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双减下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2022-04-02 00:25陈海珍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减高质量小学

陈海珍

摘要:在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后,教育部也针对中小学的管理提出了五项管理要求,要求各中小学做好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课外读物管理和体质管理,以全面充分的落实双减政策。其中体质管理就是保障体育学科的教学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的教学时间,同时利用体育大课间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运动风气和运动习惯,并保障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在“双减”政策下,为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双减”政策提出要引导学生“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通过国家教育部等部委的一系列动作,我们能够看出来,国家对体育教育的工作室愈发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被提到了首位位置,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特点和需求,让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承担起更多责任和使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越来越好的体质状态,“双减”政策给了体育教育工作更大的空间去担负去发挥。

关键词:双减;小学;体育;高质量

1.研究目的

双减”主要指的是减轻作业总量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授课质量,优化作业结构,在降低作业数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教育回归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之中。此外,“双减”政策还可以减轻校外培训负担,通过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控制机构开班时间、政府指导收费等方式来降低家长在教育方面的经济压力,降低教育焦虑。

从学校方面来看,“双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减少作业总量,建立完善的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方式方法,优化作业结构,降低学生书面作业总量;第二,提升作业质量,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形成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作业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作业结构,杜绝高压作业和重复性作业;第三,强化教师职责,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作业布置、完成以及检查等方面的指导性作用,做好作业的答疑和反馈,提升作业布置的效果。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之中,体育课程不需要布置作业,但是“双减”的实施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在接下来的论述之中,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之中需要做到的“双减”:第一,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采取合适的运动规模,从而提升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质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第二,避免盲目锻炼和过量锻炼,优化运动项目结构,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三,强化教师责任,发挥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形成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体育课堂,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2.研究方法

2.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关于双减下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得出相应的研究思路,并就双减下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2.2归纳分析法

通过归纳目前双减下小学体育的实际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相应不足之处,得出切实的发展策略。

3.结果与分析

3.1培育学生体育兴趣与小学体育落实双减的实际关系

减负的意思就是要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小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实现减负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作业负担来实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转化学生的负担来实现,使负担不再成为负担,而是成为学生的乐趣,自主自愿的参与,也是实现减负的一种途径。对于体育学科来說就是如此,体质的增强、体育能力的提升都是需要通过不断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的。与文化课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不是形成了学科思维,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掌握学习的捷径的,体育学科是必须实打实的参与锻炼的。那么减少体育锻炼在减负的同时也减质,所以唯有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不感觉体育锻炼是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自主参与,就是实现了减负的目的。事实上具备了体育兴趣的人,确实是把体育运动和不断的自我挑战作为一种乐趣的。我们以最为枯燥的跑步来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晨跑和夜跑,这在没有体育兴趣的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有体育兴趣的人不但在跑步中释放了身心压力,提升了身体素质,还在自我坚持和挑战中提升了自信心,锻炼了意志力。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来转化小学生的体育训练负担。

就体育教学和训练效果来说,在体育兴趣的加持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产生的教学效果和训练效果更佳。因此就提效来说,只有作为体育学习与训练的学生主体真正有兴趣学习和训练,才可能产生最佳的教学和训练效果。否则即便教师再努力,学生不参与、不落实也是难以实现高效的教学的。可见双减政策在体育学科的落实,还需要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始。

3.2小学体育落实双减存在的困惑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每年都要进行体质监测并上报数据等工作,但近视率、肥胖率、体质下滑的趋势依然存在。而“双减”政策对于学校体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体现在学生会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比赛,体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校外体育培训也迎来黄金时期;挑战体现在如何高效利用课余时间,达成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教会、勤练、常赛”的新要求,将增强体质、促进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落到实处,以及教师即将面临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增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双减”带来的课余时间,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值得一线体育教师深入思考。首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会学生科学健身知识、正确运动技术;其次如何充分利用延时服务指导学生勤加练习,巩固强化技能;最后是如何搭建更多平台,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各级竞赛,磨炼其意志陶冶其情操,培养体育情感。此外,如何将达成学科素养与增强学科育人功效高效融合更是值得商榷的议题。

