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胸膜结核瘤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2022-04-07 11:33袁叶玲王团美
临床儿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抗结核胸膜胸腔

袁叶玲 张 锋 王团美

1.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科(湖南长沙 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000);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2019 年全球新发120 万例儿童(0~14 岁)结核病,多发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结核病高负担国家[1]。儿童因各组织器官及免疫功能未成熟完善,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多数儿童可通过机体免疫反应清除体内大部分MTB,仅留下少数潜伏病灶可长期存在,少数免疫力差、感染严重者会进展为结核病[2]。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对控制结核病,进一步降低结核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胸膜结核瘤(pleural tuberculoma,PTM)是在部分胸膜结核性病变中逐渐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胸膜黏连以及干酪样坏死灶,最后局部病变吸收浓缩成为纤维组织包裹的干酪性团块。PTM多发生于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之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特征为影像学上局限胸膜下的圆形或类圆形影,常难与结核球、胸膜间皮瘤和肺内肿瘤等相鉴别[3]。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PTM 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住院的208例TP患儿中诊断为PTM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0~18岁;②按照肺结核诊断标准[4]诊断为TP,且符合PTM诊断要点[5-6],包括伴有其他部位结核(如腹腔、淋巴结)者;③资料完整(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者;④既往无结核病治疗史,或既往应用标准化疗方案用药时间不超过 6个月者;⑤规律复查者。PTM诊断要点:①胸部CT可见紧贴胸壁并突向肺野的乳头状、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肿块影;②经皮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结核病变;③随访显示病灶经抗结核治疗后吸收或明显缩小。符合①与②或①与③即可诊断PTM。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o.2021-S0063)。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合并症、诊疗经过,胸部CT显示的胸膜增厚及胸膜结节的直径、数量及治疗变化,随访治疗转归情况等。各项检查结果为入院后最初或入院前最近所作的检查,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胸腔彩超、胸部CT 平扫+增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和/或胸水GeneXpert MTB/RIF、痰和/或胸水抗酸染色、痰和/或胸水结核杆菌DNA 测定(TB-DNA)、痰和/或胸水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经皮穿刺活检或胸腔镜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同时送检抗酸染色、结核核酸检测和分枝杆菌快速培养)。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6例PTM患儿中,男24例、女12例;农村26例、城市10例;中位年龄10.0(7.3~13.8)岁,0~5岁4例,~10岁11例,~14岁12例,>14岁9例。

患儿均接种过卡介苗,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16例(44.4%)。合并肺外结核5例(13.9%)。主要症状为发热23例、咳嗽21例、胸痛10例,无临床症状3例。无免疫缺陷及HIV阳性者。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所有患儿行痰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阳性3例(8.3%),其中1例为耐多药结核菌(对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耐药);33例行T-SPOT.TB均阳性(100.0%);32例行TST,中度阳性及强阳性21例(65.6%)。

2.3 胸腔积液检查

27例行胸腔穿刺术,其中胸腔置管引流 21例,穿刺抽胸腔积液6例。27例患儿的胸腔积液检查符合渗出液标准。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45 U/L 21例,30~45 U/L 5例,≤ 30 U/L 1例;LDH > 800 U/L 5例;TB-DNA 阳性3例;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阳性5例。

2.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36例患儿均行胸腔彩超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有网状分隔包裹者23例(63.9%)。

2.5 胸部CT检查

36例PTM 患儿均有明确TP 病史,初始均无胸膜结核瘤影像改变,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胸膜结核瘤,其中抗结核治疗<3 个月出现PTM 者24例(66.7%),~6月出现9例(25.0%),>6月出现3例(8.3%)。

胸部CT发现单发病灶30例(83.3%);多发病灶6例(16.7%),其中2个病灶3例,3个病灶2例,8个病灶1例。病变位于右侧22例,左侧12例,双侧2例。胸部 CT显示结核瘤瘤体凸向肺内,呈结节状或团块影,基底部附着于胸膜,少数基底部较广,边界大多较光整,周围无卫星灶,所有患儿的PTM 大小为7.1mm×10.8mm~57.3mm×33.2mm。见图1。

图1 1例PTM 患儿胸部CT 平扫结果

2.6 组织病理学检查

7例获组织病理学报告,其中1例行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3例行开胸手术治疗,3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病理报告提示镜下可见肉芽肿形成、凝固性坏死或干酪样坏死,符合结核病变,见图2。3例结核核酸检测阳性。

