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燕
场景一:
A公司是一家物业服务企业,操作层岗位众多,基层服务窗口员工文化素质较低,但他们又需要具备熟练的服务能力。因此,A公司所辖项目组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客服、保安、保洁等岗位员工进行岗位应知应会培训。此类培训大多以集中上课的形式进行,然而项目培训资源有限,所以经常可见这样的情景:主管拿着几份文件在台上读,台下坐着数排员工,有人闭目养神,有人一脸无奈,有人闷声不响玩手机,有人则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等主管读完文件,大家逐个上去签字记录,培训结束……
场景二:
小王是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快递员,每天风里雨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奔波。但公司管理较规范,常组织一些安全教育、服务意识等类型的培训课程,为了不影响员工工作,培训一般安排在晚上。小王虽然对培训并不抗拒,但却总在培训课上犯困。没办法,奔波劳累了一白天,晚上还要强打精神上课,小王实在提不起精神。
场景三:
李先生是一家老牌国企的办公室主任,公司此前一直对员工着装没有过多要求,因此大家上班时着装都很随意。某日,领导突然强调管理人员要注意办公礼仪,要求男士统一穿衬衫打领带,可公司中高层干部习惯了便装,平时也很少打领带,于是各种“不规则”的领带系法出现了。为了避免再闹笑话,办公室专门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了一场领带系法的现场培训。但培训过后,大家很快又忘记了培训内容,系领带的方式仍然五花八门。
以上场景是很多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的常态,也是在传统培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痛点。任何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看到投入大量资源的培训,得到的却是这样的效果。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快速迭代更新,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快速发展和应用,为企业员工培训开启了视频微课的新思路。
区别于传统、体系化的正式课程,视频微课是一种新的课程呈现和知识交付方式,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所以,培训不再是枯燥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更像是观看一段有人物、有情节的小短片那么有趣。
視频微课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真人视频,即通过真人录制讲解;一种是动画视频,即利用软件制作一个动画视频;第三种是PPT录屏,即对一个PPT配以简短内容解说。不管哪一种视频微课,都要求内容集中,一个小短片只输出一两个知识点或流程。
视频微课在近几年盛行,与传统培训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打破时空限制,让员工成为培训的主人
现代企业分支机构众多,人员分散,工作时间各不相同,传统培训难以实现集中培训,但视频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像场景二中小王这种灵活用工人员、移动办公人员,以及场景一中的基层操作人员,对他们的培训就可以灵活调整时间、地点,由传统培训的“整块时间”学习变为“碎片时间”学习,让作为培训对象的员工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人和受益者。
●实现培训的可复制性
微课通常是由企业资深专家根据实际案例、项目需求、操作流程等开发而来的,其主题较为聚焦集中,不需要宏大的铺陈,只针对具体问题,是对企业内部经验的沉淀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可以反复回放使用。比如场景三中某国企所遇到的办公礼仪问题,只需制作一个“男士如何打领带”的视频微课作为辅助指引即可轻松解决。
●短小明快,轻松易学
微课形式短小,内容精练,时长控制在5分钟之内,不像传统课程那样,一节课动辄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老师台上口干舌燥,学员台下昏昏欲睡”。传统培训对于讲师和学员来说都是既耗脑又劳神的活动,尤其对于工作饱和的员工来说,业余时间参加培训更容易出现犯困、精力难以集中等现象。一段视频微课通常只有三五分钟,短小明快,节奏感强,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活跃学习氛围,给员工提供短暂放松的机会。
●更契合新生代员工的个性
“食物要好看,老板们要帅”,新生代员工连食物品相、老板长相都要挑剔“颜值”,一场冗长枯燥的培训怎么可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呢?培训应该契合他们的特点、个性和沟通方式,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繁忙的工作也让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将一门课程从头听到尾,视频微课更适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认知习惯。
视频微课的“生产”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主开发”,一种是“借鉴搬运”。
所谓自主开发,就是企业从培训需求出发,将知识点、案例、业务操作流程等作为素材编成微课脚本,再选择内部员工上场演绎,拍摄小视频。拍摄小视频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只要一部具有高清摄像功能的手机即可。也可以按脚本,通过动画软件(推荐万彩动画大师)制作成动画视频,然后利用剪辑软件(Premier、会声会影等)进行真人或机器人配音、增加字幕或其他后期加工。
