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春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慢慢地成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现阶段高中化学来说,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当前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掌握教学创新要点,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助力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对现有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我国全面提倡素质教育,关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慢慢地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在高中时期,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进行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为高中化学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一、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立足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高中化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基础上,教学的方式需要进行深化和创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以学生为本,切实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教学模式,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模式先进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引用常见的物品,比如易拉罐、钉子、戒指等等,让学生讨论生活中铝制品,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坩埚钳,将小铝片用钳子夹起来,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录铝片融化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铝片融化的过程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这时候有学生提问:老师,铁加热后的现象是不是也和铝片一样?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引导学生将铁丝用钳子夹住,点燃酒精灯后,将其加热熔化,让学生记录观察,归纳出铁丝熔化的特点,让学生与铝片比较,总结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活元素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帮助他们培养探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和探究意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也被广泛使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当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知识资源,还能帮助学生与时俱进,拓宽视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自主创新。例如,教师利用网络或者教育网站收集资料,将“浓硫酸使甘蔗碳化”“金属钠在水中燃烧爆炸”,“红磷在空气中自燃”等创新实验剪辑成小视频,将其通过校园网、微信群、QQ群等方式进行上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根据实验视频,写出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提供学习动力,提升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化学素养。
三、重视实验教学,促进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之一。因此,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工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针,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去,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发现问题,探索和猜想解决方式,得出实验结果,验证猜想。我们不妨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任务,打造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例如,在完成《碱金属》教学过程后,教师围绕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个“水电灯”的实验课题,让学生组建成实验小组,小组分工合作,在网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实验,然后总结归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如此一来,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在激起学生的学习以及实验热情的同时,还提升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
四、关注实践活动,助力创新意识
人类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運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服务生活,脱离了生活的知识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例如,在讲授完《酸碱性》时,让一部分学生收集自己家中的自来水,另一部分学生收集下水道中的污水,通过PH试纸,对不同来源的水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大家思考两种水有什么不同,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将污水处理成可以引用的水,让学生针对水资源污染的应对策略撰写小作文。通过此举,实现助力学生化学素养目的的同时,发散他们的化学思维,让他们的化学素养得到全面深化。
五、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与实际结合,运用信息技术、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素养全面的学生,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社会对于人才有了新的需要标准,因此,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和探索精神,让教学内容新颖,教学理念先进,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新平:创新高中化学教学 让核心素养教学落地[J].高中数理化,2021(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