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的实践路径

2022-04-07 10:26李宝芬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群众

李宝芬

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以人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意识形态认同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认同困境,新时代下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加以应对,研究其实践策略将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有益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要解决的一项具有价值优先性和政治紧迫性的重要任务。

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呈现多视角解读。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是知名学者郑杭生从社会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方面内容内在结构进行剖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延斌和邹放鸣,他们把体系分成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进行结构分析[1]。何奥提出精神谱系和价值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并认为两者是内在统一的[2]。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拓展性研究。苏振芳认为,社会主义理论应该要适应时代潮流,引领网络文化。陈广荣等学者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借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核心价值导向教育。

(4)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探索。现在有很多观点都着重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路,如门忠民等专家对此进行了总结,认为应该遵循思想教育、利益驱动、制度设计和创新模式四个思路进行建设,要以理服人和以信仰服人。双传学等学者提出,将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化才能够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统一[3]。

根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现状来看,当今学界已从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研究稍显欠缺,尤其是在根本逻辑、践行策略和机制建设层面,过多地强调功用而无策略和实施建议,笔者将在这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逻辑

1.1 概念逻辑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演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民群众对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逻辑,并不是空中楼阁,它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其主要根源是党对人民价值的客观认同。这种价值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只要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服务对象。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人的价值认同为基础。在广义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在社会价值中起主导作用。在国家长期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核心价值体系是起引领作用的主要价值体系或主流意识形态。当然,在一个时期一个时代,可能会存在多种价值体系并存并相互补充和完善,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不可替代。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特定社会历史时期所拥有的核心精神体系,是人民的精神寄托;是引导社会进步、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促进文化文明发展的旗帜;是引导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层次全面发展的旗帜,为其提供最基础的价值遵循。

1.2 本质研究逻辑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其组织构成的方面,也不是仅研究其内容概念,而是进行本质研究。

无论何时何地,首先要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牢牢把握这一点,研究方向就会更加清晰。遵循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和长期建设实践中的规律,这种认同不是概念的简单复述重复,而是有其特殊性、差异性和进步性。因此,这就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完全画等号,必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

1.3 现实逻辑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的肯定。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在不同社会领域的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全面深刻的认知,导致认同感存在较大差异。

(1)认同主体的差异。研究表明,除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者、党的宣传组织人员、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度很高,如田海舰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4.11%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可度很高。相比较而言,普通群众由于接受的教育层次参差不齐,文化程度高低不一,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度比较低。在田野调查中,“很多民众并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的甚至没听说过。”[4]

(2)认同内容呈现出差异。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作过调查问卷,在“关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显示,“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超过77%的受访者赞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核心,超过70%的受访者认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认同的比率相对较低。”[4]

(3)认知层次的差异。由于各个地域各个职业背景的人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认知能力等因素影响,导致认知主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知不一。因此,只是理论层面的宣传推广是不够的,还需要认识到认知层次的差异,对不同认知的人群进行对应的价值体系实践,使之能更好地匹配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

2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策略

2.1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新时代对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要求一定要提高到政治高度。新时代国内外各种思潮、意识和文化涌动,带来的意识冲突空前激烈,这种碰撞可能会让一些西方思潮侵入和渗透到国内、党内,动摇人民群众的思想。为此,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5]因为只有通过加强和深化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知,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坚定信念,在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中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坚持意识、国家和民族自信,创造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惩恶扬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

2.2 着力在培育和践行上下功夫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动动嘴皮,也不是简单宣传就能实现。需要经历培育和践行两个阶段。

首先是培育阶段。需要做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和实践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培育的主体仍然是人民群众,新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既要把握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也要具体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和可能发展的趋势”[6]。注重培养时代新人,“要厘清‘培育什么人’和‘怎样培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培育什么人”就是要把握主要矛盾,争取将普通认知层次的人培育成具有国家和民族意识的新人。而“怎样培育”的前提是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充分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

其次是践行阶段。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培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根的沃土,在人民群众心中埋下一粒种子,耐心呵护,经年累月,一定能成长参天大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不断取长补短,进化出更加有战斗力、有内涵、有生命力的价值体系。

2.3 构建利益共享体制机制

人民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群众利益无小事,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具体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坚持群众利益共享化,做好利益引导才能最大程度冲破社会障碍,减少社会运行的阻隔,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产生共情,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坚持利益引导,通过建立制度、优化组织、健全机制,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主动联系到切身利益。利益一致才能引起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认可,就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

2.4 加强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

孔孟儒家思想诞生两千年以来,社会普遍认可儒家的“仁”“爱”等思想,在道德教育上颇为看重,但是在当今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未能及时健全,法律法规和民主制度不完善,社会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都是导致公民思想意识薄弱、文化文明程度不强的直接原因。

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不断加强公民公德教育,培养人们的公德意识,“可以不读书,但是不能没有文化,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公民素质。”[8]培育社会主义文化,并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号召力,在人民群众中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通过利益、理念和价值引领,进而搭建好人民心理和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堤坝。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构建

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构建并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机制,并使之能顺利运行在社会的各领域,真正融入生活,具体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1 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基本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保证夯实基础。制度是调节、规范人们行为的最底层的约束规则,制度是为社会交流和社会秩序所建立的行为框架。良好的制度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制度可以让认同机制的构建加速形成,避免因为泛化的道德约束而使得人民群众的行为无法做到“惩恶扬善”。

3.2 舆论转化引导机制

舆论受各种传媒介质影响,因此,应更好引导机制构建,把握舆论导向,掌握大众传媒,使得深入人心的传播媒介成为舆论引导的有力武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传媒影响舆论,舆论影响人民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影响意识形态的社会表现。因此,传媒所带有的明显的意识形态特性决定了其在信息传输中要经过人民检验,要经得起推敲。

3.3 利益一致激励机制

除约束规范外,还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和人民利益方向一致、内容一致和目标一致,构建利益共同体可以实现人民群众对机制的广泛认同。促进激励机制的形成,则是在约束规范的基础上形成正向激励,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度结合,并使之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利益,这样才能激励人们在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过程中形成可靠的利益保障。而利益保障往往是更加长久而有效的。

3.4 思想意识转化机制

形成思想意识转化机制,即在人民群众日常社会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意识深层次的熏陶,通过思想层面的深化培养和渗透,可以巩固机制构建成果,并从群体意识上在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形成思想屏障。有思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有意识的人民才是智慧的人民。而实现思想意识转化,则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将这种意识具象化成实际的社会知识、技术、文化和行为。研究这种意识转化即把抽象的思想变成可操作的行为。

4 结 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的精神柱石,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统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坚固根本,充分利用文明的武器武装人民意志,不断总结历史经验,让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坚固,人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群众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