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演奏技巧及风格研究

2022-04-07 10:26:47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狂想曲颤音大调

郭 颖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003

李斯特的音乐创作受其本民族的影响较深,而其中占据着重要且特殊地位的就是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全组19首曲目都是以匈牙利音调为主题,突出表现了吉卜赛音乐风格[1]。《匈牙利狂想曲》全组19首的创作大部分于1839—1885年间,以匈牙利人和匈牙利吉卜赛人的民歌及民族舞曲的旋律为依据进行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虽不是李斯特众多作品中最出名的一首,但却是最偏向女性化的作品,整首乐曲细腻而又不失辉煌。它以匈牙利民间舞曲为创作根本,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基于此,以《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例,深度分析李斯特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及风格,探析其民族性特征和浪漫主义特色。

1 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被匈牙利人民称为“伟大的民族艺术家”,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著有《塔索》《前奏曲》以及19首《匈牙利狂想曲》等钢琴作品。李斯特9岁时家迁维也纳,拜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向萨利埃里学习作曲。在此期间,李斯特的技术和音乐思想均受到启发,对他以后作品中的即兴演奏和炫技性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斯特11岁起便以钢琴家身份在法国和英国开音乐会获得声誉。在此期间,李斯特在钢琴弹奏特点上颇有贝多芬和克列门蒂的风范,不仅继承而且延伸出很多新的演奏技法,还在钢琴上寻求雄伟的交响性音响效果[2]。1831年,李斯特受到帕格尼尼的表演启发,开始在作品演奏和创作中出现很多高难度的双音音阶、八度音阶、大跳八度和弦、快速轮指、滑奏等演奏技法,李斯特标新立异的演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欧洲的钢琴界。1848后,李斯特厌倦了不断巡演的生活,决定搬家到魏玛,担负魏玛宫廷乐长兼歌剧院指挥,指挥管弦乐队并且招收学生进而从事钢琴教学和参加社会音乐的各类活动[3]。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 A[(a+a′)+b+a″]+B[c+c′]+C[(d+d′)+(e+e′) +(f+f′)]的结构,是一个复三部曲式。A部分是一个单三部曲式,a(1—4)和a′(5—9)是a小调,b(10—11)、第10小节是C大调,第11小节是E大调,a″(12—16)是第一个乐段的扩充,在16小节转向A大调。B部分是一个乐段,由c(17—24)与带有扩充性质的c′(25—40)组成。C部分是一个单三部曲式,采用了新的素材,d(41—51)和d′(52—69)是E大调,e(70—91)和e′(92—125)是E大调,f(126—141)和f′(142—164)是#F大调,全段由双手八度及八度以上的和弦构成,是全曲最高潮部分。

李斯特在此曲中采用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查布达什舞曲的表现方式,该曲由庄重徐缓的“拉松”部分和热情激动的“弗里斯卡 ”部分组成[4]。《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A部分速度相对比较自由、无拘无束,带有即兴特色,但又不失浪漫;B部分的“拉松”行板即情感色彩比较鲜明,利用一些色彩明亮元素,庄重宏伟的表现手法;C部分运用“弗里斯卡”急板,紧凑跳跃感明显,充分展现了吉卜赛民族特点。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在《匈牙利狂想曲》其他作品中也多有出现。

2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演奏技巧

2.1 延音或弱音踏板配合手指演奏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中多次运用颤音、震音等演奏技法,演奏时颤音、震音突出若有若无的感觉,为避免在音色上让声音听起来很虚无不扎实,李斯特多采用延音或弱音踏板配合手指演奏,协助完成颤音、震音等不同音色的表现。

首先,是延音踏板的应用。《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A部分的开头,便运用了快速震音。快速震音表现的是声音由远及近再远去的感觉,李斯特使用延音踏板并贴键弹奏使演奏流畅悠长,演奏该部分时,同时踩下弱音踏板控制整体音量[5]。演奏者在演奏时,手腕及手臂应放松,在二指与五指间找一个支点,让一二指与五指成跷跷板模式弹奏,并注意控制手指力量,控制一二指下键的一致性,双音演奏的音量应与五指相近,不能太过突出。左手的和弦应提前做好准备,控制住音量,并要与右手进行无缝衔接,并且左手一指演奏完毕不能松得太快,一指应随着左手手腕地提起而缓慢离开琴键,延音踏板不可松得太早,要随着最后一个音的消失而缓慢松开。

