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梅
内容提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提出:数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因为数学的结果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提出“教”与“学”的统一。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是更要想办法呵护、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自我学习力。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深度教学,提倡在教学中以浅引深、以静流深、以放显深等路径引领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深度;教学;学习
【正文】
达标的课堂不仅取决于是否教了知识给学生,更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技能和方法,是否提升并发展了学生能力。优秀的课堂不是至善至美,课堂不怕“停滞”,练习不怕“一塌糊涂”,而关键看我们教师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严谨的反思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战略。
如《我们一起去游园》这一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内容),学校刚好有老师选取了这个节课上公开课,这次磨课下来,这位老师很犯难,发现在“租车”环节花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的“购买纪念品”环节时间不够用;如果花重笔大幅度讲“租车”环节,“购买纪念品”基本很难讲透;如果舍去后面的环节,又感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几次磨课下来,该老师还是选取了保守的教学策略,两个环节压缩,终于一节课时间把教学内容讲完。可是课堂下来,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生连基本的“可坐人数”、“租金”还不能准确计算,还有得学生会算人数和租金,但是方法凌乱,思路不清楚,对于“有几种方案”无法确定,还有些学生对找最省钱的方案缺乏方法,只能一个一个地去试,不仅耗时且准确率低。针对课堂和练习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我对《我们一起去游园》这一课做了以下的教学安排和调整,具体如下:
一、以浅引深,简而激趣
多次教三年级的教学经验发现,一般遇到“怎样租车、租船、怎样买票等求最省钱”的题目,学生无从下笔,知难而退,望而却步,失分很大。这种求“怎样最省钱”的题目应该说是三年级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有的学生到四年级也依旧是模糊,出现拎不清、理不顺、算不了等情况。根据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我们一起去游园》这一课做了以下的教学调整,把这一课设置为三课时,设定分成目标,进行分课教学。经过研读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等,我把课程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经过租车、购买纪念品等情境,学生掌握基本的购买方法,会用表格法等计算数量和金额,掌握判断购买的方案是否合理的方法。
第二课时:掌握快速求“最省钱”的方法。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经过有趣的情境有效对比,总结方法,形成深度的認识。
三个课时,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从简单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探索精神。如在第一课时,通过表格,我重点让学生突破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有几种租车方案”?二是“怎样最省钱?”。课堂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情景图,找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看似复杂凌乱的信息学生一下子找到关键信息:
生:一共有48人去出游,需要租车。小车每辆120元,限坐12人;大车每辆160元,限坐18人。他们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接着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完成了课本上的表格,我点名让学生汇报他们的结果,并让学生互相点评。学生作品呈现出来,很快有同学进行点评:
生:老师,我发现了***同学的方案1不对,2辆大车,2✖18=36,可坐人数不是48,这里算错了。(这里教师顺势点拨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可坐人数和租金的方法。同学们汇报说出自己的做法,如:
通过巡查和汇报发现,学生能基本写出租车的方法,但不能有序思考,数据比较凌乱且容易错漏,于是,我适时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有条理思考,如依次增加小车的数量:0、1、2、3、4、5等,并出示课件:
这时聪明的小朋友突然发现新大陆,叫起来:老师,我发现了错误,上面的表格和之前的同学的都出现了“空车”,他跑上来,指着表格说:你看,方案二中1辆小车,2辆大车就够坐了,怎么方案三又多一辆小车,那2辆小车,2辆大车,这样不就是空了一辆小车吗?
这时教室安静了一回,接着掌声情不自禁的响了起来,其他同学也附和着说:“对,对,这样有空车。”
师:那能不能有空车?
生:不行,这样太浪费了,
生:如果可以的话 , 我们也可以继续加,加很多的大车或者小车,那这样就有很多很多的方案。但是这样很浪费,不科学的。
师:那方案一和方案四可坐54人,不也是浪费了吗?
生:那是不一样的,虽然空了几个座位,但车子还是用的。但是方案三的是有“空车”,是不一样的。
生:是可以允许车上有几个空位,但是不能有空车。
······
以浅引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经过学生的互相点评、精彩辩论,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会深度思考后不一样的收获,这不仅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多次思考的精神。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如何计算可坐人数、租金,如何有序合理地思考方案,于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不攻自破。
二、以静流深,定而生慧
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面对教学上的重难点,与其让老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地滔滔不绝讲授,还不如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怀疑,去探究,去挖掘,让他们的思维碰撞的火花点燃知识之光。 李一鸣老师曾指出,数学教学特别要重视问题教学,每一节课要围绕知识精心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要有一定难度,不轻易提示,不急于反馈,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去找寻方法和答案。秉承深度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对本节课内容做了以下的教学安排,在第二课时中,我主要结合《数学知识与能力训练》的习题,让学生重点掌握“怎样最省钱”。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中指出,“课堂是需要温度的,需要学生怀着激情去讨论,没有温度的课堂肯定不是好课堂。但往深处想,真正的温度应该是思考的温度,是安心阅读、潜心研究、悉心建构的深度。”于是,课堂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作业。观察发现,有的学生脱离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这种题目仍是比较犯难,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能做出来,但是耗时比较多,要一个个地去寻找方案,然后再判断最省钱的方法。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我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他们,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第一题:租大车便宜还是小车便宜?为什么?
第二题:租大船便宜还是小船便宜?为什么?
