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丽
(宿迁市宿城区支口实验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分层式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同作文水平,展开对每一层级学生针对性教学从而促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在个人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教师在评价修改作文时,也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低水平学生能够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内容,而高水平学生则需要学会将个人的独特思维完整地在作文中表达出来,寻找到更加正确的写作思路。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统一教学的思维,让学生可以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更加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小学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作文写作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薄弱,不同的学生对于作文的理解和写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并未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设计写作任务,这就导致部分写作任务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写作能力不同则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提出的写作项目过于简单没有写作兴趣,而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写作项目难度过大无从下手。统一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统一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被限制在课本与教师的教学之中。这样容易导致班级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两极分化,差距随之加大。而分层教学,则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写作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个人写作能力的基础之上获得不断提高,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采用分层化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化思维和对作文话题的不同理解。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将自己对于作文话题的思路和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促使学生写作内容更加丰富真实,由于学生作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也不会出现抵触情绪,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写作教学产生兴趣,也就为学生未来的写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水平。教师针对学生设计的写作要求是要基于学生写作可能性之上的。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有实施的可能性,学生才能通过完成写作任务提升个人写作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要求高出学生能力水平太多,就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生理及心理两个层面的因素影响。学生对所学学科具备的认知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学习探索取得一定进步,这些现象的产生就是受到了相对稳定因素而形成的积极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水平忽高忽低就是受到了易变因素的影响。易变因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易变因素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阻碍学生发展。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要充分协调学生学习可能性与学习要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易变因素的促进作用,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可能性目标切实变成学生的能力,实现写作的目标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作为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在个人能力水平、性格特点、身心发展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当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时,教师就要采用分层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分层教学方式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因此才被广泛地运用进各科教学过程中,既能使能力高的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也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加强基础知识能力水平。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要遵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设计作文学习目标及要求,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其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作文任务,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导,让学生发现并明白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掌握解决的方法。
传统的写作教学为学生布置统一的题目,按照统一的写作要求,教师也是通过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内容,因而,很难通过写作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而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对作文内容毫无头绪,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生成挫败感,无法对写作产生兴趣。初中作文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运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获得成就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通俗来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听、如何正确阐述、如何开口读、如何动笔写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听、说、读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写的能力培养没有进行深入的教学,因此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积极为学生开展写作教学,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传统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将学生进行了分层,但是还是由教师作为主导逐层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方式也仅仅只是从集体教学变成了小组教学,不仅没有指导到每一位学生,还增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的达标要求,不仅可以采用教师指导的方式,还可以运用学生指导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被指导,顺利完成写作。
在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成绩差别大、学习能力强弱较明显的班级就比较容易实施分层教学,而水平较为平均、能力差别不大的班级就比较容易出现分层不准确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前,一定要对班级的学生有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平时的写作情况判断学生的作文基础,并进行准确的分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作文中心思想、作文选材、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将学生分为A、B、C、D 四个层次,将水平强的学生分为A 层;水平稍微弱一点的分为B 层;写作水平一般的分为C 层;写作水平较差的分为D 层。教师将四层学生分完后,再运用异质搭配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分别由A、B、C、D 四个层次的学生组成,然后进行小组成员分工。A 层学生为组长,主要任务是在完成自己层次的写作任务的基础上,主要指导B 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适当指导C 层学生和D 层学生。B 层学生则是主要指导C 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适当指导D 层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是要重点指导A 层与D 层的学生。如果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或者矛盾,便可以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在将学生分层前首先要分层渐进建立作文评价标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进行精准评价,最大程度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在设计作文评价标准时需要从内容、选材、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入手,将作文分为四个等级。
教师根据这一评价标准将学生分为A、B、C、D四层,分别对应评价标准中的优、良、一般、差。同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要实行动态分组的方式,不固定层次成员,随时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身自信心。
分层教学能否合理地展开,除了要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以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以此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分层化教学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层级。就现阶段初中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大体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阶段。教师依据三个阶段不同学生的特点展开针对性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水平。
例如,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字数在800 字左右,作文内容必须要结合个人实际生活以及个人的情感理解,作文还需要拥有一定的深度与意义。加大写作难度,提高写作要求,这样才能够促使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合理发挥个人创作思维,将个人所思所想充分地表达出来。而对于中等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相应放低教学要求,字数仍然以800 字为标准,但作文内容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件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进行联想与感悟,帮助学生规划写作路线,学生的写作难度将会大大降低。而对于低水平的学生来说,则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降低字数标准至500 字左右,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向教师述说一些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烦恼。促使学生将写作练习转变为与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作文不再是限制学生学习的一项学习任务,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面对作文教学,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成长与发展,拉近与其他同学的距离。
又如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命题作文教学中,教师先不为学生设计写作思路,而是将不同层级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讨论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作文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也需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并且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引导。对于高水平学生来说,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尝试多元化的写作方法,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从故事情节上升至精神层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深度。而对于中层学生来说则需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文题目,帮助学生规划写作思路。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则主要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保证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符合逻辑,且词句使用合理。
统一的评价内容会打击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分层评价的出现则能很好地避免这一教学弊端。教师通过分层作文评价标准的建立,明确该层次现有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可以达到的可能性能力水平。教师用欣赏、观察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运用积极正面的、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面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委婉地指出并加以辅导,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学生的专业化辅导也是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展开作文修改与辅导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化评价。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应当看中学生作文的核心思想,让学生的作文内容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而作文水平中档的学生,则看重学生作文结构以及逻辑关系,要求学生作文内容真实、语句通顺。而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更加看重学生的语言通顺和字迹的工整情况,为其打造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自评、互评的方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自己检查文章中是否有漏掉的部分,是否有需要改正的地方。紧接着让A 层学生评价B 层学生、D 层学生所写作文,将作文的优点及不足批注在一旁。在A 层学生也就是组长评价后,再组织A、B、C 层学生一起进行互评,在互评过程中发现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并进行记录。最后教师再进行总评价,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评价方式提高作文水平。在不同层次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个性化教学,才可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展开分层化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个人能力基础之上不断提高作文水平,促使全体同学作文水平可以同步提高,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