图2 1例PTM 患儿病理图片

2.7 治疗与转归

36例患儿在PTM出现前规范使用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核心的抗结核药物(>13 岁者联用乙胺丁醇),其中胸腔注药治疗25例(69.4%),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41.7%)。

发现PTM后继续原方案治疗25例,联用利奈唑胺4例,联用乙胺丁醇3例,1例耐多药结核病根据诊治指南[7]调整方案为利奈唑胺+环丝氨酸+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吡嗪酰胺治疗,手术治疗4例。最终34例治愈,2例仍处于治疗中。

随访过程中,肾功能监测示12例出现尿酸>600 mmol/L,最高868 mmol/L。4例出现肝损害,其中1例出现急性肝衰竭,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1例出现中度肝损伤,停用可疑抗结核药物,并联合护肝治疗,待肝功能恢复后,逐渐加用对肝功能影响小的抗结核药物,未再出现肝损伤;2例出现轻度肝损伤,加强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PTM 是TP 发生、发展与转归的一个重要过程,正确认识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PTM的文献报道多为成人患者,儿童PTM鲜有报道。PTM 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胸膜炎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激素使用不合理是PTM 形成的重要原因[8]。成人PTM 多见于青壮年,大都在患结核性胸膜炎半年内发生,无特异性临床特征,病灶多为单发,发生于右侧多见[9]。本研究中,儿童PTM的中位年龄为10.0(7.3~13.8)岁,多数在抗结核治疗3 个月内发生,与成人一致的是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变单发、右侧多见,提示在儿童的局灶性胸膜结节病变中,需警惕PTM,尤其是结核高发地区、有结核接触史[10]、右侧单个病灶者。相关研究发现,成人TP患者发生PTM的危险因素是胸腔积液LDH升高,胸腔彩色超声提示胸腔积液分隔包裹、随访时胸膜增厚[3,11],但目前尚缺乏对儿童PTM的相关研究。

病理学检查对PTM诊断十分重要[12],经皮穿刺活检被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5,8]。PTM的病理改变包括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凝固性坏死或干酪样坏死,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增生,伴朗格汉斯巨细胞和纤维组织[8,13]。但因其为有创检查,本组仅1例同意行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未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儿,PTM 依靠肺部CT 典型表现及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吸收或明显减少的效果而给予诊断。肺部CT 扫描在儿童PTM 的发现、诊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指导穿刺活检获得组织学资料[14-15],并可进行局部治疗。本研究患儿肺部CT均提示PTM 典型影像学表现,并且肺部CT 检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协助诊疗,观察疗效。此外,相关研究指出超声造影可用于指导活检部位,因为它可以区分重要组织和坏死组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提示超声造影诊断PTM也是可行的[16],日后可能成为常规诊断手段。

目前,儿童PTM 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多采用儿童肺外结核治疗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重症或>13岁者联用乙胺丁醇)治疗12~18个月,对于多发结核病、疗效欠佳、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需手术治疗的患儿可延长疗程及行个性化治疗。本研究中因PTM病灶,3例患儿联用乙胺丁醇,4例联用肺通透性良好的利奈唑胺[17];1例多药耐药患儿调整为利奈唑胺+环丝氨酸+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吡嗪酰胺,此例及其他3例患儿因病灶大,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行手术治疗。研究表明,B 超或CT 引导下结核瘤灌注化疗,使化疗药物直接到达病灶内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可导致结核瘤组织坏死、清除,结核瘤收缩甚至消灭,且安全有效[5,8],但因为有创操作,难以在儿童患者中开展。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患儿以高尿酸血症和肝损害为主。出现高尿酸血症患儿可对症处理,无需调整抗结核药物;出现中度及以上的肝损害患儿停用可疑抗结核药物或所有药物,并加强护肝治疗,待肝功能正常后逐渐加用对肝功能影响小的抗结核药物。

综上所述,儿童PTM 多发生于抗结核治疗3 个月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变单发,右侧多见,肺部CT扫描对诊疗有重大意义,大部分经内科治疗可痊愈,治疗过程中需监测不良反应。本研究样本量少,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抗结核胸膜胸腔
提高抗结核药品固定剂量复合剂在省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推广使用的实施性研究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基于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检测新方法
抗结核药+保肝药≠预防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