3.3小学体育落实双减的目标

双减政策提出是为了促进小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这是社会和每个中小学生家长都在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的落实双减政策,在教学当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提高课后的服务水平,使得学生在体育的学习当中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开展足球和篮球等各种体育活动,并且还可以让体育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并且在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在满足实际的体育课程基础上,还要在课余时间积极的开展体育的教学活动,比如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等使得学生能够在校园内接触更多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坚持体育运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师应该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双减政策下,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得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并且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学生的肥胖症和近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得学生的人格更加的健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是给予了体育教育教学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我们要顺应政策的支持,坚持体育育人的本心,围绕体育综合培养学生体能、意志、习惯、行为、心理、性格等的功能,更大化的发挥体育教育教学的影响作用,引导学生从体育训练和活动中感受体育魅力、培养运动习惯,用更好的状态去饱满、充实的度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优化课后作业的管理,来促进素质教育更好的实施,使教育回归到教育的初心。双减政策的核心诉求是减负提效,那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也需要着重从这两方面来落实双减政策,从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

4.2建议

(1)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质高效的课堂,并非教师完成了传授的过程就可以了,只有学生真正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所收获才是实现了有效的教学。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并非是如何精彩的呈现自身的知识技能,而是依据学生的特征,更加有效的来实现教学的过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展特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触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除了体育教材中的常规体育项目,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需求,设置一些校本的教学课程。比如网球、乒乓球、武术、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依据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提供一些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体育校本课程中开展该体育项目的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同时带动学生对于其它体育项目的兴趣。

其次,在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理论的学习兴趣[3]。比如利用多媒体呈现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把相关的健康知识,通过微课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对身体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从而树立科学运动的意识和运动安全的意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赛事,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体育比赛的氛围,利用多媒体播放体育明星专题片、纪录片等,使学生更好的感受体育精神和体育品质。比如利用体育动画和专业课件,来讲授某个运动技巧,使学生更好的领悟运动技巧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又可以降低体育教学的难度,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维系体育兴趣。

再次,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各种体育训练与体育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游戏这种学生喜欢的运动形式,来提高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从而使小学生乐于参与体育训练,实现寓教于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偏弱,耐力素质偏弱,速度有待于提升,但是灵活度高,兴奋度高,柔韧性好,那么教师在组织体育训练时,就要依据不断学龄段的训练需求,科学的设计体育游戏,把体育训练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比如通过快速度、小负荷的竞赛跑、接力跑、趣味障碍跑等体育游戏来提高小学生的速度。

(2)转变观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运动教学之中,许多教师都对于体育课程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例如,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因此,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性运动,而是让学生自由散漫地度过一节课的时间,或者认为学生要接受高强度的锻炼才能有好的身体,这些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要做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的“双减”,并且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做好思想观念方面的“双减”,在传统的认知里,体育科目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而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转变自身的认知,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并且肩负起自己身为体育教师的职责,认真负责设计体育活动,从而在降低运动量的同时提升运动效果,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观念不仅仅包括对于体育科目的认知,还包括对于教学活动的认知,在以往的教学期间,许多教师都占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考量,盲目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让学生参与同样的体育项目,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这一点,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意義,认真了解不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观点,而且征求学生们的喜好,设计活动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的体育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运动,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既降低了运动量,又提升了运动效果,实现体育教学之中的“减负增质”。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方面的“双减”,学校方面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当前的部分学校内部,体育教师的年龄较大,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体育知识较为陈旧,而现在的学生营养好,身体发育快,因此,部分教师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导致体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也无法推动体育教学“双减”的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第一,做好教师招聘,学校方面需要为自身的体育教师队伍引入新鲜血液,吸引年轻、有活力、文化水平高的专业人才担任体育教师,在招聘考核的时候,要对应聘者进行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一系列操作,从而招聘到高质量人才,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双减”的落实;第二,组织体育教师展开学习和培训,并且对教师的培训效果做好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则需要进行二次培训,为了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从而督促教师认真对待校内培训;第三,做好校内教师的定期交流,将体育教师划为一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织体育教师不断进行精进,并且在精进的过程中做好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与理论学习;第四,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参与其他科目教师的授课,或者外出学习,获得“双减”教学的相关经验,进而结合本校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体育教学“双减”的进度。

