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勇 蒋和琴
【摘 要】幼小衔接关乎幼儿健康成长。所以,学前教育需要对接幼儿心理特点、生理特点,采用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活动,让学前幼儿主动了解小学环境并做好升入小学的心理准备,而且能够在升入小学后明显缩短适应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小衔接 工作途径 工作方法
幼小衔接对学前幼儿的生活作息规律性、独立生活能力、是非观及集体观念以及学前心理准备都有一定要求。大班幼儿处在思维不可逆阶段,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需要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对接幼儿实际情况,以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有效实践活动来保证其逐渐拥有这些能力和心理准备,为其升入小学夯实基础。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版)》(下称《规程》)指出,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密切配合,要以幼儿顺利步入小学为目标,形成系列科学对接方案。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目的是希望减少幼儿在过渡阶段形成的不良心理反应对其后续发展产生影响。人类逻辑思维成长过程有三个阶段,而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恰恰处在第二关键阶段,此时幼儿逻辑思维还未成熟,开展逻辑思维的经验并不丰富,会因为学习方式不再是以往以游戏为主的形式而产生不适应,会在学习当中出现疲惫、烦躁、自卑、厌学等负面情绪,若是不能形成有效规避手段,必然会加重这些负面情绪,对未来小学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充分重视对这一阶段幼儿的心理研究,形成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幼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甚至能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之情。
二、学前幼儿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
(一)恐惧心理
大班幼儿对小学生活不熟悉、不了解,心中既有好奇也有恐惧,这种复杂的心理可能使其选择不想上小学和逃避上小学。幼儿到底恐惧什么?总结这些年经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失去了往日非常熟悉的伙伴,对陌生环境会产生未知的恐惧。(2)怕自己做不好一些事情,如不能独自去厕所,不能交到新朋友。(3)怕老师不喜欢自己,或自己做得不好受到批评。(4)在校学习时间长,想父母、想早点回家等。
(二)压力过大
大班幼儿的压力同样来自对小学环境的不了解。具体而言有:(1)怕受到欺负。这样的学生在幼儿园或在生活中属于思想敏感和脆弱型。(2)来自幼儿园教师以及父母的压力,即父母为了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环境,采用了违背幼儿心理、生理规律的方法,导致幼儿产生了自我否定。
三、学前教育中促进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规程》要求,幼小衔接必须是家园对接、家校对接、园校对接,甚至要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所以在幼小对接工作中,至少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必须都参与其中,形成严密的对接方案。
(一)培养幼儿时间观念
大班幼儿仍然保持幼儿园的作息规律,早上入园时间和小学相差无几。但幼儿园基本都是就近上学,小学的距离相对较远。若是幼儿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加快洗漱、用餐速度,会经常性迟到。所以,幼小衔接工作必须培养幼儿用餐速度、洗漱速度,避免幼儿养成拖拉习惯。具体方法:幼儿园给孩子们发放塑料钟表,教会幼儿认识时间,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用餐、洗漱比赛。在游戏比赛氛围下,幼儿逐渐养成时间观念。在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当中,幼儿园、家庭要紧密对接,幼儿园教师要提醒家长每天早晨按时叫醒孩子,留给他们足够的穿衣、洗漱、整理时间。在此过程中,家长需要适当提醒孩子还剩多少时间,并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赏,建立孩子积极早起、自我管理的心态。需要说明的是,有很多幼儿园和家长在大班时才会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其实,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就开始培养时间观念,逐渐渗透,效果会更明显,幼儿在大班时就能养成非常好的时间观念。
(二)培养幼儿独立能力
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能力方面自理,特别是在如厕、收拾学习用具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家长会、家长群或与个别家长交流中普及相关知识,叮嘱家长不可以强迫幼儿,需要耐心地引导、辅助,循序渐进,使其掌握一定的窍门,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如厕的自豪感。学习用具的归整,要培养幼儿随用随取、用完归位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每日的生活当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用餐、独立如厕等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尊重和鼓励,培养其逐渐独立的勇气。
(三)培养幼儿集体观念
小学阶段更需要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需要其懂得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要懂礼貌、守纪律。在幼儿3~6岁的年龄阶段,其主要以个人意识为主,典型的集体意识还未建立。为了让幼儿认识到集体、感受到集体氛围,在大班幼儿步入小学前,教师需要从幼兒个人、小组和集体活动为切入,逐渐地培养幼儿对集体的认识。集体意识需要从幼儿入园后就开始培养,如教师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如体育游戏、活动竞赛、升国旗、做早操等,要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伙伴,通过游戏感受集体活动中的快乐与智慧的力量,逐渐认识班级的每一个成员,使幼儿感受到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班的幼儿,运动能力、平衡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幼儿园要经常性举行集体活动,特别是组织幼儿晨间运动,这样既发挥了“叫早”作用,还培养了幼儿的集体观念。
(四)做好学前心理准备
幼儿升读小学,最需要做好学前心理准备的应该是家长。相对于幼儿来说,大部分家长学前焦虑情况更严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建立幼升小心理准备,前期认为时间尚早,没必要对幼儿严加管理。当家长发现幼儿到了大班时仍然没有足够的独立能力时,就会焦虑,情绪也容易激动,会在幼儿表现不佳时大呼小叫。幼儿也会无所适从、缩手缩脚,这样更不利于其形成积极心理。所以,幼儿园需要积极对接家长,引导家长不可对孩子表现出焦躁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其对小学产生恐惧感。只有家长表现轻松,有条不紊配合幼儿园,一同对幼儿展开必要的引导、培养,才能使幼儿建立信心。家长可以建立一日生活时间表,让幼儿了解小学上学时间,让其自助用餐、管理用餐时间。一些幼儿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会延长就餐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就餐质量,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教师针对幼儿所处阶段,可以动态调整作息时间表,让幼儿逐渐适应,这是帮助幼儿形成学龄前良好心理准备的前提。
(五)培养幼儿注意力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也存在差异,一年级小学生一般能够将专注力维持在20分钟左右,专注力不强,容易出现精神分散、小动作等问题,这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幼儿园需要提早关注幼儿专注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3岁幼儿专注力能维持3~5分钟,教师可以采取小故事、小视频、看绘本等锻炼方式,尽可能延长幼儿专注力的时间;4~5岁幼儿专注力可以维持10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绘画、讲故事、集体活动等来不断提升幼儿的专注力;6~7岁儿童专注力可以维持15分钟以上,此时可以按照小学课堂形式来锻炼其专注力,使其熟悉小学课堂氛围,接受小学授课方式。
(六)深入了解小学环境
幼儿园组织学前幼儿进入小学了解小学教室、厕所、操场等详细情况,这样会让孩子们对小学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观察小学生上课的真实体验,看小学生下课后游戏场景,这些都可以让幼儿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另外,小学和幼儿园之间,要相互促进、相互邀约,小学邀请幼儿园大班孩子前往,与小学生进行互动;幼儿园也邀请小学生到幼儿园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期待。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师、家长、小学等主体共同参与的一项专业工程。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对接成为主体,小学则作为配合者负责接待幼儿园带队参观。家园对接当中需要结合幼儿时间观念、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注意力、集体观念等形成紧密配合。幼儿园教师、家长在过程中需要动态沟通,切勿打击幼儿自信心,要科学鼓励,保证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林凤凤.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实践分析[J].读写算, 2019(7).
[2]李艾珍.浅谈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J].读与写(上旬),2019(11).
[3]郑建梅.学校开展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名师在线,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