其次,是弱音踏板的应用。《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第70小节演奏的力度应随着音区的增高降低而进行渐强渐弱的处理。第79小节开始,演奏力度随着音区的增高而逐渐增强,一直推进到第85小节开始的颤音上,并且保持颤音的强度,左手随音符的上升而渐强。该段出现非连奏记号,表示左手跳音要轻巧,并且少使用延音踏板。因此,在此使用弱音踏板,以手腕带动手指,并配合延音踏板突出右手小指的最高音即可。

再次,预备踏板在曲目中也有所运用。以《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第10小节和第12小节的踏板应用为例,为配合手指演奏,踏板须在弹奏之前先踩下去,这种运用方法叫做“预备踏板”[6]。第10小节的六连音琶音更要流畅、一气呵成,第二拍速度不能拖,右手旋律部分要清楚,与第三拍要用踏板连接,不能断开,利用踏板的连接将音色精准表现。

2.2 运用颤音琶音模仿民族乐器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A段中出现了颤音和琶音组成的部分,这是通过钢琴的音色来模仿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一种乐器——匈牙利大扬琴[7]。此时颤音的演奏音色是在这部分演奏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部分,音色须清晰干净。《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中的颤音是由音程和单音组合而成的颤音,因此,为区别于一般演奏的两个单音形成的颤音,让每个声音都十分均匀、清晰、颗粒感强,是单音和音程的颤音的弹奏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由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拟声匈牙利大扬琴的视听观感,表达乐曲的民族风味。运用颤音琶音模仿民族乐器时手指要十分灵巧,颤音的演奏过程犹如是在演奏弦乐器一样。

自然紧密是演奏颤音与琶音的连接时非常须要注意的方面,清晰和谐的演奏是颤音和琶音必须要注意的演奏要点,也是李斯特演奏技巧的体现。在演奏颤音和琶音时不能让观众轻易地就听得出来这两部分是由两只手分别演奏而成的。以《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第118—123小节双手的琶音为例,此时的琶音有一次出现,来表现匈牙利大扬琴的音色观感,演奏时如同波浪一般渐强渐弱,踏板也要持续到第123小节,使音量一直堆积,演奏的辉煌、有气势。该段最后的三个和弦可以稍微做一些渐慢,最后过渡到#F大调的最后一段[8]。

2.3 运用和声调式和八度音程丰富乐曲旋律

从演奏技巧来看,李斯特的音乐是十分多样化的,既有毫不掩饰的辉煌炫技,又有深情细腻的咏唱。这首《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A部分是a小调,李斯特在乐谱上标记Lento a capriccio。Lento是慢板,a capriccio是随性的,也就是说演奏该乐段时由演奏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发挥[9]。在基础框架和可变随性的基础上,李斯特运用不同的多元化和声调式和八度丰富乐曲旋律。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一开始是由a小调音程颤音开始, 从第10小节是C大调,第11小节转变成E大调,有力而且坚定。在此期间,并未出现承接和转调时的和弦,体现了运用同主音大小调式转换的吉卜赛调式特征和吉卜赛音乐的特点。除此之外,A部分的扩充部分是12—16小节,A小调神秘而充满想象的色彩转向了色彩鲜明的 A 大调,这部分的补充为全曲的第二部分的调性和吉卜赛风格热情奔放的特点作了一个承接。A 大调、D小调、D 大调三个调式调性在第二部分中相互转变,装饰音的使用从17—22小节开始便有很多,充分体现了旋律的即兴性和较强的舞蹈性节奏。单三部的运用是乐曲C部分的主要特点,该曲运用了全新的素材和部分的调性经过了 #f—A—#f—#F 的变化,体现了“弗里斯卡”热烈激动的急板效果,通过大规模快速跑动的音群,描绘民族翩翩起舞的场景和欢快激动热情氛围[10]。

八度音程应用最明显的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结尾处,就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从125小节的三个和弦引出了最后部分,这部分也是乐曲最精彩最华彩的精华部分,此处出现了整首作品的大量八度跑动。八度的演奏使左手和右手都是采取柱式和弦的演奏模式,展现出一种铿锵有力的感觉。左手和右手都是连续的八度和弦的弹奏,加上速度采用的是急板,并且要不断地加强,推进高潮的前进。在演奏这部分时必须要注意放松身体每个部分,如果仅仅依靠手臂是绝对不够的,力量的投入必须要用上腰部乃至全身的力量。而旋律走向的重点是要突出和弦上方音,该部分要求既有力度又有速度,来展现宏伟热烈的节日场面,至此,乐曲的旋律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3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演奏风格

