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背景下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2-04-15 16:11湛素丹
绿色包装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课程思政传统文化

湛素丹

摘要:构成基础课程是高校设计学院中开设的一门集元素形象、色彩应用、三维空间于一体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在倡导“课程思政”的今天,将区域文化中的非遗、民俗、岭南优秀文化等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结合在构成基础课程中,能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达给学生。本课程将植入大量民俗艺术的例子,让学生从文化、艺术、审美几个方面了解到平面、色彩和立体三大构成的运用法则。引导学生重新构建新的设计语言,让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植入学生的创作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优化该课程的内容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构成基础;中国元素;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2) 03-0035-04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the Basic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ZHAN Su-dan(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 Guangzhou 511300,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course constitutes a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that integrates element image, color applic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n the college of design. This course is advoc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today, and integrat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values and spiritual pursuits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clu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lk customs, and outstanding Lingnan culture in the regional culture. Have an impact on his ideology and behavior. Th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asic curriculum can enhance teachers’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convey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to students. This course will implant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of Chinese folk art,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application of plane, color and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art and aesthetics. Guide students to rebuild a new design language, let the aesthe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 implanted in students’ creations,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patriotic enthusiasm and optimize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ming basis; Chinese elem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ion

近年来,中国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①中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其根本的目的是希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能相互融合,从而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该纲要的指示,国内各院校都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课程思政植入专业课堂的改革。让思政教育植入专业教育中需要讲求方式方法,既要保证课堂的专业性,还需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认同该课程的内容,因此在课程的实践当中并不能以生硬的填鸭方式进行授课,而是需要结合该课程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对课程进行革新与改造,从而使课程得到内容的优化,学生得到更立体的教育。

本文以构成基础课程为例,试图探索出该课程与思政内容结合的最佳方式,再通过实践教学得出符合国家政策推崇的,师生们都认可的设计基础示范课程。

1 把思政内容导入构成基础课程中的意义

纵观“构成”课程的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大部分的内容、教学架构和审美形式都依然承袭着西方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所列举案例也多为国际知名设计作品或国外的经典设计案例。

构成基础课程作为国内設计学院的基础必修课已有多年,教师们都会按照构成的三大板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工作者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中做了不少调整,但是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基本上都集中于授课方法或通过媒体辅助使教学更高效。如吴念姿(2021)在《艺术设计线上线下跨学科融合教学初探——以构成基础与设计课程为例》[1]中强调了线上线下混合教育对该课程起了积极作用;陈彤(2020)提出了在构成基础的课程中需要丰富教学实践的内容,而且加强该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2]。仅有一小部分与之相关的文献与课程内容的改革相关,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们认为该课程的内容已经符合设计基础课的要求。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仅有零星几篇文章是介绍此课程的内容改革,如蔡春明(2020)在其文章中提到的把闽南民间艺术文化结合到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格和文化价值[3]。

把思政思想结合至专业课程中,并非生搬硬套地把政治思想植入课程中,而是要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将其坚韧、正气、有力量的思想和文化内核传达给学生。

中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今天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随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意识到文化内核的输出是极其重要的,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便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把思政思想融入专业课堂,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从民族艺术的角度思考专业问题。对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从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设计创作,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学生们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反而容易忽略来自本国优秀的、婉约的文化,从而造成了审美和价值观的偏移。因此,高校应乘着“思政课程”的东风,让中华文化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构成基础课程的内容构建与思政元素的结合

2.1 思政融入构成基础课程后的课程内容

构成设计的三大源头分别是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风格派和德国著名的包豪斯学院设计运动。构成在20世纪70年代初引进中国,为我国的设计提供了系统的设计理论知识,正因如此,“构成”这门课一直沿用的都是西方建立的理论体系。尽管如此,此课程仍然在我国设计院校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国人的审美也发生了不小变化,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趁着国家推展课程思政的契机,本研究试图将构建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构成元素植入至构成基础课程中,让该课程在科学分析元素构成的基础上更具传统民族美感。