笔者所在企业有大量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基层岗位员工,文字化的工作指引对他们来说很难吸收和记忆。为了使各岗位工作指引更好理解,笔者曾组织拍摄了一系列基于“服务类”的真人视频微课,制作了基于“流程类”的动画视频微课,将流程指引等枯燥的文字变成可视化的情节。这些动画视频作为培训教材输送到基层后,受到员工们的欢迎和认可。
●视频微课要系统设计
缺少系统设计的视频微课必然过于“碎片”,像一盘散沙。为了便于形成丰富的知识标签和知识点索引,避免造成没必要的重复学习,企业应该科学规划视频微课的开发:一要锁定人群,明确视频微课究竟针对哪一类岗位,按照企业对该岗位的培训需求进行开发;二要聚焦问题类型,要解决哪一类问题,就按这类问题的需求进行专题开发;三要在呈现时以专题为主线,把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逐步形成体系化的视频微课。
●开发视频微课要掌握方法
开发视频微课常用的方法不外乎四种:一是成立“微课开发虚拟团队”,可以从各部门抽调一些对多媒体制作感兴趣的员工组队,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让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按要求完成制作。这类团队一般适用于动画类视频微课的制作。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按企业培训需求分模块地进行系统的开发。三是组织视频微课比赛,以赛代做是最容易突破常规、呈现亮点的方式。用比赛为新生代员工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他们的潜力,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是利用众包思维,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内部员工利用企业内部平台参与开发和传递,甚至让没有接受过课程开发训练的员工都能开发出视频微课,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收集课程反馈,迅速优化和迭代。
為了节省成本,企业也可以从一些网络平台上直接“搬运”视频。常见的资源平台有哔哩哔哩、微博、抖音、网络综艺和热门电视剧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从中截取片段放到培训课程中。
●微主题——翻转式课堂的运用
学员先在课前或课外观看讲师的视频讲解,讲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课堂变成讲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作业等,这就是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
企业可以将视频微课作为学员课前思考或课后复习的材料,把部分培训做成翻转式课堂,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把培训引向深度学习,巩固员工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思考。笔者组织过“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的员工培训,先让讲师制作了重要知识点的视频微课,于课前发送给参训员工提前观看,讲师在正式课堂上讲解实际案例、重点答疑,学员们随堂分组讨论,辅助一些作业的考核复盘,使员工有一个整合的学习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情境——短视频在课堂内穿插运用
培训部门可以将知识点或者案例制作成短视频,穿插在课堂中反复演示,运用视频的视觉效果和引导作用让学员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类似礼仪、沟通、营销等课程,更适于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体现课程要点的短视频。比如有些服务行业的礼宾师培训,除了从礼仪文化、仪容仪表、服饰仪态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外,还会把仪态礼仪中站姿、行姿、手臂姿势等需要多次刻意练习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微课,让员工对照练习。
此外,类似“客户投诉处理技巧”这样的培训,也可以采用视频微课的形式模拟客户投诉的各种情境,穿插在课堂中让员工互动讨论,并根据视频情境现场演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模拟演练,一方面强化学员的情境感受,使培训效果更深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现场多种方式的模拟演练优化处理的方法、技巧,从而更透彻地呈现培训的主题。
●微过程——碎片化学习化解工学矛盾
企业开发完成的视频微课可以分门别类,放在内部平台上,让员工按需求自行选择下载,利用课堂外空余或业余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既可以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同时还满足了不同员工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对传统培训的重要补充和拓展。
当然,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各有高低,因而难免会出现个别知识点不能完全理解或接受的情况,这时培训讲师可以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重点,在课后制作出专项的视频微课,供员工课后观看、反复练习。
培训是知识、技能、信息、信念传递的过程,同时还暗含着一种艺术特性,要求培训既要向受训者传递“有意义”的内容,又要把“有意义”的内容变得“有意思”。相较于中规中矩的传统培训,视频微课正因短小明快且有趣而使受训者更乐于接受。视频微课或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企业员工培训的标配。
作者单位 深圳市福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