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

2022-04-11 10:59梁茂松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策略融合

梁茂松

【摘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总目标。科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实现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结合的一门课程。科学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智力启发、思维引导、德育渗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教学中运用“做与思”的教学方法,是学科特点决定的,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长远学习的需要,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让“做与思”有效融合,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科学 “做与思”融合 有效策略

科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本原,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将学生局限在课本知识与内容的狭小的圈子里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机融合,可以弥补这个不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机融合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知识能力并重,促进“做与思”的融合

在探讨科学“做与思”的有机融合策略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让学生“做中思”“学中做”。

以五年级《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例,在教学这节内容时,教师应首先把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做和思”融合才能落到实处。如笔者在研究教材和把握学情的前提下,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下面三个层次上: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和把握光是直线传播的。

(2)认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内容的复习,引出“光是如何传播的”的研究课题。

(2)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3)设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善思的良好习惯。

(2)明白推测也要有依据。

(3)实验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概括。

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时便可以有效地带领学生探究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把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记住光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在推测、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同样地,推测、实验、解释现象等,也是以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为前提。为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实验等“做”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思”“学中思”,实现学、思、做的完美结合。

笔者在教学时,先对光的有关知识讲解到位,再以手电筒等做道具,进行光的传播的直观示范,通过对直观示范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到光传播的媒介和途径,从而整体上实现学习目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思结合和“做与思”的融合。

二、自主合作并行,实现“做与思”的融合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要求实现“做与思”的融合,而“做”和“思”的基础是“学”和“用”。“学”“用”“做”“思”等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这就要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定的活动形式,如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目前,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学活动的必要手段和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为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设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自主合作并行,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助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以五年级《机械摆钟》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如对借助轮轴省力的知识点,笔者改变灌输的模式,将一个水龙头的六角螺母拧下来,同时把里面的轴也取下来,让学生分别就有无轮轴而安装螺母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样自主活动的“做”,让学生在“做中思”中探究出“轮轴可以省力”的秘密。对于“轮轴省力”在生活中的运用知识点,笔者仍然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生活中哪些方面运用了轮轴等,再设计合作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提升合作意识。如在刚提到的学生自主探讨轮轴省力的活动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用一个轮轴装置研究轮轴的作用,通过增加、减少挂在轮上的钩码而感受“力”的大小。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协作交流,汇报研究的数据,交流发现的规律。这样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

三、注重師生互动,凸显“做与思”的融合

践行“让学于生”的生本理念,是目前新课改的总要求,也是新的课堂观的总体要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储存知识,没有思考的时间,更没有实验、实践的经历,“做与思”的融合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话。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与思”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为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出发,寻找互动的契机,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与“做”,让学生在“做中思”“学中思”,让“做”“思”成为习惯,成为有效课堂的前提。

师生互动,首先可以通过多提问、促交流的方式实现。问题是师生互动的桥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提问时机,巧妙提出问题,让学生预测、思考、释疑,这样的活动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如在《光的反射》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激趣导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教室外阳光明媚,可是教室里的黑板上没有一丝阳光,谁能想出办法把外面的太阳光“请”到黑板上?于是,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动手试一试,让成功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到的。这个环节,教师的有效导入和问题设计,以及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不仅有了师生互动,也实现了生生互动。再如,在开展《光的反射》中“观察光的反射路线”的活动时,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照亮目标”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这个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还能发现什么?”,引领学生对操作活动进行预测,如反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问题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基础。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善于发问、勤于启发,让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绽放智慧之花。

其次,多实验、勤观察,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互动的主要举措。如在教学《光的反射现象》时,课前,笔者先在讲台上放置平面镜、凹透镜等物理实验器材,并在讲桌后面藏了一个礼物。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器材,并利用这个器材寻找出隐藏的礼物,最后让学生说明选择平面镜的原因,教师就把礼物奖励给该学生。这个小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也促进了师生、生生的互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途径很多,除了以实验、问题教学促动之外,趣味游戏、合作学习、微课融入、情境创设等,也都是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让学生做思结合的有效手段。教学时,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融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学、想学。

四、课内课外衔接,加速“做与思”的融合

一直以来,科学被当作“副”科,不被师生、家长所重视,导致科学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外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应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与思”的有机融合,让课堂内外的“做与思”成为学生的习惯。

以《光的反射现象》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光的反射现象,明白和掌握了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光的反射和反射原理,以及了解了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器具后,课堂也就接近了尾声。对于让学生根据光反射原理制作小器具,课堂上没有展开这个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可以留作课外作业,让学生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作汽车后视镜或者潜望镜等。而教学《制定健康生活计划》一课时,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制订一份健康生活的计划,并让学生按照自己制订的生活计划有规律地去生活……这样设计教学活动,课内课外完美整合,突出了科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思、做的融合,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凸显学科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总之,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勤于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做与学”“学与思”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有效策略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