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思路和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当体现出时代性,积极运用各种新的手段、新的平台来开展教学。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而“互联网+”技术本身也是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把“互联网+”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教学相结合,对于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因材施教、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等来说,都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互联网+” 优化 高中数学 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愈加方便和快捷,教育领域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革新[1]。近些年,国家大力主张推广“互联网+”。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来说,“互联网+”所发挥的价值是值得我们进行挖掘的。尤其是高中数学的内容难度比初中数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很多学生都觉得深奥难懂。现在,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而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对于促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来说意义重大。
一、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弊端
(一)未能在教学当中做到化难为简
相比起初中数学来,高中数学对逻辑思维要求要更高,内容要更加抽象,知识点更为深奥,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更为错综复杂,思考量要更大,因此更加难以理解。同时,高中数学的运算量也比初中数学大很多,对运算能力也要求更高。这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不注重将教学内容化难为简,学生一旦数学学习基础较差、数学学习程度跟不上的话,就很容易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到“云里雾里”,对教材内容感到难以掌握,那么在学习当中就容易掉队,甚至出现两极分化。
(二)教学过程不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数学的内容较为抽象。再加上高中数学的内容深度较大,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不注重进行啟发的话,就不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事实上,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往往是以“填鸭式”的做法为主,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但很难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反而屡次受到失败的打击,那么他们就更容易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了。而一旦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就容易导致数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抄袭作业等状况。所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忽略了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基本上以“一刀切”为主,而这种做法很难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很难在教学当中面面俱到而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状况。而事实上,不同的学生群体在数学基础、数学掌握情况上面都是有区别的。有的基础相对好些,因而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有的基础相对差些,因而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还有的对有些章节掌握得不错,但对有些章节则掌握的比较困难。同时,学生由于个性特征上面的千差万别,所以同一种教学方法也未必对所有的学生奏效。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由于比较懒于思考,此时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充分地启迪他们的思维……但是,“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因材施教很难实现。这也是同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教学效果却存在着差别的重要原因。
(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学当中的“短板”。现在,基于教学改革的新课程标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不够重视,教学思维仍然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启发地不足,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了。
(五)课堂教学互动不足
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互动,一方面有助于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便于对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启发。另一方面,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大有帮助的。然而,目前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互动环节开展得不足,很多时候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单方面讲解为主的。
(六)教学评价机制上面存在的问题
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法提升和促进学生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手段。基于教学改革的要求,目前新高考已经应运而生,也给我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了一些具有指向性的指导。从新课标的要求和新高考的导向来看,符合教学改革精神的教学评价机制必须是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但是,从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实施情况来看,实施的还是不尽人意的。不少教师仍然片面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使教学评价机制出现失衡的状况。
(七)忽略了实现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
根据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学生不仅仅是要学到数学学科知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加以转化,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而学科素养的实现,需要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能够寻找出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思维来解读其他的学科,和用其他的学科来解读数学。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当中,学会争取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工具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去学会正确看待大自然,正确看待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就事论事”为主的。通常来说只是就数学而教数学。至于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延伸和拓展就谈不上了。那么学生也就很难实现从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
二、运用“互联网+”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目前可以说是全球最为常用的传播手段。特别是自媒体的诞生,极大地拓展了互联网的运用形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中,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的需求[2]。总的来讲,将“互联网+”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优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弊端,使教学活动能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改革。
(一)有助于将教学过程化难为简
如何将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有效地化难为简,这是困扰着诸多教师的一个难题。而“互联网+”的有效运用,给该难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思路。在数学教学当中,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展示教学内容,能够让数学的知识体系立体而形象地展示出来,简明扼要而开门见山地给学生展示本堂课当中的核心内容,再搭配上生动的音频和视频情境。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到充满代入感,从一开始就迅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这种直观而重点突出、流动性强的知识呈现方式,也有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有助于将教学过程化难为简,便于学生快速理解课堂知识,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从而改变了高中数学在一些学生心目当中的“云里雾里”的印象。