3.1 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从19世纪起,欧洲文学出现了一种新的代表潮流,即浪漫主义。在当时,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活动与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活动交替进行、互为影响。主观性质在浪漫主义的音乐里体现得十分充分,很多的浪漫主义作品是根据作曲家的性格去创作而成的,这也是他们热爱生活反映生活,歌颂对美好未来的理想化寻求。在浪漫派时期背景下的李斯特钢琴音乐创作,同样具有浪漫主义的演奏风格。

李斯特虽出生于匈牙利,接受的却是德国的教育,长期生活在巴黎,深受浪漫主义的熏陶,他的音乐体现了他对德奥式音乐语汇的应用以及法国式的浪漫主义[11]。一方面,李斯特浪漫主义的演奏风格表现在他钢琴演奏上的炫技性上,李斯特运用大量的快速八度跑动以及华彩经过句、大跳等高难度技巧,营造辉煌华丽的浪漫主义观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另一方面,李斯特浪漫主义的演奏风格表现在他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上。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大多是火热的性情与诗意的空想相互交织。例如《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B部分很明显是在A大调的音调上建立的,因此第二部分的音乐就如谱面注示展示的情绪一般,必须表现出强的、隆重的、庄严的。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把自己想象成英勇善战的将军,如在打赢了一场胜仗后回归祖国,接受百姓的欢呼和爱戴。在此部分,李斯特设计部分倚音在演奏双音时进行点缀,使其既有古典主义音乐的精美严谨,又不失其浪漫特征,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和强度上与语言不相上下。

3.2 凸显吉卜赛民族音乐风格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主要演奏风格以吉卜赛风格为主,随性自由。吉卜赛人生性自由,不愿被束缚,这点也充分体现在了吉卜赛的音乐中,吉卜赛音乐的特点便是旋律的即兴性。乐曲的开头标有Lento a capriccio,a capriccio表示随性的,完全符合吉卜赛音乐特点——旋律的即兴性,也表现了吉卜赛人的民族审美特征,即随性、热情与开放[12]。首先,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特征体现在曲式结构上,例如《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乐曲A部分为单三部曲式,节奏较自由,略带即兴性,紧扣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点,在音乐的感情色彩上、力度上、调性上也有较强的对比。其次,李斯特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特征体现在和声调式上。乐曲第10小节为C大调而第11小节为E大调,两小节中间没有任何作为过渡的和弦或半音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吉卜赛音乐的特点,也从侧面说明了李斯特在创作《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时是以吉卜赛风格音乐为背景的。最后,乐曲B部分从第17小节开始由慢板转为行板,拍号也由2/4转为4/4,与A段开头相呼应,再次强调且表现出了乐曲中吉卜赛音乐风格的随性自由。吉卜赛风格的音乐通常具有较强的舞蹈性节奏,而《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B部分偏向舞曲风格,也体现出了吉卜赛的音乐特点。

对于李斯特来说,他平生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其祖国匈牙利和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在他的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其故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被他在作品中应用到极致。除吉卜赛音乐特点以及舞曲特色外,《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名称便体现了李斯特为表达对祖国情感的创作初衷,是李斯特的情感体现。狂想曲这一概念在希腊文中有民族史诗的含义,从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创作素材,作曲家经常取材于其故国民间民族音乐或流行音乐的音调。而对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分析也得以窥探李斯特所表现的民族情绪和浪漫主义情感。李斯特在1839年接触了匈牙利的查尔达什舞曲,便将此曲应用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自由的即兴是它的特点,强烈的节奏感、舞蹈性和有着鲜明的匈牙利民族风格,既体现了匈牙利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又表达了匈牙利人民的喜怒哀乐,也是匈牙利人民的情绪体现。

4 结 语

弗朗茨·李斯特是浪漫主义的领袖人物,他的演奏风格自由随性,演奏技巧熟练炫目,备受世人推崇。他所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了解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主要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演奏技巧则多处运用了快速震音、装饰音、半音阶、跳音、双音八度与和弦,并且结合了延音踏板及弱音踏板的使用。演奏风格以匈牙利民歌音调为主题,融合了吉卜赛音乐风格中的即兴性及舞蹈性,最终呈现出辉煌大气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

猜你喜欢
狂想曲颤音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空降战车狂想曲
蓝色狂想曲
青年文摘(2021年16期)2021-12-14 00:48:48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艺术家(2020年4期)2020-12-08 11:30:01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当代音乐(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G大调随想曲
ViVi美眉(2020年2期)2020-08-04 13:20:14
小狗狂想曲
童话世界(2018年8期)2018-05-19 01:59:18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北方音乐(2017年1期)2017-01-29 09:59:56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5
秋日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