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指南》项目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伤事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TON 引起的视功能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围绕TON 最适宜的治疗是近年Cochrane 系统评价的热点,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如何彰显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以及中医介入治疗的时机等方面,目前尚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充分参考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1]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技术规范,并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指南报告清单》[2-3]撰写。本着“循证为举,共识为主,经验为鉴”的原则,在现有的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专家经验以及患者偏好,基于中医药自身特点及临床实际情况形成了TON 中医诊疗指南。《指南》旨在指导和规范临床医生使用中医药治疗TON,以提高临床疗效,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因头面部钝挫伤(非穿通伤)后导致的视神经或前视路系统损伤的TON 患者可使用《指南》的中医治疗方案。
适用于全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医师对TON 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治疗。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指南》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指南》。《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10]。
TON 是指眼眶外上方额、颞部突然遭受外力作用后而导致的视神经病变[11],发展至后期最终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是指以视力下降,甚至完全致盲,视盘色变白为特征的疾病[10]。《中医眼科学》[12]中将外伤后急性视功能障碍归为撞击伤目;根据视力下降程度又可分为暴盲病、视瞻昏渺;后期眼底视神经萎缩又可归属于青盲范畴。撞击伤目是指眼部受钝挫力撞击但无穿破伤口的眼病;暴盲病是指眼外观正常,一只眼或双眼视力骤然急剧下降,甚至盲而不见的内障眼病;视瞻昏渺是指眼外观无异常,但视物昏朦,且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青盲病是以视盘色淡,视力逐渐下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内障眼病。
2012 年的一项加拿大流行病学调查[13]显示,TON发病率在头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约0.5%~5%,大部分为青壮年,而儿童占20%。43%~56%的视力损伤至光感或无光感,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在TON的致伤原因中,车祸伤占首位(50%~65%),其次为坠落伤和摔伤(13%~28%)[11]。
绝大多数TON 是因额、颞部受钝性物体撞击所致,视力下降严重者丧失光感。合并闭合性颅脑损伤者常伴随昏迷、嗜睡、意识淡漠、言语不清、呼吸异常、肢体运动障碍等颅脑损伤症状。此类患者应该在检查生命体征的同时,注意眼部情况。TON 的症状和体征多样。除视力下降外,单眼或双眼受累程度不一致时,受伤较重侧眼出现相对性瞳孔传导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ysfunction,RAPD),多表现为伤眼瞳孔散大;双眼受累程度相似时可能无RAPD,而仅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应异常。对伴有意识障碍者,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异常是判断TON 的最可靠体征。绝大多数未累及视网膜及视神经前段TON患者,早期眼底检查无异常改变,后期常出现视乳头苍白、萎缩[11]。
目前尚无明确的中医诊断标准,根据症状和体征归属于撞击伤目、暴盲、视瞻昏渺、青盲范畴;本病在《中医眼科学》[12]上可见不同中医诊断名称。
必要条件:(1)存在颅、眶、颌面部,尤其额、颞部外伤史。(2)伤后急性视功能受损,如视力减退或失明、视野缺损、色觉障碍等,排除既往疾病所致。
支持条件:(1)RAPD 征阳性,而眼内无导致RAPD 阳性的异常改变。(2)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视觉波形消失或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眼底未见视网膜严重病变。
单眼受累或双眼受累程度不一致时,具备支持条件(1);双眼受累程度相似时,具备支持条件(2),同时满足2 条必要条件,即可确诊TON[11]。
目前,尚无本疾病病程分期的相关指南、专家共识或随机对照试验。为此,本临床问题结果由专家共识产生。最终得出意见认为TON 可以分为3 期:(1)急性期(充血水肿期)。病程≤7 d;创伤后7 d 内视神经肿胀、血管痉挛,炎性因子高表达,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视神经节细胞显著丢失。(2)亚急性期(水肿吸收期)。7 d<病程≤28 d;在经过7 d 炎症水肿期后至伤后28 d,视神经的水肿逐渐吸收,肿胀减轻、胶质增生明显,神经节细胞逐渐丢失,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显著下降。(3)慢性期(神经萎缩期)。病程>28 d;外伤28 d 后视神经开始进入萎缩阶段,轴突变性,视盘逐渐苍白,RNFL 降低趋于平稳。
《指南》 依据目前循证医学常用的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14-15],将推荐强度分为强、弱2 个等级(表1),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4 个等级(表2)。中医辨证分型的核心是气滞血瘀证,涉及气滞、血瘀、肝虚、肝郁、气虚、血虚、肾虚7 个证候要素(证据级别:D)。由于既往无TON 病程分期标准,建议未来TON 相关中医诊疗辨证在《指南》推荐病程分期下进行观察,为未来新版指南修订奠定基础。
表1 GRADE 推荐强度分级与含义
表2 GRADE 证据质量分级与定义
目前关于TON 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始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差异较大。为此,《指南》 制定小组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做描述性分析。12 篇文献[16-27]中涉及证候6 种:肝肾亏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肾虚和气虚血瘀,共18 频次。其中,气滞血瘀占比最高,为55.56%,确定为TON 的核心证候,其余可作为兼证,治疗时需辨证加减方药。
其使用条件及临床表现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
8.3.1 气滞血瘀证(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级别:D)(1)使用条件:TON 急性、亚急性期。(2)临床表现:外伤后1 个月内,以患处疼痛固定,胀痛或刺痛,痞块时消时聚,或皮肤青紫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伴见相应经络、脏腑、器官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证候。
8.3.2 气血两虚证(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级别:D)(1)使用条件:TON 慢性期。(2)临床表现:外伤后1 个月后,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健忘,唇甲色淡,舌质淡,脉弱或细等为特征的证候。
8.3.3 肝肾亏虚证(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级别:D)(1)使用条件:TON 慢性期。(2)临床表现:外伤后1 个月后,以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痿软或痉挛,毛发脱落,形瘦,骨立,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等肝肾两虚证重者为特征的证候。
8.3.4 气虚血瘀证(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级别:D)(1)使用条件:TON 慢性期。(2)临床表现:外伤后1 个月后,以局部刺痛,痛处不移,舌质淡暗或紫,边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涩,伴见面色暗淡,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等为特征的证候。
9.1.1 推荐意见 TON 患者,在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剂、改善微循环单用或联合)的基础上,推荐选用中药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或VEP;主要推荐方剂包括:血府逐瘀汤加减(证据级别:D),除风益损汤加减(证据级别:C)。
9.1.2 推荐说明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 文献8 篇[18-19,28-33],涉及7 个经典名方。中药治疗TON 可以提高患者视力(8 篇文献,514例患者,RR=1.32,95%CI:1.14~1.52,P=0.000),但由于各文献对视力提高疗效标准不同,未能得出统一的视力改善标准。
