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乐,徐燕萍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12
实践育人是高校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根据课堂环境场景与育人功能可整合为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课堂”,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1981年,美国百森学院开始举办“百森创业年会”,佐治亚理工学院、圣路易大学、沃顿商学院、华盛顿大学等高校逐渐成为其协办者[1]。90年代,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倾向改变,从个人能力的提升转换到注重团队、公司、行业,引导学生“自我就业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3]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体系及质量评价的研究仍然还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着眼于高校环境,高校创新氛围、组织支持、师生关系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具有正向积极作用。李雅静[4]从学生、教师、相关课程体系等方面寻求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王钦安等[5]认为,课堂是实践育人的主阵地,以工学结合为取向构建并实施了第一课堂实践育人,以学科竞赛为龙头推进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突出旅游专业优势推进第三课堂实践育人。胡小霞[6]提出,旅游类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如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目标,那么就能够从实践教学的角度着手构建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够利用校企合作和实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陈学清等[7]提出“知识+应用+素质”的全方位、立体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强化对学生学科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邹亮等[8]提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创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才能使得旅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取得实际效果;孙小茗等[9]提出以学校提供的平台为前提,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助,使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在第二课堂中磨炼实操能力,在第三课堂中提升职业素养,保证高等院校不断培养出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王恒等[10]提出要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改革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增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王飞飞[11]基于三个课堂联动,提出旅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课堂子系统,探讨“三课堂融合”的教学类载体、学习类载体和活动类载体,可以通过加强引导和管理来应对。
目前,就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三课堂融合”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由于目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体系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还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此次研究以课程实训为主导,联合学科竞赛等各种活动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因此有利于更好地摸索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创业水平及职业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2)对学校来说,以滁州学院整个旅游系学生作为目标群体,该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三课堂”联动为纽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条件,创建一个全新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有利于完善滁州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3)对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将传统的定性分析替代为更加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使该研究更具有方向性。目前的研究大多从定性角度展开分析说明,鲜少以定量的方法分析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否合理,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并以旅游专业学生为例,构建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此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值,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2.1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根据上述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并结合滁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特征,本文诠释出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量表,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展开:个人因素包括家庭支持、个人综合能力及知识基础、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资源、自主创新创业资金来源、志趣相投的合作伙伴以及学业负担等6个问项;学校因素包括开展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相关讲座、举办创新创业类大赛、提供相关旅游创业实训、教师良好的引导与指导、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孵化基地等实训基础设施配置等6个问项;社会因素包括政府相关政策及优惠措施、专业的创业实践服务平台、社会团体企业的支持以及创业融资政策和渠道等4个问项。采用专家打分法,选择旅游专业和创新创业学院10位资深教师参与指标权重的打分。问卷采取李克特5分量表法,1表示“非常不重要”,2表示“不重要”,3表示“一般重要”,4表示“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
2.2 权重确认
