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

2022-04-05 13:47蒋彩云
甘肃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化学教学立德树人

蒋彩云

【摘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也就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初中化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让学生的“德”“智”齐发展。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立德树人;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4—0068—04

自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层出不穷,然而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过程。下面就化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1.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这一宗旨而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播,化学也不能例外。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化学更具有实践性,以认识客观事物为主,很多教师不理解为何要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化学技术的发展印证了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清洁能源的开发、国防实力的增强,都需要雄厚的化学知识与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隐藏着很多的育人资源,如我国化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这些良好的品质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育人资源,以德育与知识结合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否则,教师只能培养学会储存知识的学生,而不是会运用知识的学生。

2.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把立德树人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初中学生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更进一步,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呈现出矛盾性和半成人化的特点,对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十分关键。在这一关键期,如果教师只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逆反等负面心理,而这时的心理压力对学生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给予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优良的品格和各种能力,这样才能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3.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体现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以往的化学学习被教师限制在发现问题、实验、总结实验数据这种单一的模式中,学生对这种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已深感疲惫。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让化学增添了一丝趣味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来之不易。在教学中加入化学家的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化学家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讲述科研中用到的化学知识时,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化学对我们国家是如此重要……化学不仅有冷冰冰的实验数据,而且背后藏着化学知识研究者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

虽然相较于其他初中学科而言,化学的言语性知识较少,但是教师依然可以立足于教材、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凭借发达的网络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并且让化学教学更具“人情味”。教师可以从挖掘化学背景故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弘扬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证能力等五个方面出发,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在提升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1.利用化学背景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一个人最基本、最朴素的情感,更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国家团结稳定的基础,其重要性无须过多诠释。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的基本任务[1]。化学教师也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些扩展性的内容,介绍了先辈们运用化学知识的情况。比如,汉代出现的“盐田法”就是古人发明的用化学原理制盐的办法;著名的商代文物后母戊鼎,从成分上来看是一种合金;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都是化学技艺的体现。这种建立在化学基础上的历史知识的扩展,其实就是在向学生展现我国古代化学领域的成就,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进步,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除了利用教材本身的素材,教师还可以拓展引入,以化学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知道科技兴国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海水制碱”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讲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正面典型,让他们明白学好科学知识才能报效祖国、为祖国作贡献的道理。作为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为我国化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世纪20年代,侯德榜克服种种困难,解决大量技术难题,掌握了制碱方法,使中国企业生产出优质纯碱,打破了洋碱的垄断,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2]。侯德榜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奋斗终身,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用他的经历和事迹教育人能发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2.利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之所以如此被关注,是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所,它的好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经济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环境问题就成了发展和生存的对立点。环境中的相当一部分问题都和化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说,要深入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化学知识是必须具备的。比如,研究表明,人类患肿瘤病例的80%-85%与化学致癌物污染有关,能够致畸、致突变的化学污染物就更多了;近些年,有害化学品突发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害,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根本没办法补救,像石油泄漏、化工厂爆炸等。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在未来将面临巨大的灾难。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的化学知识,穿插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知道环境污染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危害,明白环境问题在人类繁衍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然后引导他们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还要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的理念,让他们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学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改善环境,改变自毁式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素质,必须将保护环境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3]。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从根源上杜绝环境污染行为。

3.利用学科严谨性,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智商差异不大的初中生,学习成绩却差别很大,从主观上来讲,造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在学习中马马虎虎、随意随性的学生,很难有优异的成绩;学习认真、专注的学生,则往往是优秀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走向光明未来的手段之一。化学是自然学科,其知识系统有很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研究也必须具有严谨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随意。“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说辞是不能出现在化学学科中的。比如,化学物质的组成是固定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要遵循相应的原理和规律,不能有任何偏差;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条件或实验物质有一点不同,就會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只有坚持严谨的学习作风,才能学好化学,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比知识教学的意义更大。因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努力追赶,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学习态度,那他就没有努力的可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化学学科的严谨性,让学生明白治学须严的道理,并通过化学学习,端正他们学习的态度。这样才能抓住教育关键点,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很多人团结起来就可能产生无限的力量[4]。人是很难脱离群体单独存在,所以说,不论是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团体,都需要合作精神。“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协作,可以让家庭和睦、兴旺;“人心齐,泰山移”,工作伙伴之间的良好协作,则可以攻克一个个难题。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脱颖而出,有所作为,更需要通过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说,团结合作精神是一个人处理家庭关系、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素养,初中生虽然没有改变家庭现状的能力,也没有走向社会参与竞争,但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也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作精神的培养很难通过说教的方式实现,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在团队的配合和与人交往中亲身体验,去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并找到合作的有效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最适宜合作的活动是演示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无法满足所有学生逐一实验,大都采取分组进行的方式,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分组,并引导学生合理分工,让他们在实验中取长补短,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氧气的制取。为了加强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用小组间的竞争,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团队凝聚力。学生一旦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就会乐在其中。

5.提升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实证能力在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实证就没有现在完备的学科系统,就没有当下大量可以运用于生产生活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讲,通过实证去完成重大发现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让学生参与实证的目的不是去发现新的东西,而是让他们在实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白科学研究的不易,体会科学研究中不断探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如果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5]。教师可以利用化学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环节,根据教材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比如,在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操作过程看似简单,把实验物质的质量和与反应物的质量和作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会面临很多问题,像反应物中气体的收集,固体物质因附着在实验器材内壁上造成的损耗,天平称重的误差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导致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可能需要很多次的实验,通过不断更换实验物品、实验器材,不断调整实验操作方法,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虽然是小小的求证实验,但若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很难完成的。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初中化学是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在各个教学环节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策略,充分发挥化学的育人功能,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1]龙苗苗.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渗透研究[J].科技资讯,2020(09):102.

[2]韩琳.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渗透策略分析[J].电子乐园,2018(05):309.

[3]刘玉珍.浅谈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渗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6):09.

[4]李添丁.浅议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36.

[5]孙建花.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有效渗透分析[J].赢未来,2018(10):155.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化学教学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