9.1.3 推荐具体方药说明(1)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级别:D)①处方来源:王清任之《医林改错》[34]。②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③使用条件:适用于气滞血瘀证(急性、亚急性期)。④不良反应:目前临床证据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但本方孕妇忌用。(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除风益损汤加减(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级别:C)①处方来源:倪维德之《原机启微》[35]。②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藁本、前胡、防风。③使用条件:适用于瘀血阻络证(急性、亚急性期)。④不良反应:目前临床证据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但本方风寒犯肺者禁用。
9.2.1 推荐意见 TON 患者,在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剂、改善微循环单用或联合)的基础上,推荐选用中成药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及VEP;主要推荐中成药包括:血府逐瘀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复明片(证据级别:D)。
9.2.2 推荐说明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 文献3 篇[36-38],涉及3 种中成药。中成药治疗TON 可以提高患者视力(3 篇文献,151例患者,RR=1.55,95%CI:1.20~1.98,P=0.001)。
9.2.3 推荐具体中成药说明(1)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基于专家共识)①处方来源: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②使用条件: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证(急性、亚急性期)。③使用注意:孕妇禁服;忌食辛冷食物。④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 粒,每日2 次,1 个月为1 个疗程。(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D)①处方来源: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②使用条件: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急性、亚急性期)。③使用注意:孕妇禁服;对本品过敏者禁服;个别用药前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是否与服用药物有关,尚无结论;过敏体质者慎服。④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 粒,每日3 次。每粒0.5 g。(3)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明片(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D)①处方来源: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②使用条件: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证(慢性期)。③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忌食辛辣刺激食物。④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 片,每日3 次,每片0.31 g。
9.3.1 推荐意见 TON 患者,在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剂、改善微循环单用或联合)的基础上,推荐亚急性期作为最佳起始干预时机选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基于专家共识),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级别:C);推荐针刺主穴为风池、睛明、足三里、承泣、太阳、百会、光明、球后。
9.3.2 推荐说明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TON 的文献6 篇[23-25,39-41],涉及21 个穴位。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视力(6 篇文献,333例患者,RR=1.34,95%CI:1.17~1.54,P=0.000)。其中推荐的穴位为:风池、睛明、足三里、承泣、太阳、百会、光明、球后。以上8 个穴位在文献中占比在60%及以上。
利益冲突:《指南》 所有成员均已签署利益冲突声明,申明无和《指南》主题相关的任何商业的、专业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冲突,不涉及所有可能被《指南》成果影响的利益。签署利益冲突声明后,由秘书处收集提交至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指导委员会监督并评价利益声明,以确定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若存在利益冲突,指南指导委员会确定其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最终处理方式。
形成指南的专家组成员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本指南牵头专家:王影、廖星、庄曾渊、魏世辉、钟勇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按姓名拼音排序):柏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毕宏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高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郝小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胡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循证医学中心)、解孝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金明(中日友好医院)、李满(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李晓明(吉林省人民医院)、李志清(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梁俊(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梁丽娜(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廖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刘静(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刘文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刘兆兰(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龙思羽(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马嘉(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瑾(北京协和医院)、邱怀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邱礼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施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孙传宾(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孙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婉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孙艳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童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军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王影(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王志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韦企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魏彬彬(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魏世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吴星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谢立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徐全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沫(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杨永升(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于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喻京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张丽霞(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张守康(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赵子德(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钟勇(北京协和医院)、周欢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周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尚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周婉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庄曾渊(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