构成基础涵盖三个板块的内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平面构成中,大部分例子都源自于国外的经典设计案例,其中被列举最多的是日本知名设计师福田繁雄的平面设计作品和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均被认为是平面构成里的经典之作。但是通过研究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是有多种表达方式的。在中国的水墨画中也存在大量的平面构成“设计”元素,比如国画上的印章可以理解成是画面中的“点”;工笔画里用墨线勾勒出的祥云可作为画面中的“线”;水墨画中用大面积的墨表现出来的山体也成为了画面中的“面”。我国水墨大师吴冠中的作品就充斥着大量明显的“点线面”元素,而这些内容是可以在看似只能以西式方式呈现的构成设计当中成为优秀的参考例子的。

平面构成中有八个经典的构成法则:重复、特异、近似、渐变、发射、肌理、空间、错视。在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与之相关的例子:在刺绣作品中,“重复”此构成法则是常用的花纹刺绣表现方式;在著名瓷都景德镇,陶瓷的花纹存在大量的“近似”、“渐变”、“发射”这几种规律图形元素;在传统手工艺中,也不乏与“空间”和“错视”构成方式相关的作品,如走马灯、皮影戏等。

在色彩构成内容板块中,教学内容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色彩类别、色彩属性、色彩混合与色彩体系。查看近年来与色彩构成的相关教材,不少教材开始植入“民俗色彩欣赏”的板块,尽管所占据篇幅不大,但仍然可以感觉到教育工作者也留意到结合民俗色彩的特点分析色彩的构成原理是可行的。关于思政融入色彩构成的内容,将在下面一小节举例详细说明。

立体构成主要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立体综合运用,讲究造型元素和色彩搭配在立体空间的综合表现。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是一个很好的立体构成例子,有规律的交错排列的线条构造出新时代的时尚美感;唐代古建筑中规模宏大、榫卯结构排列严整的特点,也很好地展示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构成美感;另外,具有宗教特色的祠堂和庙宇所遵循的色彩构成原理也能贴合立体构成内容分析里面的内容。

综合以上的特点,把中国元素融入构成设计不仅能把课程思政以含蓄、婉约的方式渗透进该课程,还能通过此方式拓宽构成基础课程内容的边界,从而使该课程更具活力和意义。

2.2 以“色彩构成—色彩对比”章节内容为例,分析思政元素融合点

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加清晰,以构成基础课程里色彩构成章节内的其中三小节为例子,用表格把课程思政融合点和授课内容展示出来,见下表。

在构建课程思政融合构成基础的内容时,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发现课程内容特点,且时刻紧扣授课的主要内容,用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课程任务,从而让教与学有更紧密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教学闭环。

3 构成基础课程结合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

构成基础发展到今天,课程的主要教授方式早已从传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转换成理论联合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授课。针对“如何实践”的问题,众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各种方法,如传统的手工绘制或使用电脑进行构思和绘图;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通过结合学科竞赛促进学生通过该课程结合实践设计进行学习等。

笔者在大量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得出了较为实用且效果良好的实践方法——引导学生制作课程学习报告册。构成基础课程的内容繁多,某些知识点难以吃透,因此做好课堂笔记是必须的。然而对于设计学院的学生而言,笔记不仅仅只是文字的叙述,更多的是案例和资料图片的收集和借鉴。在学习报告册的制作中,学生需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好课程的所有内容和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到每个章节中的内容,都需要在报告册上标注说明,此举能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记录内容的过程中学会梳理学习的思路,同时为之后的专业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告册上记载的内容应该包括课程知识点、资料图片、参考资料、思维导图、设计创意点、作品草图、作品完成图和问题等。教师可阶段性地翻阅学生报告册,从而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时为学生解惑,并且引导学生构建更有逻辑的设计思维。

4 总结

思政融入构成基础课程中能丰富构成作品的元素和艺术语言,也促使师生通过大量优秀的传统民族艺术作品,从本土文化的角度探索现代设计的全新可能。在中华文化再次崛起并风靡世界的今天,艺术设计课程的改革需要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重塑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此举不仅能有效响应“承传优秀中华文化”的号召,还能通过了解中国的美学,重新构建新的设计语言,让这样的审美植入学生的创作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吴念姿.艺术设计线上线下跨学科融合教学初探——以《构成基础与设计》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21(04):213-214.

[2] 陈彤,腾飞,陈庆丰.构成基础课程在当代大学中的教学反思[J].大观(论坛),2020(12):148-149.

[3] 蔡春明.略论闽南民间艺术文化在构成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美术界,2020(10):94-95.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课程思政传统文化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