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孝强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讲,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其实是相通的,不但密切相关且互相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累积写作的手法,在写作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两者的学习过程无疑是在为对方互作铺垫。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建立合适的桥梁,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更好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一、善于挖掘语文教材经典范文,实现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经典范文,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并享受经典范文的美妙之处,在感受文学作品魅力的过程之中,不但拓宽阅读视野,也在无形中加深了自身的阅读体会与见解,并有效提高与锻炼了写作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师就可把这篇课文当作语文的经典范文进行深度剖析,引领学生感悟中心思想,理解重点句子的内涵与要义。在教师的用心引导下,学生不但可以享受经典范文带来的文学魅力,更能在有效的阅读模式中积累更多的珍贵写作素材。教师引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行云流水、妙笔生花的文章里不断熏陶自身的文学素养,也能对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产生新的认识,感受到作者对文学独到又精辟的见解。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感悟中鉴赏,不断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也能自主去亲近文学,主动了解文学。这篇课文里面有很多精美的、充满感染力与激情的语句,学生能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俗话说得好“肚子里有墨水儿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好作文势必离不开日常的大量阅读,而教师将语文教材的经典范文鲜活地亮在学生面前时,精巧设计的教学方案会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对课文的感悟越来越透彻,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强。而作文的分数也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可以这么说,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也是提高语文综合成绩的重中之重。
学生学习或要求背诵的语文课文,都可以变成最经典的教学范文,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善于挖掘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大大加强与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善于向课外资源延展,实现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学大纲只是为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到更好的成绩,但现在新课标统一改革后,以往片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尊重学生发展,利于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在思索的内容。写作能力势必与阅读能力挂钩,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拓展课外阅读,则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让学生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更轻松地提高作文分数。
语文课本的所有内容都是经过专家的精挑细选与深思熟虑,反复开会讨论下确定的,但课本上的阅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通过阅读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有目标、有方向地帮助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有些学生喜欢看历史书籍,有些学生喜欢看绘本,而有的学生喜欢科普读物多一些,因此教师不应该选取某些单一甚至比较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讲有点儿乏味的课外阅读内容。教师的目光应该放长远,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尊重其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选取不同的文学读物,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阅读素材。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满足个人喜好的同时得到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在选取多样化的阅读素材时要保证这些阅读内容,是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与学生思想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学生在阅读课外素材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明白读什么、为什么读、如何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精彩文章中的写作特点,并将其优点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手法。
教师善于向课外资源延展,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多样化阅读素材,不但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积累更广泛、更多样,还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
三、促进学生对阅读成果的运用,实现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共同提高,實现双赢,在深入研究阅读与写作互动原理中发现,若要加强两者之间关联的话,其中之一的手段就是促进学生对阅读成果的运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成果的运用,将教学课堂所学到的具有表现力的写作方法与手段为自身所用,更好地实现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课文《三峡》时,教师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段,背景音乐是《长江之歌》,为学生创设三峡情境引入文本。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句意,整体感知《三峡》这篇课文,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翻译全文中细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领略三峡的美,并在其中不断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翻译并体会其中之美。三峡的山,雄伟壮美;三峡的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学习《三峡》作者生动描绘风景的表现手法,模仿这位北魏地理学家写景的方法与手段。教师就可在此时加强对文章结构手法,描绘景色的写作方式、表达手段等阅读与写作能力相关内容的讲解,在写作当中如何描绘出景色的特点,如何让观者体会景中之美,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美丽的景色。而学生在小作文练习时段,就可不断加强对该结构方法与表达手段的接受与内化。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高学生对阅读成果的运用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加强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还能将阅读理解中所学到的方法与手段,运用在写作里面;不但能加深对阅读的体会与感悟,还能解决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种阅读与写作更深层次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共同提高。
四、转变教学思路,实现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有意无意地渗透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加以运用,还帮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运用的规律与形式,但有些语文教师对两者之间结合的价值与深意并不足够清晰,在设计教学任务与目标时就非常容易凸显此矛盾。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好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例如,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实践”中,要求将描写“爸爸”的文段进行整合,不但要求写作语言的连贯性,还要求语言动人。教学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从细节入手,选取平凡典型的事例,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自己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人。然后再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自新课改以来,教育的主体开始发生变化,而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呢?语文教师必须适时地转型与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谈过有关写作教学的问题,他说让学生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练习表情达意,如果仅仅只是练习形式上的作文,那么既不会有真实的收获,也没有任何意义。语文这门学科被赋予了众多情感,不同类型的文章激发学生不同的内心情感,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写作主题都是根据这一单元的中心思想与主旨内容来确定的,因此教师就要谋篇布局,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根据过往所学的课文,有条理地分析与总结,紧扣中心,明确主旨与内容,帮助学生在叙述过程中不用矫揉造作,而是恰到好处、层层递进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这种谋篇布局式的教学思路不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充分体会与感悟,还能让学生轻松感知文章语言规律与形式,学生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会呈现出良好的表达效果。
五、增加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往往直接阐述其意,不去带领学生深层次、有目标、有系统地深入感悟,遇到妙句与绝佳的写作手法时也只会模块化、概念化地直接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大打折扣,而学习兴趣一旦降低,势必会将个人情感的参与热情直接消磨殆盡。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活经历与兴趣点切入,增加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课文《春》,教师可播放相关的音频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诵读时最重要的是要采用富有情感的朗读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边展开想象边领悟内容。为了更好地促成阅读与教学目标的双向结合,教师可适时地在学生诵读过程中加入背景音乐。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形象思维较强,性格活泼好动。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对于情感的处理虽说细腻但却不够稳定与丰富,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充分考虑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经典语句、描绘手法等。教师要对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赞扬,让其他同学以此学生为榜样,自觉提升自身的诵读技巧与感悟能力。教师也与学生一起诵读,当读到华丽辞藻与好的写作技巧时,可将此句与此方法摘抄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学习讲解。这种集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课堂活动,不但可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分享精髓,还可在无形之中提升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有效的课堂活动,不但可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帮助学生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活动上学习经典句子的绝妙之处,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于写作当中,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总结
教学时,教师以精妙的课堂设计与正确的方法引导,以善于挖掘语文教材经典范文、善于向课外资源延展、促进学生对阅读成果的运用、更新转型教学思路、增加课堂活动这五种方式,将阅读与写作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安徽省庐江第四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