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化高中生物建模教学课堂“四维评价法”

2022-04-07 19:20蔡方平黄德强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模教学高中生物

蔡方平 黄德强

摘要:图示化高中生物建模教学是以模型为核心的建构模型、解析模型和应用模型的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实施、课堂文化等四个维度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即“四维评价法”,能较好观察“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四维评价法;图法化;建模教学;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9-0139-03

收稿日期:2021-12-25

作者简介:蔡方平(1965.9-),重庆市大足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

黄德强(1981.7-),四川省宜宾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成都市 2018 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思维图示化的高中生物建模教学策略研究”(CY2018M40)

对图示化高中生物建模教学课堂的评价需要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实施、课堂文化等四个维度进行.

1 学生的学

1.1 建模意识

目的:是否明确建模的目的.包括是否明确建构模型的类型,是否明确建构什么模型;

问题:是否关注与模型有关的问题.包括是否关注建模的背景,是否关注模型的要素;

兴趣:是否对模型要素及其梳理感兴趣.包括是否有探究模型要素内涵及其关系的愿望;

交流: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建模问题.包括是否积极思考并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态度:是否主动积极动手建模.包括是否主动积极提取素材中模型的要素并进行梳理.

1.2 建模参与

动口:是否积极参与思考问題、讨论问题、解答问题以及提出新问题;

动手:是否直接动手操作,动手梳理模型要素、准备素材、建构模型;

状态:在建构模型过程中,是否兴奋、专注,是否易受其他因素干扰;

展示:是否主动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是否乐意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评价:是否认真参与或倾听评价作品,是否客观评价作品、学人长处.

1.3 模型质量

目标:作品是否与建模的目的相符合,其符合程度怎样;

组分:模型结构组分是否相对完整,与目标是否相统一;

内涵:模型要素是否正确,模型要素之间关系是否科学;

整体:模型结构比例是否协调、色彩搭配是否合理醒目;

美化:从整体上看,模型是否美观而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1.4 模型应用

答疑:是否依据模型解答疑难问题,是否从模型要素及其联系来获得答案;

解题:是否在解题时能够从模型中寻找解题的方法、思路,进而获得答案;

联系:是否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相关联,产生联想、拓展思维,解题答问;

发展:是否通过改进、完善和发展模型,来丰富知识网络、优化知识体系;

感悟:是否有体验、启示和收获的表现,并从中获得模型应用的优化思维.

2 教师的教

2.1 引导启发

情景:是否有真实的、并且是合理的情景设置;

设问:是否有否恰当的、描述准确的问题设置;

激趣:是否有能够激发建模兴趣的言行;

目标:教师的引导是否直接指向析模(或建模或用模)目标;

思路:目标指向是否明确、清晰而有利于建模.

2.2 互动交流

动口: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是语言交流,语言是否准确、恰当有效;

动手:是否有指导析模、建模或用模等活动的示范,以及互动交流;

体态:是否有眼神手势等自然恰当的体态语言,增进互动交流效果;

深度:交流过程是否有建模方法、建模思路、建模本质的重要体现;

广度:互动交流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全体学生一起进步发展.

2.3 点评反馈

展示:是否具有恰当的析模、建模、用模等成果展示;

自评:作品展示时是否包含展示者的作品介绍和评价;

互评:是否有相互评价、激活思维、相互帮助的体现;

师评:是否有教师客观的、积极的、准确的总结评价;

和谐:是否有积极的师生互动评价,以及和谐的氛围.

2.4 发展提升

修正:是否关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反思评价、修正作品;

改善:模型是否带有特定目的性,是否在联系实际时有模型改善;

联想:是否善于联想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促进思维发展;

发现:在总结互动过程中,是否有方法、思路上的有关规律发现;

启示: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是否经历体验,并获得了感悟和启示.

3.课程实施

3.1 建构模型

定主题:关注主题的确定,是否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模型建构主题;

明目的:关注建模的目的,是否明确了模型的类型、模型的内容;

厘思路:建构模型需要厘清思路,是否明确了建模的方法和思路;

探组分:建模必有组分的梳理,是否探明了模型的组分及其关系;

建模型:是否建构起了符合要求、结构清晰而又相对完整的模型.

3.2 解析模型

定主题:任何已建构的模型都有一定的主题,解析模型首先看是否明确了模型的主题;

有目的:解析模型总有一定目的,目的不同解析结果不同,是否有明确的解析模型目的;

设问题:解析模型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看是否设计投放了具有系列的逻辑性问题;

析组分:模型是由特定组分构成,看是否对模型组分进行了一定方法思路的梳理解析;

理逻辑:明确模型组分,梳理组分间的逻辑关系,看是否对模型组分进行了逻辑梳理.

3.3 应用模型

明问题:是否具有、或是否提出了可以用模型来解决的问题;

寻模型:是否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了相关的模型;

理关系:若找到问题对应的模型,是否梳理出各要素的关系;

有发展:是否在解决问题时对原模型内涵进行了拓展或延伸;

获结果:是否从拓展或延伸的模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3.4 落实素养

生命观念:在建模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生命观念的体现或活动体验;

科学思维:在建模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科学思维的展示或解题训练;

科学探究:在建模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科学探究方法的本质或思路体现;

社会责任:在建模教学过程中是否联系生产、生活與社会而解决问题;

健康发展:在建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有积极、乐观和进取的表现.

4 课堂文化

4.1 民主和谐

信任:信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建模教学活动应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看是否表现彼此信任;

尊重:尊重是合作成功的前提、交流顺利润滑剂,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是否相互尊重;

安全:安全是所有活动的首要任务和提高活动实效的条件,看师生合作、交流是否有安全感;

鼓励:鼓励是人生的无穷财富,是教学的密码,关注教师的交流与评价,看是否以鼓励为主;

爱心:爱心是彼此融洽的动力,教师是否对学生充满爱心,是否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4.2 哲思启智

提问:师生互动中,是否善于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启发性;

逻辑:重视语言和活动是否有逻辑性并关注表述的准确性和行为的合理性;

观念:是否有理性思考,能上升到生物学科的高度,内容落脚于生命观念;

探究:生物学科是实验性学科,其精髓是科学探究,是否关注探究的实质;

哲理:总结是否立意高远,并能站在哲学的高度看待问题和关注事物发展.

4.3 规范正能

语言:语言是否规范,表达是否科学、准确,运用书面语;

文字:文字是否使用正确、规范,文字书写是否清晰美观;

姿态:行为端庄举止优雅,师生是否彰显君子、淑女风度;

积极:师生状态是否良好,完成任务、处理问题是否积极;

追求:言谈举止是否表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4.4 美观艺术

整体: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模型的整体是否协调美观;

比例:模型各组分的是否科学、协调和合理;

文字:模型文字是否大小适度、位置合理、和字形美观;

色彩:模型各组分颜色是否搭配科学、协调和醒目;

美观:模型是否体现出知识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居晔.建模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31):117-118.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建模教学高中生物
建模思想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探讨
基于UG的建模教学探讨
初中生物建模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建模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