与AC,BD的关系.
图5
提示:取另一边的中点,分别连接得到两条中位线.
略解:在BC上取中点H,连接HE,HF.
基本图形5:如图6,已知E为AB的中点,点F为CD的中点,寻求EF与AD,BC的关系.
图6
提示:在对角线上取中点.
略解:连AC,取AC的中点H,连EH,FH.
若四边形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将中点连接形成的线段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考虑.
基本图形6:如图7,已知点E,F,G,H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图7
略证:连AC(或BD) .
由HG(中位线) ,
得HG∥EF,HG=EF.
因此,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中点出现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时,要注意运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性质.
基本图形7:如图8,已知AC⊥AB,DC⊥BD,H为BC的中点,求证:∠AHD=2∠ABD.
图8
提示:公共斜边取中点.
略证:AH=BH=CH=DH.
∠ABD=y-x,
∠AHD=∠AHC-∠DHC=2y-2x
=2(y-x)=2∠ABD.
基本图形8:如图9,已知AC⊥AB,DC⊥BD,H为BC的中点,求证:∠AHD=2∠ABD.
图9
提示:公共斜边取中点.
略证:AH=BH=CH=DH.
∠ABD=x+y,
∠AHD=∠AHC+∠DHC=2x+2y
=2(x+y)=2∠ABD.
若复杂图形中有一条线段AB及过AB中点C的另一条线段DC,且满足AC=BC=DC,对于这样的“T”字形,常考虑利用中位线,反过来构造三角形.
基本图形9:如图10,C为AB的中点,连接端点A,D并倍长,构造出以CD为中位线的三角形;
图10
或者如图11,连接端点B,D并倍长,构造出以CD为中位线的三角形;
图11
或者如图12,以AB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构造出直角三角形ADB.
图12
图13
略证:如图14,连DN并延长交AC于点H,连BH.
图14
在△EDN和△CHN中,
∴△EDN≌△CHN(ASA).
∴ED=EA=CH.
易证△CAE≌△BCH(SAS),
∴CE=BH=2MN.
对于例题,还可以用下面三种方法添加辅助线,如图15~17,证明思路与上面类似从略.
图15
图16
图17
本文中给出了7类有关中点基本图形的分类及辅助线的加法及应用.中点问题看似复杂多变,实则掌握了基本图形及其对应解法,便可逐一攻克,让中点问题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