为保证打分赋权的科学性,对以上备选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假设,如表1。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影响因子对上一层指标的影响程度,即目标层和准则层的权重,以实现对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的评判从定性向定量的转换,得到指标判断矩阵(表2)。
表1 评价方法赋值假设
表2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权重表
经判断检验,CR=0.017 6<0.1,说明判断矩阵(表2)的一致性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一致性检验假设。为此,该研究中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指标建构与权重值如表3所示。
表3 指标体系及权重
(1)个人层面共6个评价因子,其中,重要性排名最高的三项分别是合适的创新创业项目资源、自主创新创业资金来源、个人综合能力及知识基础。在该层面中,家庭支持的重要性程度最低。
(2)学校层面中也有6个评价因子,教师良好的引导与指导被认为是影响旅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研究的最重要因素,开展创新创业讲座最不重要。
(3)社会层面的4个因子中,创业融资政策和渠道的权重值最高,社会团体的支持权重值最低。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滁州学院的旅游系学生为调研对象,发放了关于三课堂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的问卷。回收问卷221份,删除无效问卷,最终合格问卷2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8%。研究个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都超过了0.8,总体系数为0.886,说明本数据信度较高。其KMO值为0.890,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3.2 样本基础信息
表4反映了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滁州学院旅游系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主要集中在大学二三年级;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创新创业类比赛中,担任过主持人的占8.41%,参与者占36.45%;参与并获奖者占20.09%,没有参与过此类比赛的占45.79%。
3.3 旅游系学生参与三课堂活动的现状
滁州学院第一课堂为课程化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为活动式创新创业训练,第三课堂主要是模拟性创新创业实践。表5搜集整理了滁州学院旅游专业除了第一课堂以外,二、三课堂的几乎所有的创新创业类项目。
表4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表 n=214
表5 旅游系学生参与三课堂创新创业活动调查表 n=214
(1)在社团活动中,旅游协会参加人数最多,这也是旅游系学生自己创办的唯一的协会,而其下设的礼仪队由于对身高体型有些要求,故参与度和学生的感兴趣程度都比较低。
(2)在学科竞赛中,学生参与青春礼仪风采大赛的人最多,这是学校每两年都会举办的校级赛事,学生感兴趣、易获奖,能得到创新创业学分;参与导游之星大赛的人最少,因为比赛中需要有才艺展示,而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没有适合于舞台展示的特长,所以参与这类赛项的学生不是很积极;而茶文化创新大赛会对中华茶道有讲解、学生能通过比赛学到茶艺技巧,也是全国AB类赛事,故最感兴趣。
(3)在社会实践中,三下乡活动的参与度远远高于市场调研和青苗杯等,因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位同学都要完成的项目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4)在志愿服务的三个活动中,学生感兴趣的比较多,参与的比较少,因为这些活动需要在全校范围遴选,一些学生干部更容易得到教师的青睐,有机会参与其中。
表6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影响因素各层级评分表,表7是评价因子评分汇总表。对比男女生各层级评分值和年级之间各层级评分值,得出以下结论。
(1)男生和女生在学校层面的评分最高,他们都认为学校层面对旅游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影响最大。同时,女生在学校层面的影响认知高于男生。社会层面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最不重要,但女生的影响认知还是高于男生。
(2)在个人层面中,大四年级的得分为0.99,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在学校层面,大三年级为2.20分,相对于其他年级得分最高,认为学校层面的影响最重要;在社会层面中,大一年级认为其在旅游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相对最大。
表6 影响因素层级评分汇总表 n=214
表7 评价因子各层级评分汇总表 n=214
综上,旅游专业的女生普遍认为学校、个人、社会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高于男生的认知;高年级的同学觉得个人的能力、合作伙伴、项目资源等更会影响到三个课堂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兴趣度;学校层面举办的大赛、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开设的课程等不论性别、年级的不同,学生都觉得对参与三个课堂的创新创业活动更有影响。
本文以旅游系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研究为重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进行理论的梳理,确定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评价指标,在访谈的基础上构建旅游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的问卷以及旅游专业老师的各指标权重打分表。根据调查结果通过SPSS和AHP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学校层面对学生的影响较重,尤其是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可以重点打造教学团队,多学科背景、专业和实践教师的结合,站在教学第一线上,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
(2)学生对于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参与的比较多。比如第二课堂中的暑期“三下乡”,每位同学都必须要一次经历获得学分,其它活动就不是必选项,参与积极程度、主观意愿还是不强。学校宜举办更多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增强参与活动的认知和兴趣,建立一套完整教学育人体系,保障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广度、深度。
(3)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学校宜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健全创新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创新创业的思路、方法,在了解行业动态、热点需求后更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创新创业行为的展开。
本研究以滁州学院旅游系学生为调研对象,人群范围较局限,评分表的打分值也来自对创新创业熟悉的老师、教职工领导,会导致数据权重的主观性、不权威性。问卷并没有设置维度,指标的合理性、适用性也待斟酌。期望能对相关专业院校的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