(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前面一节当中我们提到,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中数学教学,由于提升了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由平面化变得立体化,由静止化变得动态化。教师也就不用进行“满堂灌”了。同时,课堂教学当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因此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特别是,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给课堂上的启发和点拨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用精练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点拨学生。这就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能够体现出“多快好省”的效果。从而做到降低教学成本,在最短的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地提升教学效益。还有,我们还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给学生展示中外历史上一些数学家的事迹、一些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来历,以多元化、多维的知识视角来启发学生,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让因材施教也成了可能。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去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高频难点。这样,有利于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有利于那些基础较差、掌握得较为吃力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一方面我们可以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模式,改善过去那种教学模式单调、死板的状态,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在立体的展示知识点的过程当中,学生认知到了多角度的知识体系,从不同的维度来认知数学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也有利于课堂教学当中对问题串的设置。在教学当中,这种问题导向的形式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在积极进行思考探究的过程当中,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五)有利于课堂教学当中互动的开展
通过对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给提升课堂的交互性带来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通过音频和视频等沟通手段,做到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从而有效的做到了课堂互动。而课堂互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来运用信息化的平台来进行课堂交互。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来说也是有益的。
(六)有利于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
运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可以通过系统的交互功能,对于每一堂课当中的重点内容随时开展测评,将测评的结果在系统后台的数据当中呈现出来。这样,实现了对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有效结合。同时,教师在每一堂课当中都能够掌握学生的掌握状况,并根据学生的课堂掌握状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案随时进行调整。
(七)有利于实现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
运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在课堂上可以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呈现多角度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实现多方面的延伸和拓展,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寻找出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思维来解读其他学科,用其他学科思维来解读数学。同时启发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工具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大自然,正确看待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三、“互联网+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运用模式
以《集合的概念》为例,来对“互联网+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运用模式进行分析。
(一)精心做好课程设计环节
在备课时首先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进行分析之后,设置成一系列的问题串。如:集合是什么概念?集合元素具有哪三个特征?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分别是怎样的记法?“属于”关系具有哪些意义?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分别是哪些?等。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当中存在着哪些常见的集合?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串通过屏幕来进行呈现。
另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剪辑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短视频等。这些材料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从而给学生进行形象化的启发,将教学内容用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教学内容很“接地气”。
(二)做好对课堂教学的导入
教师在导入课堂教学时,可以先引用生活当中的一些情境,如在现代数学当中,“集合”是一种基本语言。其实这个词很好理解。比如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一吹哨,然后大家就站到了一块儿,组成了一个集合。但是在数学语言当中,对“集合”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下面我们就学习数学语言下的“集合”。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出生活当中常见的“集合”案例,并给学生播放一些基于数学语言的“集合”案例,让学生首先对于“集合”的形态有所了解和认知。
(三)以问题导向和合作学习为主轴来开展课堂教学
在正式进入《集合的概念》的课堂教学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大约10分钟左右),让学生对于《集合的概念》的要点有所初步了解。下一步就要将我们所设置好的问题串在屏幕上播放出来,组织学生来以问题导向,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长在15分钟,形式是每4--6人为一组。学习的内容既包括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也要让学生在教材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延伸,去寻找生活情境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对问题串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礎上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来开展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环节
让学生演算教材上的练习题。可以指定几名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板演,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
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也有了一定了掌握,并了解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易掌握的地方。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交互平台,来反馈出学习当中的难点。然后教師就可以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为了进一步强化效果,我们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运用实例给学生进行分析。比如,对于重要的数学语言{x∈A|P(x)} ,教师要注意从“语言的角度”讲清楚,理解其形式所表达的意义:x代表集合的元素即描述的对象, p(x)表示元素x满足的条件,读作“元素x满足条件p(x)”,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描述法的理解。对于教科书第4页中的“显然,对于任何y∈{x∈A|P(x)},都有y∈A ,且p(y) 成立”这句话的理解,教学中一定要借助具体的集合实例,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表示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描述法。
(六)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事先我们就要开发出关于高中数学学习的APP,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录入其中,剪辑为微课程,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参与复习,避免学生偷懒,在APP当中要有打卡功能,教师需要检查学生的打卡情况。同时,把复习内容设置为一个个的选择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作答。教师要通过学生的答题正确率来判断不同学生的复习状况,然后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来帮助他们进行强化。
(七)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
比如让学生通过业余时间去观察生活当中常见的集合,然后通过APP来面向全班进行分享。还可以让学生融通其他学科来进行学习。比如,让学生尝试将其他课程当中的内容根据一定的属性,通过集合的形式,来分别表达为全集、子集、交集等形式。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结束语
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优化,这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条有效出路。为此,我们要充分的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其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在教学当中彰显出课程改革的思路。
参 考 文 献
[1]李扬.“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路径[J].新课程,2021,9(8):90-92.
[2]张德洪.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新通信,2021,9(5):101-102.
作者单位:李宁宁 山东省桓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