(3)逐步加强学校体育竞赛的质量

1)丰富竞赛内容,完善竞赛规则

传统的学校体育工作中,校级体育竞赛设置项目比较单一、传统,如跑、跳、投,缺少新意和趣味性;很多学校校际竞赛没有自己的校记录,竞赛项目设置不全、竞賽规则更不完善。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曾明确提出,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

2)分级竞赛层次,扩大竞赛参与面

实践证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工作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升级,将竞技体育的精神逐步渗透于日常体育工作,更加有利于教学实施、活动组织、竞赛开展效率的提高和体育情感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竞赛展现完美的动作技术、充沛的体能以及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这也正是体育学科素养的核心所在。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和开展社团训练,促使学生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同时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开展班级、年级间体育竞赛,举办校级专项运动会或体育节,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才艺展示平台。以篮球为例,校级竞赛可安排篮球专业教师担任总负责人,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筹建校级篮球竞赛,水平一学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可开展拍球比多、运球比快等;水平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篮球运动基础,可开展运球、投篮、传接球比赛等;水平三学生身体素质、篮球知识、基本技战术都有了基础,则可开展三人制半场比赛、全场比赛等,逐渐形成校级传统后既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促进学校篮球运动氛围、水平的总体提高。同样,其他地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也可以融入春冬体育竞赛中,杜绝校级体育活动的项目单一、形式枯燥及“少数人参与特权”,让学校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真正成为师生们的节日。

3)推进竞赛工作,多方协同配合

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是阳光、健康、追求卓越的表现,展现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同时也是检验运动技能掌握效果的金标尺。实践证明,地域、学情、场地设施都是影响竞赛效果的重要因素。竞赛项目的选择、组织开展的形式以及竞赛规则的制定都应结合地域、学情、场地设施实际,体育教师根据专业科学分工,全校师生团结协作完成,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校级、年级和班级竞赛,从而促进学校整体体育素养的提高。实践经验表明,竞赛工作的推进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体育老师的组织管理、班主任的协同配合,只有三方合力才能推进校园竞赛的长期开展。

4)规范竞赛过程,以赛代训

目前,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体育大国,各级运动竞赛工作也日趋成熟,不但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竞赛规则、评价标准,同时也已经形成各级季赛、联赛等优良传统。相比而言,学校体育竞赛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标准不统一、项目单一、运动员断层等。部分学校为了其他学科随意削减竞赛项目压缩竞赛时间,将校级体育竞赛流于形式。而且大多以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三跳比赛”为主题,难以避免会出现“学校体育竞赛盛况空前,激情不过三天”的尴尬局面。其实,运动竞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心理、生理变化过程,竞赛过程本身是激烈、对抗、荣耀的,学生收获的不能局限于运动成绩或物质奖励,更应注重参与过程中运动技战术应用实践、体育情感的体验以及社会价值的体现。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将课堂教学、业余训练和各级竞赛充分融合,在学习中弥补不足;在训练中取长补短;在竞赛中培养自信,形成学、练、赛完整生态链,以赛代训、以赛促学。

(4)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塑造

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会严格的要求学生做统一的动作,为了能够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加的整齐,要求学生能够强制性的完成一些体育任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并且不注重让学生掌握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而才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充分的尊重每个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差异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喜欢体育课,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来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小学的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身体素质不一样,而且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当中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比如在学习短跑的过程当中,有的学生会非常喜欢因为他们非常擅长跑步,而有的学生因为在跑步方面具有一定的弱点。结合这种情况,可以为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对于擅长跑步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充分的在跑步当中去展示自己的特长;而对于害怕跑步的学生,也可以划分成一个小组让他们来展示自己在体育运动当中的一些潜能或者优势,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跳远水平,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跳高水平,进而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能够更加的自信,明确自己在体育当中的一些优势和潜能。在展示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但是在体育的学习过程当中,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各种体育项目当中,才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通过耐心的引导学生会积极地去尝试短跑,在尝试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努力的去跑出更好的成绩,进而使得学生的身体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小学体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996.

[2]唐琴.如何让小学生在减负中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J].新课程·下旬,2013(12):67-67.

[3]刘忠伟.浅谈“减负”中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J].科学咨询,2012(9):188-189.

猜你喜欢
双减高质量小学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