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三变”待溥仪

2022-04-10 12:12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出庭作证三变国民政府

蒋介石与溥仪,这两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虽然长期在政治舞台上“同台演出”,现实中两人却从未谋面。事实上,蒋介石对溥仪的态度有一个微妙的转变过程,从不闻不问到敷衍搪塞,再至于拉拢利用,可谓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对盗墓不闻不问  1928年7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对清东陵中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进行了盗掘。消息传到天津,溥仪嚎啕大哭,立刻为乾隆和慈禧搭起灵堂,进行祭祀。

悲痛过后,溥仪以清室和遗老的名义,向蒋介石和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以及各报馆发出通电,要求惩办孙殿英,赔修陵墓。此时的蒋介石还陶醉在北伐胜利、“统一中国”的欢呼中,认为溥仪毫无实力可言,对他极不重视,但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还是下令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查办此事,处理善后事宜。

然而盗墓之后,孙殿英为了逃脱罪责,四处打点,不少国民党要人都收了礼。于是乎,蒋介石表面声言严办,但并未认真处理。此案最终不了了之,孙殿英未受任何惩处。

劝阻溥仪出关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占领了东北。由于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日本政府为平息舆论,急于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亲赴天津,面见溥仪进行游说。为了拘留溥仪,蒋介石授意高友唐专程到天津进行劝阻。高友唐曾当过清朝官员,后来到南京投靠了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监察院委员。高友唐这次衔命而来,一见到溥仪,就开出了国民政府的条件:蒋介石愿意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恢复溥仪“帝号”。至于住的地方,可在东北和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自由选择住居”。然而,溥仪觉得“蒋介石根本不讲信义,专门欺软怕硬”,决定回到“祖宗发祥的地方”,“领导”日本人即将为他建立的“国家”。

1931年11月10日,在日本军人的武装护卫下,溥仪离开天津偷偷前往东北,到长春就任伪满州国“执政”,走上了叛国之路。据此,1932年3月12日,中华民国正式发布了对溥仪的逮捕令。

压榨“剩余价值”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1946年,溥仪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出庭作证,一时成为世界各主要媒体头条新闻。蒋介石看到了溥仪的“剩余价值”,南京国民政府官员奉命发表谈话称,溥仪在东京出庭作证后将引渡到南京政府并受审。1946年至1948年间,南京国民政府五次照会苏联政府,要求交还溥仪,“以便對他绳之以法”。面对国民政府的引渡请求,苏联考虑自身利益,未置可否。时间到了1949年,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损兵折将、节节败退,早已焦头烂额,再也没有精力去“关心”关押在苏联西伯利亚的末代皇帝溥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内务部于1950年8月1日将溥仪移交回国。

(摘自《文史天地》 相京/文)

猜你喜欢
出庭作证三变国民政府
“6+4”组合拳推动“三变”制度创新
孙亮:传老鼠屎出庭作证
法医出庭作证的原则及其对策
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现状、阻碍因素及建议
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找谁要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