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主分类图书研究

2022-04-16 22:03:31孙静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图书

孙静

摘要:随着时代对儿童综合能力要求水平的提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多需要提升综合能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正是行为养成时期,需要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主要是结合培养幼儿自主行为的意义、结合幼儿分类问题出发,提出培养小班幼儿自主分类图书措施。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主分类;图书

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幼儿在2岁左右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并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出一定的选择,因此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关键时期。

一、小班幼儿自主分类图书的现状及意义

分类是锻炼儿童思维、比较、分析等能力的活动。根据新时代对儿童综合能力要求,这是锻炼幼儿能力的必须过程。但是小班儿童图书分类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小班幼儿儿童年龄小,缺少实际实践图书分类经验同时对于分类概念缺少实际的认识。第二,小班班级人数多,同学情况复杂幼儿教师不能统一安排,教学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策略教学。例如,有的同学具有事物分类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这类儿童教师只需要加强巩固与引导;对于没有分类概念,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的儿童就需要教师加强概念引进与实操练习。第三,图书分类依据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师缺少参考标准,同時由于教师与儿童的年龄差异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平衡,增加教学难度。

分类是幼儿通过对比、比较对事物进行一个归纳的过程,分类行为简单但分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1]。幼儿按照事物特征进行分类能够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观察、判断能力。

二、加强小班幼儿自主分类图书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丰富经验,形成概念

小班幼儿正是行为养成时期缺少对事物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容易积累经验,能够更好的养成自己的习惯。在这个经验养成过程中需要幼儿教师加强更多的引导和培养。在行为过程的引导中还需要加强对分类概念的介绍与学习,从而对其他事物也能形成分类概念。比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用到绘本故事或其他书籍,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儿童的引导。可以从书本的颜色、大小、故事内容等等出发分类,引导幼儿再碰到类似的书籍应该如何进行分类。让幼儿能够在以后的书本分类中利用经验减少幼儿实施难度,增加事物分类信心与兴趣。

(二)、仔细观察,暗示启发

引发观察是需要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启发幼儿多感官的配合。在引发观察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强实物,进行直观、生动、具体的教学。例如在植物绘本与动物绘本分类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带具体的植物让幼儿接触、认识植物然后结合绘本封面及内容进行分类。对于动物绘本可以通过动画片或者课件图片进行展示让同学认识到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幼儿教师发挥更多的引导。

(三)、创设情景

我们要让幼儿能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图书分类的意义,激发他们图书分类的兴趣。创设一个切实的环境让幼儿儿童感受到图书分类的便利。例如,可以实际创设一个情境。首先在班级内将图书资源进行打乱处理,然后让儿童按照要求选择相应的图书让他感受到情况的复杂。再让儿童在一个图书分类有序的环境中寻找绘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图书分类带来的便利。然后再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图书分类的便利与养成分类习惯的便利,加强儿童分类习惯的培养。

(四)、增加儿童自主性,提升分类兴趣

通过夸奖和满足儿童需求从而提升幼儿兴趣。根据儿童发展状况,利用直观性的操作,作为材料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分类过程中听取儿童建议,更多的以他们的思维作为分类依据,打破传统的教师规定。某位同学说以颜色为分类依据那就可以让儿童根据颜色进行分类并在活动完成后进行及时的夸奖。同时在实际分类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在分类完毕后做上特殊的标记,例如在分好类的书柜外面贴上相应的标签,或者采用儿童喜欢的符号、语言、表情等等做好标记,增加幼儿的兴趣与参与。

对能够完整进行图书分类的幼儿儿童在班级内进行奖励与夸奖,同时让家长也能够知晓该活动,并可以组织家长同步进行夸奖,增加幼儿儿童的学习兴趣与信心,鼓励更多的开展图书分类活动。

(五)、游戏活动,增添乐趣

维果斯基曾说游戏情境有助于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把分类行为加入到活动游戏中。对于三到四岁儿童而言单纯地理论知识难以加深印象同时不能很好的进行理解,在这一实际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活动的生活性进行提升幼儿兴趣。单调的图书分类儿童不能理解,教师可以把它加入游戏活动中。例如开展“我是分类小主人”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名称幼儿就能增强自身融入感,借助幼儿希望展现自己的心理。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制定相应规则要求达到相应的水平但是可以不指定分类依据,发挥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更深切的感受到做小主人的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评出最佳小主人,让他分享图书分类经验同时对每位参与同学提出表扬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但是注意语言的润色,增加儿童信心。

(六)、教师提升精准、完整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分类是他们生存的基本生活能力,但是对于小班幼儿而言确实具有较大难度。在这一活动中需要极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极强的认知能力为基础。但是由于活动开展时间和开展材料有限,无法做到每位幼儿都能及时有效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不能笼统的用“这个”“那个”等模糊性的词语,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就可以注重书本的描述,加强幼儿的图书分类思维,开展更多方式地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这一活动也可以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基础和语言学习。当然对于幼儿而言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教师不能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而是慢慢引导、加强巩固。

(七)、加强幼儿的感知训练

在图书分类过程中幼儿和教师具有不同的观察思维角度,不能让幼儿死板听从教师安排。加强他们对于图书的了解,能够自己深切感知图书内容然后再进行提出自己的分类依据。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创造一个良好的分类环境,提供分类材料提升幼儿分类能力。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幼儿智慧的核心,幼儿的分类能力是思维能力发展基础,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淑佳.中班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 2013, (32):188-189.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图书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推介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9:25:13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16:32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15:49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5:40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