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珍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又被称为腺肌瘤性息肉,其比例占子宫内膜息肉总发生率的近8.0%左右,其属于混合性苗勒管肿瘤,可以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1,2]。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也被叫做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属于临床比较少见的子宫局灶性息肉,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和Ⅰ型子宫内膜癌比较相似[3,4]。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作为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升高,并且有一定的恶变可能性,备受外界的关注[5,6]。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手术可以治疗,但是一些女性为育龄妇女,且有生育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治疗的比例,进而延迟了治疗的时机,增加了恶变的风险性,严重的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7,8]。本文分析鹤山市中医院2020年6~12 月收治的80例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鹤山市中医院2020年6~12 月收治的80例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年龄30~54 岁,平均年龄(43.2±4.4)岁。对照组年龄31~53 岁,平均年龄(44.5±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妇科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均具有生育的要求;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项研究;本研究经过鹤山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排除恶性生殖系统肿瘤、出血性子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排除不能耐受宫腔镜检查和手术治疗患者;排除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醋酸甲羟孕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1012)治疗,100 mg/次,3 次/d 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静脉麻醉,以生理盐水作为膨宫介质,将子宫腔内的压力维持在120~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宫腔镜下以电凝刀切除子宫内膜,做好术后止血,给予抗炎治疗,避免感染的发生,待月经异常症状消失后停止应用醋酸甲羟孕酮。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9]: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患者在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状态,经过B 超检查没有病变存在;显效:患者在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状态,经过B 超检查病变缩小比例>50%;有效:患者在治疗后月经明显改善,病变缩小比例30%~50%;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癌变、受孕、复发情况所有患者均建立随访记录,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患者1年的癌变、受孕和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1年癌变、受孕、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1年癌变率0、复发率2.5%低于对照组的10.0%、22.5%,受孕率42.5%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1年癌变、受孕、复发情况比较[n(%)]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多数位于患者子宫下段和颈管段,通过宫腔镜及辅助性检查,其有子宫内膜息肉或者是子宫黏膜下肌瘤。通过低倍镜观察,呈现息肉样的背景,和基底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具有分化良好的界限。腺体的周围呈现树枝状的分布,其间包围着的平滑肌和纤维间质,呈现小叶状或者丛状,缺少子宫内膜样的间质,间质中的核分裂像比较少。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呈现紊乱状态,局部病灶有共壁或者背靠背的现象发生,和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相似。还可能伴有桑葚状鳞状上皮化生,呈现多个病灶的鳞状上皮化生和完全角化。间质的后壁有血管增生,伴发有中心的坏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宫腔镜技术不断进步,其在临床手术中应用逐步得到了推广,其在女性患者中的接受程度较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女性的生理结构。资料显示[10],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中有3%属于Turner 综合征,需要长期的应用雌激素进行治疗。研究人员证实[11]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可能会并发宫颈癌与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其原因可能雌激素异常分泌增多有关。没有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和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12],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有异常的子宫内膜增厚,和肌层的界限不清晰,子宫前壁有4.0 cm 的包块,内部呈现蜂窝状的结构,其也是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特征。宫腔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电切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方法,其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复发率,常规手术治疗的复发率可能达到36.4%,而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复发率仅为10.0%。宫腔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电切术需要遵循下列三步法:①需要从根蒂部对息肉样腺肌瘤完整切除;②根蒂部向下延伸0.3~0.5 cm 到达子宫肌层组织;③对全部子宫内膜进行刮除。目前关于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手术治疗后药物的应用,没有统一的方案,很多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腺体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一直应用到患者病灶消失为止。但是长期雌激素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中应用,可能造成腺上皮基因突变和间质干细胞化生。
本文通过分析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在遵循三步法的原则,彻底切除病灶,在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及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应用醋酸甲羟孕酮。通过比较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治疗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研究组治疗后1年癌变率0、复发率2.5%低于对照组的10.0%、22.5%,受孕率42.5%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应用孕激素安全性相对较好,复发率较低,患者具有很好的中远期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临床效果良好,1年癌变率、复发率较低,受孕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