第三题:2人套餐、3人套餐、4人套餐哪个套餐便宜?为什么?
②你有什么发现?
在这一环节,我给足时间学生思考,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想象、推理、判断,让学生真正思考明白其中的原因和奥秘。此时的课堂,虽平静如海面,但海面之下,却流淌着思维的清流。时间慢慢地过去,教室里的举起的小手也慢慢地越来越多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
生:我发现第一题是大车便宜,因为:120➗12=10(元),就是说坐小车要10元一个人,但是160➗18=8(元)······16(元),而且10✖18=180(元),180>160,所以大车每个人不用10元,大车的人均费用便宜。
生:第二题中,大船:30➗8=3(元)······6(元),即每个人3元多;
小船:20➗5=4(元),每人要4元,
大船的人均费用比小船少。
生:第三题通过计算,我发现2人套餐要10元/人;3人套餐要9元/人;4人套餐少于9元/人。
生:我发现要最省钱,首先要考虑人均费用最低的,所以第一题我们首先考虑租大车,剩下的不够的再租小车;第二题也是一样,先考虑人均比较低的大船,剩下的租小船,这样不用画表格,也可以很快求出最省钱的方案,不用画表格一个个试。
生:我发现最省钱的方法就是要买人均费用最少的,而且浪费的座位也要最少的。
此时,学生们一一呈现了他们的做题方法。从孩子分享的做法中,我发现他们通过思考,已经自主地掌握了快速找到“最省钱”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念总结出方法,比之前的画表格既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思路也清晰了很多。教育需要静下来,给时间学生深度思考,看到孩子们通过自主深度思考找到方法和奥秘后露出的笑容,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这正是“以静流深,定而生慧”。
三、以放显深,深而贮才
教学中的学生立场,是以学生内心真实的困惑为问题的出发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真实水平为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中的资源,做一个教学有心人,巧用、善用其中的资源,达到资料最有效利用。基于前面第一、二课时的讲授基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用列表解决问题,并能基本计算出合理省钱的方案。立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我继续开拓了第三课时,自我设计了《怎样最省钱》这一课。
本课中以核心问题“怎样买最省钱”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有序思考“最省钱”的购票方案,放手让学生动笔思考,寻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运用的能力。如课堂这样开始:
师:有三队一样人数的团队一起到同一个地方游园,可是他们买门票的所用的费用却不一样,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
在学生的好奇心下,我接着出示学习导学单,让学生思考完成以下题目:
有的学生会这样做,全部考虑买团体票,如下图:
还有的同学会这样做,一个一个方法地尝试,最后经过对比找出最省钱的方案,如下图:
也有学生找到了更“省钱的方法”,如:
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在学生充分思考完成后,我允许学生走动去看看别人怎样做,并请教方法,然后采用“最省钱者发言”的形式。这环节中,让算出最省钱方案的同学作为”理财师”,为同学讲授计算的方法。经过学生的分享,回答台下同学的质疑和提问,有效地解决了以下难点问题,如:
①“团体票(人数≧10人):30元/人”,怎样理解?一队的11名成人可以全部买团体票吗?
②二队为什么只要一名儿童“凑10”买团体票,为什么不把全部儿童和成人凑在一起(4+9)买团体票?
③三队的为什么儿童不买团体票?
“哦,原来这样”、“对的,这样更省钱”······学生在听取中顿悟,在顿悟中感叹,在学生们的头脑风暴下,尽情绽放着思维的光芒,呈现出经过深度思考后积淀的智慧。
最后,本节课以这样“开放”的题目做为拓展运用和收尾:
4、我来设计:
成人票: 元/人
儿童票: 元/人
团体票(人数≥ 人) : 元/人
旅游团有 人,成人 人,儿童 人,怎样买最省钱?
学生总结出:我发现这节课的奥妙太大了,大人和儿童的人数不同,买票的组合的方式也会不同。一般成人比较多的话,成人买团体票;如果成人人数差一点,可以和儿童拼团;但如果儿童很多,不用拼团体票,儿童还是买儿童票,成人票买成人票。主要是要考虑让所买的票要比自己的原价低,这样才省钱。
下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尽地跑到我的办公室说:“老师,我发现如果团体票比儿童票还要低,那就是全部拼团买团体票更划算。你看,我设计的题目是这样的······”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放”为策略,放手给学生做,放手让学生碰壁,放手给机会学生自己找原因,把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舞台,学生经过对比、思考,在开拓性的练习空间中不仅有效呈现了知识的深度,更凸显了学生的智慧。
常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当一个老师缺乏内涵,略显肤浅;当一節课缺乏深度,略显浅薄;当一门知识缺乏研究,略显浅薄。教学不应该是一条线段,而是一条直线,当教学出现困难,我们应该思考方法的问题,对于学生、对于知识,都需要我们去拓展、去深挖。在《我们一起游园》这一课,我立足于学生,根据实际教学问题和需要,以一课延三课,以一惑引深解。教学中,通过刨根开源,透过表面找根源,探究有内涵、有深度的数学课,我以浅引深、简而激趣;以静流深、定而生慧;以放显深、深而贮才等路径引领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八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张奠宙,等.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道理[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81-103.
[4]章勤琼. 让数学回归育人应有的样子[J]. 小学数学教师,2019(4)
[5]周卫东. 教育需要静下来[J]. 小学数学教师,2019(6)
[6]史宁中.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